分卷閱讀805
銷商。而且不需要壓貨,他們自己出去賣草藥,談妥了單子,然后從政府這邊拿貨。 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公告中還表明,第一年的經銷商,不止可以賣貨,還能夠得到補貼。每談成一單生意,都會有相應的獎勵。另外只要有單據的證明,不管生意談沒談成,第一單生意都可以補貼外出的路費和食宿費用。 如果有意向的居民于1990年4月1日之前,在邊州市中草藥管理局進行登記。政府會免費為每一位報名的居民進行免費培訓。讓大家學習中草藥基礎知識和銷售知識。幫助大家更順利的銷售。 這消息可在整個邊州城區以及各個縣城的城區激起了很大的浪花。 之前大家都覺得當小商販不是很光榮的事兒,可現在政府都在鼓勵出去做生意呢。 雖然和小商販不一樣,可不都是做生意嘛? 政府都支持的,那肯定是不丟人啊。 這是為了邊州銷售藥材。 關鍵是這比小商販還要好做,它不要成本! 好些腦子活,膽子大的年輕人心里開始動了起來了。 不需要本錢,也不需要經驗。還要給安排專門培訓。 第一單生意還能報銷路費和食宿費用。 這簡直就是為自己這些窮的叮當響,要什么沒什么的人準備的一條好路啊。 一時間,許多親朋好友之間奔走相告。 作者有話要說:么么噠。我們市里就有在幫助失業青年再就業。提供免費的培訓學習。當時就覺得特別好。 第471章 第471章 政府這次宣傳的力度也是很大的。讓每個街道辦事處都參與進來了, 親自走進這些人的家里,給他們宣傳做藥材銷售的好處。 有時候一個辦事處的干事講著,身邊就圍滿了感興趣的年輕人們。 這些人安靜的聽著干事講政策, 講流程。 有些人膽子小,光聽著心里激動, 卻也有些抗拒 。 有些人腦子活,膽子大, 聽著聽著就立馬要報名了。 機械廠附近的棚戶區里面, 街道辦事處的員工也正認認真真的在這里做宣傳。 按著政府的思想, 棚戶區是重點宣傳區域。 這里的人大多都是沒有工作的人,沒有工作就沒有住處, 只能安置在棚戶區的破房子里生活。 這一直都是邊州最窮的一批人, 可想而知環境多艱苦。 這次政府也希望他們自己能夠爭氣, 抓住這次機會,過上好日子。 年輕的辦事員拿著擴音器講完了這些政策之后,就給大家做思想工作。讓大家積極參與,不要錯過這難得的機會。 旁邊一聽著的人開始議論紛紛。 一個戴著眼鏡,身材瘦弱的中年男人默默的往家里走去。 他叫李學文,已經三十八,不算是蘇青玉眼中的邊州年年輕一代了。 滿打滿算的, 他在棚戶區住了十來年了。 從他回城開始, 就住到了這里。 作為家里的老大, 他承擔起了下鄉的責任, 足足在鄉下待了十年。因為下鄉的地方太過艱苦, 缺乏學習資料和學習時間,兩次高考,他都沒能考上大學。最后還是因為國家政策才回了城里。 可這城里再也不是他記憶中的樣子了。 父母已經退休, 跟著二弟生活。弟弟meimei們早已各自成家,并且因為頂替父母的職位,有了體面的工作。 也許是因為多年沒能相處,也許是因為都長大了,他們看自己的眼神再也不是以前崇拜哥哥的樣子,而是摻雜著很多復雜的東西。 比如擔心他的回來給家里帶來經濟負擔,住房壓力。甚至連自己的媳婦,弟妹的大嫂在這個家里也因為農村人的身份被人歧視。 父母也只能勸他讓一步,搬出來。以免讓有體面工作的弟媳婦不高興。 他帶著自己下鄉期間娶的妻子一起住進了這棚戶區。 在這里一住又是十年。 他倒是想擺攤,但是沒手藝。一直給人打零工??恐⒈〉氖杖?,日子過的緊巴巴的。這些年,因為家貧,他連去看父母都看的少了。 本來以為就這樣一直糊里糊涂的過年去了,但是今天這事兒,讓他心里起了漣漪。 從回到家的這段路上,他就做好了決定了。 要成為一名邊州的藥材商人。 回到家里,他心情難得的好了起來,對著自己妻子道,“小芳,我要去賣中藥!” 邢曉芳正在生爐子煮飯,聽到這話一愣,“干啥呢,什么中藥?” 李學文就高興的把今天的消息說了。 邢曉芳沒文化,聽不懂這些,但是她知道,這事兒不好做。 要把藥材賣到外面去,就要走南闖北。 想想一個人在外面走動,多危險啊,多辛苦啊。 “當家的,咱們就這么過吧。不也挺好嗎?咱孩子都念初中了,咱們再熬幾年。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br> “你不懂,這不是靠孩子的事兒。咱得靠自己。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br> 李學文激動道?!澳阒涝蹅儸F在的市長是誰嗎?蘇青玉!我可聽我那在政府里上班的老同學說了,這人可有能力了。她治理的地方,就沒有不致富的?,F在這次政策也是她提出來的,我想試試。真要做出來了,以后咱家日子不就好過了?到時候咱們也搬樓房里住著?!?/br> 邢曉芳緊張的看著他,“當家的,外面多苦啊?!?/br> “再苦能有咱當初下鄉的時候辛苦嗎?能有在這里苦嗎?這苦日子,我早就過夠了?!?/br> 最主要的是沒有尊嚴的活著。 自己的親爹媽,親弟妹都用那種復雜的眼神看著自己的時候,他早就看清楚現實了。 沒本事,就得被人看不起。 “這事兒就定了,你把孩子照顧好就成。我馬上就去報名,然后參加培訓?!?/br> 邢曉芳擔心道,“你成嗎,現在賣東西可和以前不一樣了。得賣東西的求人?!?/br> 以前是買東西找關系求人。如今那些做生意賣東西的,都得賠笑臉呢。 要不然東西賣不出去。 李學文擺擺手,“求人就求人?!笨赐馊说哪樕?,總比看自己家里人的臉色強。至少傷不到心。 除了李學文之外,棚戶區也有一些年輕人愿意出去闖闖。 主要是基本不要成本。做成了就賺了,做不成也不虧什么,還多了點見識。 有些人就聰明,約著一起組隊出去,在外地也有個照應。 雖然前幾年嚴打了,治安都好了很多。但是有些事兒是不可能完全沒有的。萬一遇著歹徒了,互相有個照應。 因為這些宣傳力度,短短幾天時間,中草藥管理局這邊就人滿為患了。 每天都有人來報名咨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