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32
于這樣的人,他也從來不會虧待。物質上是絕對會保證的。 蘇青玉:“……”這還叫不多?這年頭萬元戶都是很少了。這一年十幾萬…… 早就知道左亮同志工資高,就不知道人家這工資比她高出那么那么多…… 第425章 第425章 蘇青玉覺得自己cao心太多了, 竟然cao心一個比自己工資高那么那么多的人。 有這功夫,她還是多cao心依然在貧困線上的老百姓吧。 于是年初三,她開始上班了。 華陽區和臨河區的區領導們比她還要忙, 大年初一都沒過好年。 終于等到大年初三,蘇青玉上班,他們就立馬拎著東西過來了。 名義上是給蘇青玉拜個年,實際上是想詳談合作的事兒。 這次他們可是有備而來的。 就在年前,兩個區發生了很大的動蕩。從上到下進行而一次調整。 這動靜大到差點就壓不住了, 還好市里趙書記是支持他們的, 所以才能夠成功調整基層干部崗位。 “我們這次算是破釜沉舟了,多少人準備看我們的笑話啊,這次誰也不能攔著我們搞發展?!?/br> 華陽區武區長堅定道。 秦區長也嚴肅的表態了, “這次我們下面進行調整之后,嚴重缺人。所以這次還得找花崗借人啊。把新任培養培養?!?/br> 似乎是擔心蘇青玉不信任, 他們還將調整的名單拿過來了。 蘇青玉沒看,而是笑道, “既然你們這樣下定決心, 那我們花崗肯定也是說話算話的。我建議, 我們三個區針對這次合作, 組成一個小組。 之前和東山而已是這樣做的。專事專辦嘛。咱們先討論一下兩個區的具體情況, 然后根據情況作出安排。至于種植方面的事兒, 咱都不懂,咱就交給專業的人辦。從外面請這方面的技術專家來。哪怕多出錢都行。怎么樣?” 武區長和秦區長也都是下了決心的人。這會兒蘇青玉有條理的安排, 兩人也干脆, “行,蘇書記,你有經驗, 這事兒你牽頭?!?/br> 于是新年還沒過完,三個區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華陽區和臨河區是要忙著做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工作。 花崗則在下面基層干部里面選一些愿意去外地支援的年輕干部。 這次需要的人不少。而且種植果樹是之前花崗都沒有辦過的事兒,這些人是沒有經驗的。有一定的難度。 好在因為之前回來的干部們大部分都獲得了提升,沒提升的,在檔案上面也添了一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次機遇和挑戰。稍微有些理想的年輕干部們都樂意參加。 報名參與的人還不少。 蘇青玉當然也不會讓太多人去,畢竟花崗的工作也離不開人。這只是鍛煉的機會,沒必要去太多。 于是給東山于區長打了個電話,說了另外兩個區的情況。 意思是讓他們也出點人出來,鍛煉鍛煉,“你們東山山地種植也是條件很不錯的,我認為可以安排基層工作做的不錯的年輕干部過去鍛煉。人才就是要在不斷的實干中鍛煉出來的?!?/br> 于區長也心動了,一方面是想培養干部,一方面也是想多學點東西回來。 以后東山致富的路子更豐富,更多。 畢竟養殖的風險他也是知道的。能夠多元化發展,當然還是多元化發展好。 于是花崗和東山都選了一批人,大年過完之后,就被華陽區和臨河區接收了。安排在各個基層了解情況。 他們這些區里領導,則組成了一個專項小組。 蘇青玉雖然是書記,也不適合管經濟上的事兒,可這種區之間的合作是她最先提的,也是她最有經驗,所以被推舉為小組組長,胡區長則是副組長。其他區領導則是小組成員, 小組成立之后,蘇青玉就連續開了三天會。 和大家一起探討了華陽和臨河這兩個區未來的發展重心。 這兩個區最后還是決定,走蘇青玉想的那條路。 種植果樹為主,然后再多元化發展其他輔助項目。 比如大棚菜、養雞、養鴨等低成本,周期短,來錢快的項目。甚至有些鎮上有水資源豐富的,也可以學花崗那樣養魚養蝦養螃蟹。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蘇青玉并沒有提出讓這兩個區像東山區和花崗區那樣搞什么集體投資。 而是鼓勵私人養殖和種植果樹。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 第一,這兩個區目前人手不足,搞集體投資,很需要人力物力。 第二,果樹生長周期長,這也就意味著兩三年之內都是需要等待的,這個時間很容易出現問題。 比如,上面領導換人,果園里又還沒有出成果。到時候萬一有新政策怎么辦? 領導突然不讓種果樹了,讓種回糧食了怎么辦? 所以這果園成為了私人財產,果農們才有自己做主的權利。 另外,為了鼓勵農民同志種植果樹,她認為還應該進行一些鼓勵。比如種活一顆果樹,在沒有結果的周期內,區里每年給果農補貼多少錢。 這提議一下子讓小組成員驚呆了。 這是直接給老百姓送錢? 武區長道,“咱們是為了他們致富啊,這到頭來,還成了為我們種的?” 蘇青玉道,“確切的說,是為整個區種的。他們以后收入了,不得增加稅收?不得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其實補貼也沒多少,主要是個鼓勵?!?/br> 當然,效果會很好就是了。想想自家種東西,還有人給補貼錢,還不可勁兒種? “要不然光靠宣傳,就讓一直種糧食的老百姓去種果樹,誰能樂意?” 這話特別直白。想想還真是的。畢竟這種果樹,確實也是比較特殊的。幾年得不到回報,很少人有這個耐性。 胡區長道,“之前都是走的集體經濟為主,家庭聯產承包為輔?,F在就是以家庭聯產為主了。不過這樣一來,會不會導致村子里貧富差異越來越大?” 蘇青玉道,“有干部進行技術指導,還有政府提供補貼。養成之后,還有專門的銷售渠道。我認為,只要是不是特別懶惰的人,都是可以富裕起來的。當然,富裕的程度肯定是有區別的,這也是個大趨勢。哪怕就是集體投資,那也分投資的多,投資的少呢。至于真的懶的不樂意動,造成的貧困現象。就看當地干部怎么引導了。咱們的主要目的是大的局勢方向發展好?!?/br> 這也是當上區領導之后,她看問題的范圍也不一樣了。 之前當公社社長的時候,她還cao心一下各個村的懶漢貧困戶問題。但是成為區領導之后,這些她是無法兼顧的。她負責保證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小部分人的問題,就得交給當地干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