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5
莫名的惆悵起來了,“是啊,未來我們可能待不到一年, 就要各奔買東西了。到再見面也不知道多少年了?!?/br> 團支書一點都不擔心, “怕什么,有班長在, 班長一聲召喚, 隔著多遠我也要趕過來聚聚?!?/br> 蘇青玉笑道,“我以后隔幾年就會搞聚會。而且我以后萬一遇著困難了,沒準時不時的得找你們呢,到時候可別嫌我煩?!?/br> “那可不會,別人我不好說, 班長必須不嫌棄。咱也沒那個膽子?!?/br> 有男生幽默道。 其他人都笑了起來。 蘇青玉道, “那我就提前謝謝各位同窗之情了?!?/br> 她本來還想說說提前實習的事兒, 不過這事兒估計等開學就知道了, 現在還沒對外公布, 她也就沒再說,不過不管提不提前,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也確實不長了。 說實在的,念了兩次大學,雖然人緣都不錯,但是這一次的同學人情味真的更濃,大家都很純粹。 時代發展了,人的感情也變化了。 相比之下,自己來大學的時候,只想把他們當做未來的人脈這種心思,才顯得骯臟見不得光。 她覺得,認識這些寶貴的同學,也是她來到這個世界,值得感激的地方。 因為這一番交流,這些學生的心也終于不像之前那么浮躁了,能夠靜下心來了。 就和他們自己之前說的一樣,大家待在一起的時光不多了,不管這里好不好人,都應該珍惜大家在一起的每時每刻。 因為暫時沒專人帶,蘇青玉他們沒去遠,就在附近轉了轉,發現很多做生意的,十分熱鬧,就在這店子吃了頓飯。 首都其實也有很多這種特色美食店,但是基本上都是公營單位的。 這種街邊小店就很不一樣了,蘇青玉他們來了,這里人熱情極了。就兩口子開的一家小店,賣的是海鮮面。 料足,味道好。 蘇青玉他們吃的時候,老板娘還給他們送了自家做的小蝦米給過他們吃。 有同學小聲道,“班長,他們這對客人可真好?!?/br> 蘇青玉笑道,“待會兒吃完了,咱們好好討論一下?!?/br> 大家安靜吃飯,過了一會兒,老板娘又過來給他們添茶水,學生們并不算富裕,每個人只吃一碗面而已,也就六毛錢的事兒,但是這送吃的送喝的,招待的這么周到,倒是讓學生們不大好意思了。 蘇青玉倒是找這位老板娘問道,“你們這店子開多久了啊?!?/br> “去年開起來 ,這邊不是搞工程嗎,我們就在這邊開店了?!崩习迥锔吲d道,“我們家祖上以前也是做這個的,后來不讓做生意,這手藝也沒落下,各位覺得口味怎么樣?” “好,特別好吃?!?/br> “味道鮮美?!?/br> 學生們贊美道。 可把老板娘夸贊的樂呵呵的,又給他們端了一盤花生米。 學生們:“……”這可真是太客氣了。 蘇青玉又問他們以前的日子過的怎么樣,和現在變化大不大。 “你們也是過來搞建設的吧,”這會兒吃飯的人不多,老板娘也過來和他們嘮嗑。 “自從你們來了之后啊,咱們這邊日子可就好過了?!?/br> 老板娘滿臉感慨的說起了自己身邊的變化。 之前這邊生活確實苦,離內陸大城市遠,經濟不行,這邊的漁民飯都吃不飽,然后因為離著港城近,很多人跑那邊去了。 ”哎喲,咱離他們近,知道他們那邊過得好。不過那還是別人管著的,不是咱自己的地兒,咱才不去?!?/br> 老板娘口是心非道。事實上,如果不是自家有老有小的,又沒路子,也不敢游泳過去,沒準就…… 蘇青玉笑道,“現在你們留下可見是正確的,國家在搞發展,過不了多少年,你們就發展起來了。在自己老家過好日子,可不更美?” “那確實?!崩习迥镄χ?,“現在到處搞建設,辦了廠子,我們這邊很多人進廠工作了,之前我們那些田地也被一些廠子承包了,也給咱補償了一些錢,我們拿著錢開店子,現在日子過的也好。對了,其他地方也能開始做生意了?” 蘇青玉道,“也可以了,不過沒你們這邊這么紅火?!?/br> “哎,誰讓我們這邊沒啥大單位呢,捧不了鐵飯碗,只能自己找個飯碗了?!?/br> 說是這么說,這老板娘臉上卻一點羨慕的神色都沒有。 蘇青玉知道,那是因為這開店子肯定收入不少啊。 可比捧著鐵飯碗要賺錢。 一頓飯吃完,大家吃飽喝足了,高高興興的被兩口子送出門,讓他們下次還來吃飯,以后再來還給送吃的。 “這也太好了吧,”有學生感慨。 蘇青玉道,“一方面是他們人好,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競爭,你們沒發現,他們門口都貼了東西了?!?/br> 學生們在路上走著,各家各戶一看,什么免費喝海鮮湯啊,買面送湯之類的……各種好處。 “這就是市場活躍的好處啊?!?/br> 有同學立馬看出來了,“以前都認為這些做生意是投機倒把,但是當投機倒把的多了起來,也是有利的,他們為了增加競爭優勢,反而會讓利?!?/br> 也有同學反駁,“咱也不能這么算,這些經濟政策也是要根據國情來看的,之前打擊投機倒把那是因為咱們物資匱乏,只能由國家統一分配調度,才能維持平穩,現在物資豐富起來了,自然就要改變政策了?!?/br> “對,所以說,經濟政策不能單獨說好還是不好,咱們一窮二白的時候,總不能用西方經濟體系吧,這樣一來,稀少的物資到了資本家手里,他們如果哄抬物價,最后苦的是老百姓?!?/br> 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的不亦樂乎。 蘇青玉覺得那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還真是有道理。 真正從學習的角度來觀察人民群眾的需求,以及國家發展情況,才能制定適合的經濟政策,而不是如同一些狂熱的改革派以及固執的頑固派一樣,事實證明,華國要走的不是簡單的改革路和守舊路,是一條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路線。 而這路線,將會是他們這一代人去走出來。 雖然只是在附近吃了頓飯,轉了轉,大家也是收獲不少,回到住處就開始寫學習心得體會。 把這里的情況和自己所學的經濟學理論知識相結合起來。 第二天,外貿部的江干事就帶他們去參觀那些企業工廠了。 這些私人廠子,在其他城市目前基本上看不到,這要是在其他城市雇傭這么多工人,很容易出事兒,在這里卻很常見。 蘇青玉沒想到,在這里考察的第一個單位就是之前她做過翻譯的康萊集團。 康萊集團之前因為林佳華的事兒,搞的很尷尬,后來就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