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1
崗之后,再看實際運用的效果?!?/br> “那就好啊。我還等著看效果呢。對了, 要是請他們, 收費貴嗎?” 蘇青玉笑道, “我們說好的是看效果給價錢,只要錢花的值得,再貴咱也賺了?!?/br> “那還真是,”孫書記哈哈笑道?!吧岬蒙岬?,有舍才有得?!?/br> 蘇青玉道,“書記,咱這也不止是花錢的問題了,還想找您要一些人,咱們那邊人才供應不足?!?/br> 她將想從縣里招人的想法和孫書記說了。 孫書記有些為難。 因為工人都想留在城里,誰想去農村工作呢。 就算是大單位,那不也是農村嗎? 蘇青玉也理解,這會兒農村和城里分的比未來要清楚。 農村人都很少進城的。 而城里人更不喜歡在農村生活。 “書記,我們工資開的絕對是比縣里高的,而且我們在建單人宿舍,后面去了住宿環境肯定不差。食堂也在擴大種,未來我們還要建衛生所,建百貨商店?!?/br> 孫書記詫異道,“你們建這么多東西?” “人多了,需求有了,自然也要準備了。實際上我們糧油廠已經有一個窗口專門賣東西了,但是還是不夠。等人員到齊之后,其他肯定要建設起來的?!?/br> 孫書記覺得這么一搞,蘇家屯這還是農村嗎? 蘇青玉笑道,“我們那邊托兒所,小學初中都有,如果拖家帶口的過去,也是能過日子的。我們到時候還會弄廠車,每天往返縣城?!?/br> “你們這搞起來,花費可不少啊?!?/br> 蘇青玉無奈道,“這也是為了吸引人才?!?/br> 孫書記建議道,“我可以在縣里郊區為你們劃一片地區,讓你們建廠,這樣一來就好辦了。廠子還是屬于你們蘇家屯的。性質不變?!?/br> 蘇青玉笑著搖頭,“書記,說實話,現在小紅旗規模擴大之后,確實在地理位置上處于劣勢,但是當初建小紅旗的初衷就是為了蘇家屯。不能小紅旗建起來了,反而拋棄蘇家屯。這樣對不起鄉親?!?/br> 孫書記聞言點頭,心里有些愧疚。自己確實只考慮了廠子的發展,沒考慮到其他的。 他道,“行,我先把你這些條件和各個學校提了,建議他們積極參與小紅旗建設?!?/br> 蘇青玉早就寫好招工啟事了,直接拿給孫書記看。 孫書記這一看,嚇一跳,這上面比較詳細,比蘇青玉剛說的條件還要好。 單位提供宿舍,而且還有廠車每天往返城區接送,關鍵是包吃兩餐!而且還承諾沒隔一天吃一次葷菜! 光是這一點,都讓孫書記咽口水了。 他在縣里食堂都也一個星期吃一次葷菜呢。 除此之外,如果不在公司吃住,另外發放生活補貼,要在蘇家屯建房,有建房補貼,補貼款和蘇家屯本地人一樣標準。 高中以上專學歷每個月還有至少兩塊錢的學歷補貼。 不提其他年節發放的福利,就光這些,就把他們這縣里其他單位都比下去了。 “這,這條件也太……其實也沒必要,雖然有些人不愿意去農村,可是好些人也在家里閑著,有份工作也不是離得多遠,他們也是愿意去的?!?/br> 蘇青玉無奈道,“這也是為了吸引人才,人才難得啊?!备咝匠旮邩藴?,才能高發展。 “你們小紅旗可真是舍得下血本?!?/br> 孫書記道。 公社何書記對此表示認同,他路上聽到這條件的時候,差點就忍不住問蘇青玉,小紅旗招工有沒有年齡限制,他這年齡能不能行。 有縣里一把手幫助宣傳,小紅旗的招工啟事出現在了縣里各個街道的宣傳欄,街道辦事處都挨家挨戶的去宣傳,高中中專院校也都知道了,只是這會兒學生放暑假了,沒能去宣傳。 不過光是街道辦事處的宣傳,就已經把整個縣城包了。 縣里高中生還是比較多的,一些人進了單位,一些人下鄉,現在好些人也回來了,在家里無所事事,考不上大學,又沒工作,都愁著呢。 知道小紅旗這條件之后,都心動了。 就是糾結這地理位置。 有孩子母親可惜道,“這么好的單位,咋就沒在縣城呢?!?/br> 辦事處的辦事員笑道,“要是在縣城,就沒這么好的福利了。人家就是為了吸引人才?!?/br> 旁邊鄰居道,“條件這么好,每天有車往返,倒是也沒啥差別了。還能有生活補貼呢?!?/br> 這條件可真讓人心動。 辦事員急著去其他地方宣傳,就道,“要去趕緊報名,還不一定能選上呢,考慮那么多干啥?” 聽辦事員一說,其他人才醒悟過來,對啊,這還不一定能選上呢,趕緊先去把名給報了。 縣里宣傳的時候,蘇青玉也在蘇家屯準備招工考試的事兒了。 也不用她親自干,一聲令下,其他人都幫忙,連蘇家屯學校的老師們也來幫忙了。 這就是蘇家屯走集體經濟的好處,所有人勁兒都往一處使。人力物力一下子都能調動。 蘇家屯的社員們知道這都是為了吸引外面的人才來建設小紅旗,可都盼著多來一點。 他們還挺后悔,當初那些知青們在鄉下待了那么多年,啥條件都沒要求的,結果他們啥也不懂,就讓人家種了好幾年的地,白白浪費了人才?,F在想要這些知識分子來農村,都得開這么高的條件。 不過這些招工條件倒是也讓蘇家屯社員才一次感受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有本事有文化進了場子,包吃包住,還拿工資,這輩子都不愁了。 回家各個都壓著自家孩子老老實實學。 要不是蘇家屯實在沒人了,青玉書記也不至于從外面找人了。 和蘇青玉預想的一樣,好的條件換來的就是許多人踴躍報名。 縣里把名單送到蘇家屯了,蘇家屯招工需求是八十人,結果這次招工光是報名就有三百多人了。 初中生居多,高中生也有。中專畢業生極少。這還是中專院校專門分配的,要不然這些中專生一出來就分配單位了,也沒機會參與她的招工。 這還是光是縣城的,其他公社里也有小紅旗招工啟事。 陸續的又送了一批名單,人數不多,加起來也就六十多人。 參與招工考試人數多,好在蘇家屯有學校,教室都是空著的。桌椅都是現成的。 學校老師們都幫著主持這次招工考試。 等考試這天,蘇家屯是最熱鬧的時候了。一卡車一卡車的從縣城拉人過來。 蘇家屯的老老少少們都來看熱鬧。 年輕知識分子不稀奇了,可這么多人來蘇家屯,就特別熱鬧了。對這些外來的人,蘇家屯的鄉親們也不和以前那樣排斥,反而很歡迎。 因為他們都知道,這些人是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