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0
食堂算是暫時開起來了。 之前一直冒著風雪干活的社員們一聽以后中午能在大隊食堂吃一頓熱乎飯,而且是免費的,頓時樂壞了。 之前還覺得天氣冷,很辛苦。這會兒也不覺得了。干活的都是家里的壯丁。那都是能吃好幾大碗飯的人。 雖然說糧食不和之前那樣差了,可誰家也得省著吃啊。 這會兒能敞開肚皮吃別人的,那當然美的不得了了。 蘇衛國被蘇青玉教著說了句場面話,“你們給隊里干活,隊里也不會虧待你們的?!?/br> 再好聽的話,那也比不上實實在在的福利待遇。 干活的漢子們都笑彎了眉眼,“這大隊長當的可真實在?!?/br> “這才是當干部的嘛?!?/br> “……” 蘇衛國聽著這些話,心里樂開了花,他覺得青玉讓他做的事兒可真有道理,花的是公家的錢,吃飯的是社員們,可這得好名聲的,不就是他這個當領導的嗎? 所以啊,對待社員們大方點,那可真是太正確的事兒了。 他以后一定要努力讓社員們得更多好處。反正也不是吃自己的嘛,有啥舍不得的。 大食堂第一頓飯,大伙兒吃的熱火朝天的。下午干活都覺得特有力氣。 做飯的時候總不至于都能吃完,還得剩下一些。這不,蘇衛國就喊大隊部的干部們也來吃了。 “你們為學校這事兒也辛苦了,也吃,都一起吃?!?/br> 大隊干部們:…… 吃了一頓飯,甭管是社員還是大隊干部,都覺得這臨時食堂辦的挺好的,感覺大伙兒都能沾著光。 唯一沒沾光的就是大隊長家里了,一家人都來服務了。這學校還要建好久呢,這一家子認識真的要為人民做貢獻了。 甭管是為了蘇衛國掙名聲,還是真的這么大方,反正吃虧的還是蘇衛國的家人。 反正大伙兒都是這么想的。連蘇家人都沒說啥,其他人就更沒說啥了。 這臨時食堂就這么開下來了。 蘇青玉干脆讓廠里干活的知青們將糧食放到臨時大食堂這邊,暫時在這邊吃飯算了。 現在她們都在為了開春的教師考核復習功課,自己做飯也麻煩。 而且現在的廠子也沒時間做飯,遲早也是要和學校食堂一起吃飯的。 還別說,有了這廠里工人加入臨時食堂那邊吃飯,這臨時食堂就有模有樣了,搞得很正式。 都是一個屯里的,其他人家的女同志也有來幫忙做兩頓的,但是做完就回家了,誰也不想一直做貢獻。畢竟自己可不是干部家屬。但是因為各家各戶的女同志都愛面子,所以都來表示表示,竟然每天都有人來。這可讓蘇葉她們輕松不少。菜也不用洗了,每天就干最鮮艷奪目的工作——給大伙兒打飯。 只不過因為從頭到尾最堅定的是蘇家人,所以從學校動工開始,其他人也就只記得大食堂是蘇家人搞起來的了。 過了十二月進入一月,天氣更冷了。 蘇青玉翻開了日歷,看著上面的1976年的字眼嘆了口氣。又有些期待。 經過公社眾人的奮斗,學校的教學樓高度每天都在往上面漲。按著這個進度,等到開春二三月份的時候,差不多就能封頂了。 封頂之后,就要開始招老師。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招生問題啊。 沒學生,這學校也不能維持。 她當初是說的爽快,說加米廠可以養著老師。但是那都是說給人家聽的,只是為了建設學校順利一點而已。 整個大隊要是都靠一家加米廠,那得完蛋。 所以光靠蘇家屯的學生還是不行的。還是得宣傳一下,讓其他大隊的學生也來這邊上學。蘇家屯大隊可是連初中都有呢。 這種事兒可和加米廠不一樣了,加米廠是每個大隊都必須要用的,所以每次一車能拉好多人來。但是念書這事兒對于很多大隊的人來說,依然不是那么重要了。 蘇青玉覺得,這念書的事兒還是得靠公社這邊宣傳了。 光靠蘇家屯這邊,那就沒啥帶動力了。 可蘇家屯大隊的學校,對公社那邊沒啥關系。要想讓公社那邊幫忙可不容易。 蘇青玉在辦公室里琢磨了半天,都沒想出個好法子來。她揉了揉腦子,突然就看到了手邊上的□□。 作為一名合格的知青,熟讀□□那是非常有必要的。 蘇青玉趕緊翻看起來,然后就在里面找到了一句話了,“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br> 對啊,有文化啊。 必須有文化。 她就說了,偉大的主席同志咋可能在教育方面沒說幾句方針呢。 蘇青玉又仔細的翻看了一下語錄,找到了一些和教育有關的語句,然后細心的抄錄下來。 抄錄好了之后,她就拿出草稿紙,開始打稿子了。 因為勵志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村官,蘇青玉之前不止學習了官場內部的一些文化,還學會了如何理解組織上下發的文章的意義,以及如何寫一篇優秀的稿件出來,讓令領導認可她的成績。 她仔細打了個腹稿,隨手就取了個很直白的名字—— 接下來,就開始站在一名下鄉知青的身份,簡單的夸贊了一下蘇家屯大隊的所見所聞,說明了下鄉之后自己思想上的升華以及成長。引用了幾句關于下鄉的語錄,然后她就重點提到了蘇家屯大隊對于教育這一項事業的重視,然后又說起自己和大隊領導的聊天,談論起農村的同志們對于孩子的基礎教育的重視,大隊干部們告訴她,這都是因為組織上的長期宣傳教導的結果,組織上時刻謹記主席同志曾經的指示,‘我們的教育方針……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信件最后,蘇青玉發出感慨,“讓有文化的人學會勞動,也讓勞動者學會文化,互相交融,共同進步……我深刻的體會到組織上對于城市知識分子和農村勞動者的用心良苦,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基層的干部們對于這一教育方針貫徹實施的堅定信念。我相信,在我們廣大的土地上,像紅旗公社這樣的人民公社,一定有很多很多……” 寫完之后,她細細的潤筆,然后謄抄在信紙上面。吹干了之后,這才塞到了信封里面。 蘇青玉又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小本本。仔細在里面尋找和報社有關的信息。 找著找著干脆放下了。 這文章可是她寫的,這代表著她的榮譽,她的榮譽不重要,可這文章要是再海城發表了,那不是也得算蘇軍強頭上去嗎? 咋能讓她家渣爸白撿便宜呢?不付出咋行呢?誰還不是工具人啊。 蘇青玉干脆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