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0
! 小郡王在家里跟茶師傅是學過烹茶的手段,然而老陳家孩子聰明歸聰明,就不會分辨茶香。 人家那也是云山霧罩的開了一個道行,說的那是一道一道的講究,什么無根水,梅上雪的。 然而~他爺從不在意,他更不會上心。 這些東西從他出生就在周遭,時候久了他也吃不出好,卻知壞,就喝茶解渴嗎,那就喝唄,還茶會,品茗……哎,頗累。 只有對門的嬸嬸好喝個茶水,喜弄個琴箏,偶爾她也寫個詩,還很一般,更無人能懂。 用阿爺的話來說,沒有的人才覺著珍惜,才會去研究,他們沒這閑工夫,就學個裝相。 熱茶一口,配軟糯蜂蜜米糕進肚,佘萬霖方覺著自己復生成了人。 心情好,他便問老臭:“臭叔與大掌柜在扯什么地方了?” 老臭一笑:“我們呀,這不是說到去歲的事兒么,咱家里便是劣等散茶,也在兵部結了十萬多貫,還是貨到就結了,咱家總柜在燕京是這個!” 老臭說的是平慎,而平慎背后的靠山就是陳大勝。 當然,此事沒幾個人知道,到有皚城本地分管茶政,主持榷買的官員對平家早先多有為難,結果他們的官茶一出金滇,就被扣押了,戶部該支給的款項被卡了。 平家放話,誰都有誰的路數,他們只要四姑娘茶場,這邊茶政衙門的人從此不得與他們為難。 譚家試探了幾次,“摸”不出深淺,就認了這個虧了。 佘萬霖卻不知道這里的關系,就壓抑著困“惑”看平宴。 反正他也是來學習的。 平宴笑:“毅少爺過幾天多走走就清楚了,咱們茶場不與本地茶商交道,他們的買賣才叫個艱難呢,有好些茶場的貨前年就交了,現在都沒有結清賬目?!?/br> 佘萬霖低眉看米糕,拿起一塊吃了才說:“朝廷頒布榷茶法,就怕傷了茶農,這筆款項是年年不敢拖的……你說,老譚家截留這么多款子,做什么了呢?” 他端起茶杯,看向四姑娘山的方向,想,必要去一看究竟。 第237章 第237章卻說七茜兒一行人離了…… 卻說七茜兒一行人離了小南山, 這便開始遭罪了。 這可不是出門游玩,又甭看鴻鵬鏢局當家人是斥候中人,他自拿他的俸祿, 這跟鏢局買賣經營是沒關系的。 鏢局里的吃喝拉撒都是錢,都要靠孫鏢頭一人苦心經營,他才養活的起這么些人。 這一次的鏢單子,走的是“藥”行的生意, 外加半幅人身鏢, 就是那黃新娘與她的嫁妝了。 走一回鏢,“藥”行出錢一百五十貫,黃新娘這人身鏢二十貫。 來回一次金滇,所賺銀錢是總鏢頭拿大頭, 其余按照貢獻逐級分配, 最低一等的趟子手,扛旗喝路打一路雜活,他們一年才賺五貫錢。 雖實苦的差事, 你還別嫌棄少,憑是哪個行當, 除卻鏢局,學徒是不拿錢白給人家做活的。 一年五貫已經是總鏢頭仁義了。 那為了能讓跟隨的伙計多少賺一些貼補,孫鏢頭就不預備住驛站大店, 至多就是個車馬店,雞“毛”店啥的。 有時候便宜的雞“毛”店都沒的住,那就住荒郊野外, 反正就怎么省錢怎么來。 至于黃新娘這一行,女客有騾馬車可以休息,說受不受罪, 出門在外你無錢就不要計較了。 霍七茜從前一直覺著,上輩子她是真的苦。 如今總算是出來了,她才發現,她受的不過是家門苦,出了門就啥也不是了。 好比鏢行里有個趟子手叫彭樹根的,這娃今年才十二,就已經跟了一年多鏢車。他年紀小,嗓門不嘹亮,力氣也不大,護鏢技藝更沒學幾天,這就是干啥啥不成,只能做雜活,捎帶侍奉幾位鏢師,路上負責給人家洗衣,喂馬,夜里還得看篝火。 白天他就很忙,夜里也睡不踏實,鏢局里牲口都比他貴重,就不許他上車,只讓他跟著車隊跑,要一路跑到金滇去,才能拿這每年五貫錢。 霍七茜也是頭天出門發現這孩子的,就瞧著又黑又瘦一娃,一路上跟著鏢隊不緊不慢的小跑,他腰上別了一雙鞋,卻舍不得穿,是赤腳跑的,竟也跑的不慢。 車隊里誰都能指派他,誰也能罵他打他,他還笑嘻嘻的,只要有了時間,就搬出自己的小箱子,給整個鏢隊補鞋兒。 除卻鏢頭可以外請外聘,鏢局趟子手都是底層混起,先學補鞋的。 看這孩子太可憐,又想自己的孩子,私下里霍七茜就跟白英嘮叨了幾句,說是太過辛苦了,白英卻詫異的瞪眼說,誰不是這樣啊,您當活人容易呢。 這孩子背上啥負擔沒有,就跟著鏢隊跑道,做點雜活兒,一年至多走長鏢兩回,算去家里花用,每年都能在小南山置辦一畝田,等幾條長線跑熟了他就能帶路,那時候賺的更多。 換了旁個行當試試,三十出頭的學徒照樣給師傅做牛馬,鏢局這邊三五年,這孩子就能給自己賺一副家當出來。 如此他不苦,是個有福分的人,除卻跑道修鞋他還做什么了?啥貢獻都沒有,他就有一副家當了,您還說鏢頭刻??? 難得受這種直白的教訓,霍七茜聞言一想可不是這樣,她所覺的苦,到底是她覺著。 好比從金滇來的朱婆子,她是雇身工,主家派她出來,皆因她不是財產,就不怕她跑了。 所以她跑這一次不拿錢兒,回去主家卻要給她提一等的,從末等灶上的婆子提到二等,每月可多拿三十錢,如此,人家受罪是美差,都樂不顛顛的,她出來替人家抱什么屈??? 就這樣每天里學著東西,三五日功夫,霍七茜也覺著自己變了人,雖兒子還沒有什么登底兒的消息,卻莫名其妙放下上輩子好些事兒。 這一路野地里生火,車馬店里混口熱乎,雖受著兩輩子都沒有的罪過,卻一路沒盜沒匪,鏢行子里的上等日子。 轉日,他們便到了一個叫五鳳縣的地方,并從此地開始,這體面敞亮的官道便也沒了,夜里能提供熱水的車馬大店也沒了。 從此他們再上路,走的那就是千年的古道了。 武帝是個會給子孫積攢家業的,大梁立國起,就朝堂上下做基建營生,是省吃儉將燕京周圍地界道路都翻新了一下,東南西北都有一條上好的官道通燕京。 所謂官道,起碼也是個夯土都上熱鍋炒的熟土路,要保證下雨不積水,路面不生草,這是官道。 至于古道,坑坑洼洼是基本,唯一體面是凡舉古道,邊上必有飲馬河,這也是前人靠著雙腳一步一步,走了千年走出來的。 所以若說盛世,除卻看百姓飯碗,還要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