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6
,三種草啃著,他還多幾頓老太太起“毛”點心貼補,他媳“婦”就一招兒,啥貴給他肚兒里塞啥湯,一天八頓不夠,就時頓補湯。 鐵肚兒在草原吃蚯蚓都沒事兒,歸家一瀉千里,一個個都胖了,就他瘦了。 陳大勝吃完了老太太的起“毛”點心,他就是親衛巷一切崽子的救命恩人,各房親娘的保家仙。 如今都不防賊,防老太太那個大兜兜,還有大袖袖,咱老太太有錢了,丁點也不摳了,人只刻薄自己,啥也舍不得吃,都省給她最愛的……新崽子們。 只要她出門,那仿佛山匪入莊子,各門各戶娘都是滿面驚的沖出宅門攏孩子,包括七茜兒。 管四兒就仰天哀嚎:“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人本來就是嬌寶,他回來,爹娘,哥哥嫂子,妹兒全跟著來親衛巷了,日子可想可知。 陳大勝伸腳踹了他一下:“好日子不過,恁不知足呢,好歹不是霉爛的東西,那要放在從前……” 他這話還沒說完,童金臺唰的坐起,一眼不眨的就看向泥孩兒們,孩子們忽不動了。 幾個孩子神“色”肅穆,也不鬧騰,也不說話,陳大勝他兒眼縫也開了,就神“色”神“色”專注的支著耳朵聽。 當當當當…… 耳朵里傳來一陣鑼響,安兒丟了緊握的兩手石子兒,看向他最愛的人。 親爹! 兒子跌跌撞撞晃悠過來,剛學會走路,邁不得幾步,人家就小腿兒帶動大胯,迅速坐到爹面前,很是依賴的拉住他的手,胖手又一頓往外點點,陳大勝才想起這聲兒代表什么。 哦,耍猴的來了。 看這架勢,沒回來之前,最少看了三四回了。 晴天,不熱,知了叫喚,天地綠瑩瑩香,親衛巷臨街的平屋頂盤腿坐了七個爹,懷里抱著六個娃。 富裕一爹無事,他就咬了一條青瓜,邊啃邊招呼那巷子口的老人:“呦,這邊,這邊~這邊瞧著,老人家,老人家……” 耍猴的老人愣怔,找了一圈人才順著孩子的嘰嘰喳喳的聲音找到屋頂,好家伙,一屋頂子人。 他身邊本就跟了一路外街里的孩子,看到這是泉后街,那些孩子便散了大部分,只留了幾個膽大的安靜的跟著。 都說泉后街住著大老爺哩,老人家也是裝著膽子頭回來,還,還挺畏懼的打了鑼。 看老人家挑著擔子,一邊坐著一個猴兒的來了,陳大勝回頭吩咐婢仆:“趕緊喊人去,家里有孩兒的都喊上,問倆老太太看不看?哦,后街告訴姑太太去,趕緊抱孩子出來,耍猴兒的來了!” 從前京里倒是有猴戲,主要家門口看滋味不一樣。 那老人家走到房檐下就舉目打量,卻是七個穿布衣的,抱著一堆穿錦緞的小少爺? 婢仆?不像???他便見識少,也沒得婢仆上老爺家屋頂的,還肆無忌憚的喊他。 這樣的地方,是演著還是走著? 趕巧童金臺家的管事的巷子口過,童金臺喊他:“回家跟你們“奶”“奶”拿一貫錢兒出來,再給這老人家拿升細米,大熱天兒,怪不宜的?!?/br> 這老人家好耳朵,一聽一貫,還有細米,立刻便眉開眼笑,放下自己的擔,就把攤攤支在了親衛巷門口。 兩只猴兒呲牙左顧右盼,四處呵呵,陳大勝聽到自己懷里倆猴一起學。 根奴兒不跟余清官,又跑到爹懷里了。 攤子放好,走江湖的習慣,人家先要敲著鑼來回三圈招呼人,結果這頭一圈,就聽到唐家二房家門子大喝一聲:“嘿!你這老東西折騰什么呢?也不看看地方,你也敢……” 他這話還沒喊完,便順著耍猴的眼睛看向屋頂。 招惹不起的親衛巷,大小老爺就怒目而視。 咱安兒很會告狀,指著那邊就怒吼:“鬧~哦!” 那門子連滾帶爬的走了,外巷子的孩子就一聲呼喝,從躲避的地方出來,圍著老人家的擔子,看上面的猴兒,再看新抱出來的小砂鍋,蓋兒一開便是金晃晃發著甜香的麥芽糖。 耍猴的是半個貨郎,針頭線腦,家常生“藥”,廟里的香燭,調和了廉價香料的刨花水兒,該當是什么都有的。 這琳瑯滿目的東西亮出來,這老人家就把鑼打的震天響,陳大勝看他兒如活魚般興奮,他也高興,就吩咐人再送五百錢出去,要賣一鍋糖。 只要今兒來的小孩兒,見人就給人家卷一根兒……瞬間,泉后街就炸了營兒,犄角旮旯往外蹦孩子。 陳大勝他們笑的賊舒暢,有這么多小孩兒啊,以后長大了,大梁人就多了吶。 一溜威嚴的馬車從街口來,唐九源先到棋盤院門口下了車,結果就聽到一聲喝彩。 他站在門口問:“那邊怎的了?” 門子悶笑的回話道:“回老爺話,親衛巷的老爺們哄少爺們玩兒呢,就招了一個耍猴兒在家門口折騰呢,人還包了一鍋糖見孩子就給人家發一根兒……” 唐九源低頭想想,忽笑起來,他腳步輕快的進了宅子,沒多久,換了家常道服就大袖翩翩的來到親衛巷。 親衛巷口開了大猴戲,耍猴的老人家一個人帶著倆猴唱全本的,就是很簡單的小猴偷東西,穿紅襖子的老猴坐在箱子上,一會扮演衙役,一會扮演老爺,案情審理過程,那要看人家換什么帽子。 那猴兒賊機靈,坐在箱子上忽上忽下,跟著劇情自己開箱子換帽子。 老人家收了一貫半的錢,就表演的十分入戲。 嘖,可惜這一巷子的大老爺,都是戴官帽的,又正是下衙歸家的時候,聽著不對勁兒,好脾氣的閉眼修心,脾氣不好的派著人來管,抬眼一看,呃……裝聾作啞吧。 唐九源到的時候,管四兒下了屋頂,正坐在攤攤前,大權獨攬的拿草桿卷麥芽糖呢,感覺身邊有人,他便興奮的卷一根,扭臉一遞,哎?唐九源。 唐九源有些驚,看看糖,再看看屋頂,再看看耍猴的,看猴老爺腦袋頂的帽子,就咳嗽一聲,笑瞇瞇接糖,“舔”了一口點點頭,很好,家里見不到的好東西啊。 陳大勝等人這段時間都是傻子,看到唐九源才想起不合適,不想給老人家闖禍,就在屋頂喊到:“老人家,你演的這個孩子們聽不懂,咱換一出熱鬧的?” 他是財主,老人家當下就換,換了個,就是天旱了,老太太去龍王廟燒香祈雨,后來果然下了雨的小故事。 主要還是猴兒換帽子。 唐九源舉著一根糖進了陳家,一路到了后面,上了陳家屋頂,就在陳大勝耳邊幽幽說:“我主圣明,憐憫悲苦,太皇太后這孝只宮內守,民間才禁了六個月雜戲?!?/br> 陳大勝當然知道這個,就看著下面笑著說:“恩,這樣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