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8
人!” 陳大勝卻搖頭嘆息:“尼師定然沒有讀過幾本律書,不讀書~總是要吃虧的?!?/br> 情不移被他氣的倒仰,錚亮的腦袋在月下發著皮光,她一甩青鋒罵道:“你譏諷我!” 陳大勝卻點點頭認了:“沒錯?!?/br> 情不移冷然肅穆,正要攻擊,陳大勝卻認真抱拳,對情不移施禮道:“尼師,我大梁初立萬民剛安,尼師多次在燕京犯罪,若不想連累秦舍三千弟子,從此不敢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最好便與小人回去認罪伏法?!?/br> 情不移吸氣制怒:“回去,再給你們送到刑場,眾目睽睽之下砍去腦袋,被羞辱么?” 陳大勝又是一聲嘆息:“所以說,到底要讀書啊……”他看情不移就要暴怒,今日喝了些酒,酒意上頭自想早點結束此事,便說:“尼師好糊涂,你在燕京犯下的過錯,也不過是違抗宵禁令,未上斗臺使人多次重傷而已,譚士元早就出家為僧,又被攆出家族,他算不得勛貴,也不是朝廷大員,不過樸素平民而已,至于他的死,又不是尼師動的手,好端端的尼師為何想不開非要背個緝拿令,連累本就因玥貢山紛爭已損傷的秦舍?” 情不移有些呆愣,仔細一想,卻好像是這樣??? 她有些困“惑”的說:“我,貧尼,我從前好像刺殺過楊藻的……” 陳大神心很累的嘆息:“那時候的情不移受人暗算,本就神智不清,我主大度,要計較早就計較了,所以就說,要讀書啊……我記的尼師當初為了支援情郎,秦舍也是出了大力氣,還有過爵位封賞,而今尼師犯的罪過,大不了就拿爵位抵,實不夠你家秦舍還缺這幾兩碎銀子么?” 情不移江湖中來,根本不知道律法還可以這樣解釋。 她“舔”“舔”嘴唇,想起白發蒼蒼的老父,還有未成的師弟等人,到底說:“……難不成,楊藻給我下的誅殺令是假的么?” 陳大勝輕笑:“尼師怎能直呼我主姓名,這一點以后還是要改的,我主金口玉牙,說誅殺你便殺你了,這點卻不是作假的,只可惜九思堂那幫子笨蛋不沒找到你,又干我何事? 今時不同往日,譚士元死了,再誅殺尼師又有什么意思?而今我主要個體面,大梁律法要個體面,朝廷更要個體面,只要尼師與我回去,再聽我的安排,別的不敢說,我卻能包你無事?!?/br> 至多,流放三千里唄。 青鋒緩緩收起,情不移前后思想,到底問陳大勝:“我與你素不相識……”她語氣忽疑“惑”,上前一步看著陳大勝的臉仔細打量才繼續問:“卻好像在哪兒?見過你?” 陳大勝坦“蕩”“蕩”不承認:“尼師定然記錯了,咱們從未見過!” 情不移哦了一聲:“哦,可我還是信不過你?!?/br> 陳大勝早就知道會這樣,便輕笑道:“尼師可記的禁衛牢獄?” 第116章 第116章(116) 情…… (116) 情不移于大梁宮南門投案, 就震驚了整個大梁朝。 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這個瘋子會投案自首的。 按照朝廷對江湖人士習慣分析,此惡尼手段殘忍,行兇之后該當浪跡天涯才是,反正對他們而言, 朝廷的律法針對的是他們可以欺壓到的黎民百姓, 自己自然不在其中的。 誰能想到情不移竟會投案自首, 這就震驚了整個朝野乃至江湖。 皇爺初聞此事也是震驚,然而與情不移一番交談后, 他的心情又莫名的好了起來。 皆因情不移很坦率的說,譚士元辱了阿澤又辱我, 我對他自然是恨不得食其rou方解恨,然而我與你, 與大梁是沒有仇怨的。 這個國家的建立。是我情郎耗盡整個生命盼望來的,我又怎么忍心在它身上抹黑。 而今譚士元已死, 還不是我殺的, 我自然要來投案,對于我多次違反禁令在燕京與人決斗也非我所愿, 誰讓那些老隱要阻礙與我。 總而言之,這話是陳大勝說的,情不移翻身又學給了皇爺。她本人脾“性”倔強, 向來直來直去從不拐彎。 皇爺原本十分生氣,而后又覺著情不移不錯了,好歹也差點成了自己的弟媳, 差點,就差一點啊,這是多么好的女子,坦“蕩”坦率,至臻淳樸,真是太可惜了。 譚家果然不是個好東西。 秦舍得知情不移投案沒多久,快馬送來當日皇爺賜秦舍的賞封,還愿將祖業之下的銅礦一座做贖罪金。 刑部官員翻閱了整部律法,甚至朝堂之上也多次議論此案,幾位老大人也是交流過幾次,都說便是按照最大的刑律去判決,情不移確實罪不至死。 再者,情不移作為大梁設立九思堂,建斗臺之后的第一個違反禁令者,她能投案自首對江湖人士實有震懾作用,然而人家投案了,還把人家殺了? 這就效果不好了。 情不移最終被判流三千里,終身不得踏入燕京半步,且她流放那個縣就在秦舍山下。 情不移離開燕京那天,陳大勝帶著老刀們去相送,看那尼姑老老實實戴著枷坐在驢車上離開,陳大勝看著也覺微妙。 童金臺拉著馬韁繩好奇問陳大勝:“頭兒,你是怎么說服她的,也不怕這女尼反手賣了你?” 陳大勝表情肅然,直至看不到情不移身影了,他才淡聲道:“此女自譚二死后已墮入魔障,她吃的那些虧,那些不是如此。咱又是譚二剩下唯一的老刀,她自然不會信我,可她信譚二!” “所以她還是瘋癲的?” “恩?!?/br> 馬二姑催馬上前問:“那又為何讓她投案?” 私下里做掉不是更好么? 陳大勝看看左右,最后便神“色”肅然道:“有個道理你們得記住,將咱從魔窟里帶出來的是皇爺,我等一身榮耀皆來自于國,情不移殺不殺譚士元,她都得有個去處,只不過……如今算作是個好去處罷了,得了,都回吧,明兒小花兒他們該回來了?!?/br> 永安三年初冬,開國伯常免申結束了長達三年的平叛得勝還朝,洪順自此徹底消亡。 這月,武帝連下十二道圣旨封賞有功之臣,常免申進封侯爵,食邑兩千五石,其三子爵升一等,常連芳授開國子,食邑五百。一月后常免申兵部交帥印調入中路軍都督府,升任左都督。 同月,譚守義于任上接旨,圣上訓斥了什么外人無從得知,可他身上的侯爵卻降為伯,封邑也被砍了一半。 世事無常,樓起樓塌不過一念之間,倒是一些老大臣說,從前譚士元做事手段毒辣,譚家子弟又形式張揚,如今時候正好,出這樣一件事反倒是好事了。 然而,正在眾人議論常家富貴,譚家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