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9
平。 而近期,又是被人算計發情,又是結婚,又是度蜜月,這么多事情下來,他就算真的洗心革面決定要好好學習,也沒那個心力吧? 這樣的話,他怎么可能是自己考出現在成績的? 沈凱峰還在震驚,然而考試流程卻不給他什么思考的空間。 緊接著筆試的,就是實踐考試。 實踐考核順序按照筆試成績進行,也就是說,夏翊成了第一個進行實踐考核的學生。 經過了筆試帶來的刺激,留下來看“夏亦現形”的旁觀者們,這次就不敢武斷判定了。 也就是那位直播的網紅,為了挽救自己彈幕里嘲笑他被打臉的局面,死扛著表示: “他可能是臨時抱佛腳背書了。但是光知道樂理知識沒用,他也沒辦法在實踐階段演奏出有水平的曲子?!?/br> 這一點,其他人沒有說出來,但其實心里也是這樣覺得。 音樂是騙不了人的,就算他能夠背熟音樂史,沒有真正的刻苦練習和融會貫通的能力,也無法用樂器演奏出打動人心的曲目。 此時,前面的考場里,老師打開了實踐考試光腦系統。 這門課程并沒有規定每個學生使用什么樣的樂器,所以學生們可以隨意選擇。這樣一來,準備足夠的樂器就有一定難度。所以這門課程的實踐部分,會在光腦全息模式下進行。 更關鍵的是,這樣比較便于系統自動進行難度和技術打分。 夏翊最先開始考試,他選擇進入全息模式,很快面前就出現了一個菜單,里面列著幾百種樂器,包括這個世界從曾經藍星食物采集時代至今的各種樂器。 夏翊根據記憶,挑選了一架名為鋼琴的88個琴鍵的樂器。這種樂器誕生于藍星時代,而到了如今,在星際時代,諸多藍星時的藝術文化因為過時而漸漸被邊緣化,甚至成為歷史的記憶,但這種黑白相間的神奇樂器卻依舊為人們所歡迎。 夏翊選擇完畢,立刻在他眼前就出現了一架漂亮的三角鋼琴。成熟的全息技術可以完美模擬樂器最細微的聲音。 他對三位評審老師鞠躬: “老師們好,我要演奏的是,維什尼亞克的第二樂章的鋼琴部分選段?!?/br> 這樂曲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令不少人面面相覷。但好在搜索便利,很快有人查了一下,咋舌道:“是藍星時代的交響曲,作曲家生前小有名氣,但因為生活咋一個戰火頻仍的國家,作品大多佚散,保留最完整的便是這首,為他飽受磨難的家鄉所做?!?/br> 再看對于這首曲目的評價,幾乎是眾口一詞的贊美,并且在藍星時代常常由頂級交響樂團演奏。這首曲目當時被譽為“戰爭音樂中的稀世珍寶”,公認為殿堂級的音樂,技巧難度也很高。 此時已有人暗暗發笑: 這樣高難度的曲目,偏偏又隔著時代鴻溝,現在的人們早已陌生,即使是老師只怕也不例外。如此一來,想要通過演奏喚起聽者的共鳴就格外艱難。 哪怕在曲目難度上獨占鰲頭,技巧完成度只怕難以得到高分,而感情表達更是難說。 只怕,是這位親王妃失了智,自以為能另辟蹊徑,卻不知道不采用大家常見的曲目,有多大的風險。 夏翊并不知道他們想些什么。 他之所以采用這首曲目,原因很簡單——這首曲目令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情感。 創作于戰亂期間,作曲家可以說是頂著城市上空不斷的轟炸、窩在家里進行創作。對于家國破碎的悲痛和對于死亡的恐懼,讓這首曲目在表現力上登峰造極,也無愧于極高的評價。 而夏翊,恰恰曾經領兵鎮守于嘉安關,曾經親眼目睹面容稚嫩的孩子舉著卷刃的到大吼著進攻,曾經見到被砍斷小半身體的士兵匍匐在地上,鮮血染紅大地,艱難地朝著家鄉的方向伸出手…… 那些記憶壓在回憶的深處,他不敢細想,卻切實地存在在那里。在選擇曲目時,少年無意間聽到這首交響樂,在單簧管悲愴的曲調和鋼琴哀慟的復誦中,所有的過往翻卷而來,幾乎將他淹沒。 ‘就是這首曲目了?!?/br> 夏翊收拾好情緒,果斷地決定。 好的音樂令人能喚起人的內心,他想要演奏這首曲子,就這么簡單。 少年坐在琴凳上,深吸了一口氣,隨即,他的雙手陡然按在了鋼琴上! 一聲轟響,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 而緊接著,少年的雙手便如同翻飛的海鳥,在琴鍵上飛速地輾轉騰挪,奏響急促的音樂。 他演奏的是的第二樂章。 不同于第一樂章對昔日平靜生活的描繪,也不同于第三樂章對戰爭慘烈的痛心和瘋狂,更不同于第四樂章對勝利的強烈渴盼,它體現的是一種非常矛盾的感覺:在戰爭的殘酷切實降臨的時候,人們在危機中回憶著過往,同時又感受到現實的猙獰。如此一來,這一部分,過往幻想中的輕快歡愉與現實的沉重悲哀并行,使得這一段樂章有種奇妙的吊詭和撕裂感。 這首曲子的難度不小,主要就在于表現戰爭殘酷的部分節奏很急,手指必須高頻率地敲擊琴鍵,而且橫跨數個八度。 表現戰爭的音樂很多,絕大多數都是宏大的,無論是展現山河破碎,還是表現軍隊的英勇,都有著開闊的格局。 就像是這支交響樂的第三樂章。 但第二樂章卻不一樣,它更像是從微觀的角度出發,在反思,在傾訴。 在最開始那一聲如驚雷般震撼人心的巨響之后,接下來的樂曲突然轉柔,甚至稱得上美好恬靜。 柔和的3/4拍慢板甚至最緩板溫柔地闡說著恬淡的生活,偶爾雀躍的小調音似乎在描繪一個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早晨。這一段的交響樂是由鋼琴和單簧管、豎琴等樂器配合完成的,現在夏翊只在鋼琴上演奏,自然不如交響樂那么富有層次感,略顯單薄,但依舊清晰地勾勒出樂曲的主體。 這份柔和讓人慢慢沉浸在寧謐的情緒當中,眼前似乎浮現了紅屋頂白墻面的漂亮民居,坐落在郁郁蔥蔥的森林當中。孩童嬉鬧、鳥雀紛飛,完全是平靜而美好的生活。 然而,忽然,左手在高音處連續變換了幾個和弦,同時延音踏板被重重踏下,近乎尖銳的不和諧音一下子擊碎了美好的幻夢,近乎驚駭的尖叫。 原來,先前的恬淡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回憶,現實的冰冷在炮火的轟鳴中毫無憐憫地戳穿了最后的美夢。 樂曲變得急促而慌張,演奏的少年此刻身形也隨著手臂的用力開始微微搖擺。他舒展雙臂,雙手在琴鍵上輾轉,身體的重心也隨著旋律的進展而情不自禁地改變。 樂曲變得驚險,讓人心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