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夏翊既然找到了檀九章,又知道他在京中有了些布置,顧家的事就好說多了。 對著自家男人他當然不客氣,直接就問檀九章:“顧翊的母親、大嫂還有侄子,你能給安頓在安全的地方嗎?” 檀九章盤算了一下,頷首:“可以。這段時間,我靠著在江南插手漕政積累下來的財帛,搭上了太子。假意支持他,換來不少暗地里的渠道,置辦了幾個明面上和我毫無瓜葛的莊子??紤]到未來將有大亂,莊子下頭悄悄打了地道,準備了暗間。就算被搜查也能躲過?!?/br> “好,那我寫一封信到時候你帶回去,再給你一件信物,你拿去給我這位母親看,好讓她相信你?!?/br> 檀九章應了,問他:“你下一步是怎么打算的?” “往大了說是為天下蒼生,往小了說是為了顧家,我都不可能再由著腦殘皇帝折騰。反是肯定要反的。這十余萬邊軍,這些年下來,對大將軍忠心耿耿,必然會跟著。但從嘉安到京城,沿途有十七城鎮是繞不過的,皆有衛所守備,到了京城,又有京城三大營守城?!?/br> 夏翊回憶起來,腦子中像是有一張清楚的地圖,將大宿兵力分布完完整整地畫在上頭。 “李成業能逼宮,一方面是收買了顧翊這員梟將,但另一大因素,卻在京城——他收買了京軍中龍驤衛的指揮同知曹虎。按照世界劇情,他鼓動顧翊反了,皇帝掉京軍三大營中金吾衛、虎賁衛、羽林衛等三十衛共18萬人平叛,致使京中軍備空虛。 顧翊的邊軍是與狄人日日廝殺練出來的,以少對多還是大勝,打得京軍潰散,一路沖到京城,此時京中守備只剩下往日的一半。李成業安排好了日子,選在龍驤衛值守的時候逼宮。里應外合,曹虎把顧翊所率邊軍放入宮中,龍驤衛直入皇宮,邊軍則攔住護駕的其他京軍……這才成了事?!?/br> 夏翊一面梳理一面皺眉。 “如今,我沒有李成業在京城的布置,一路攻城拔寨也就罷了,到時候打到京城恐怕卻難度不小?!?/br> 京城的防衛力量那是沒得說的。 城墻有四十多米高,城墻厚重結實,城頭有守衛的官兵。 如果不是龍驤衛把城門打開,攻城損耗必然不小。而且當時京中還有三十六衛的京軍,倚仗易守難攻的局面,京軍的勝面恐怕更大。 檀九章卻笑了:“你以為我來這里這么久,是天天躺著不動嗎?” 夏翊一怔,隨即面露驚喜:“你做了什么?莫非京軍中有你的人?” “京軍到底是京城最后一道防護力量,皇帝看得很重,若非李成業是皇子,也很難滲透?!碧淳耪碌?,“我與太子暗中結交,借著他的名頭和幾個千戶、指揮使打好了關系。當然,這幾個與我也就是酒rou朋友,謀反這樣的大事,除非是太子牽頭,否則他們絕不可能摻和?!?/br> “那?” “雖不能讓這些守成句像龍驤衛一樣助你一臂之力,但我早已訓練宣平伯府的家丁護院。等你若真打到京城,城中大亂,我便趁亂叫他們去開城門?!?/br> “那就夠了!攻城戰是最頭疼的,尤其京城那樣的城墻。能進城,就算有三十個衛的兵等著我,我也不怵?!毕鸟纯坏?。 “那待我救出顧家人,你便起事?” 夏翊這時卻猶豫了一下:“我不放心邊關?!?/br> 要打到京城,起碼得帶十萬兵走。 雖然中途路過城鎮,倒可以再征些吃不飽飯的貧民。但這些人往往缺乏錘煉,不太得用,只能充個后勤,或者打散讓老兵帶著。否則上了戰場就是純炮灰,夏翊這樣后世來的,哪怕知道客觀條件如此,也舍不得把人當消耗品用——這是文明世界起碼的規矩。 除了這些臨時征兵的,就是俘虜大宿的士兵來用。原本世界線上顧翊打敗京軍,收編了不少。 但這些后頭來的,無論如何不能超出顧翊自己邊軍的數量。畢竟這些跟著顧翊多年、邊境上淬煉出來的兵,才是他真正的倚仗。 所以夏翊要打,必須帶足了人手。 留在身后邊關的,便只有寥寥一兩萬人。 津政權的狄人,能乖乖坐在家里帳篷中,不動手? 夏翊把擔憂一說,又道: “我準備弄些火器給守軍。按理說大宿也是有火銃和紅衣大炮技術的,也不知怎么,這些年也不造了不改進了,現有的都不怎么推廣,朽壞得七七八八。這不是放著優勢不用嗎? ——扯遠了。我想著弄些土-地-雷。大炮火銃倒是麻煩,需要大量合格的鐵,一時弄不到。更糟糕的是沒有能造的匠人。地-雷比較好辦,鐵不夠,石頭、瓦片都可以拿來增加殺傷力?!?/br> “這主意不錯?!碧淳耪曼c頭贊許,“宿朝火器沒大規模發展起來也不奇怪。這兒技術是有,但太原始了。沒工業,火器都是小作坊生產,炮也好鳥銃也好,全都沒嚴密標準,精度太差。炸膛的、失效的、射程不夠的比比皆是。這么一算,火器效率就比較低了。 更別說他們沒那個工藝一方面保證體積一方面保證遠程殺傷力,大-炮太笨重,行軍攜帶很不方便,而論起攻擊力,除了攻城竟然不實用。陣地戰上,將領也不擅長把火器和騎兵步兵結合起來,炮手計算能力再不夠,和步兵一個沒配合好,那就是無差別攻擊,指不定自己人打死得更多?!?/br> 而偏偏大-炮需要保養,需要大量精鐵,需要熟練技術工人。缺一不可。 但只要看看皇位上那位德昌帝……呵呵,可以想見下頭是如何的混亂、軍備廢弛。自然,原本先進的火器技術,不進反退了。 作者有話要說: 嗯,本世界背景架空,大雜燴了一下好幾個朝代的制度以及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大概約等于略微削弱版的明朝前期,大概火器是紅衣大炮和火銃的水準,大炮還是一噸重的,沒有后來請便的虎蹲炮,所以除了攻城,機動性實用性很差哈哈?;疸|也是,射程大概在幾十步,而且穩定性比較差。 考慮到本文背景這個宿朝政治昏庸,軍備廢弛,所以火器的生產和維護也不怎么樣。而狄人那邊基本沒有火器這玩意。 總而言之,本來就有的火器有點雞肋,但狄人沒有,夏翊這邊的邊軍幾乎沒有,京軍有但用的不太好。至于夏翊要造的土-地-雷,大概水平類似于當年八路軍那會兒軍民自制的水平,什么茶缸做的、尿壺做的都有,威力不算很強,但對于這個時代來說是新鮮東西。 希望這個軍事背景講清楚了O(∩_∩)O~ 第74章第四個世界(4) “地-雷弄一些,另外,我有個主意?!?/br> 檀九章問夏翊:“你知道津王那邊的儲位爭端嗎?” 夏翊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