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6
內涵,你就等著去背吧! 不過她嘴上仍然裝出很好奇的樣子,問道:“是姓陳嗎?你知道她是做什么的?” “這個……”李思伊不確定了,她不知道晨星是不是蘇玥女朋友的全名,她也就是聽個音,至于是做什么的,她更沒有聽出來。 不過她也并不是很關心這些,她就是一個藏不住秘密的小姑娘,這會兒知道了一點兒心上人的秘密,著急著找人分享,所以先一股腦地說出來再說: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姓陳,也不知道她做什么的,不過呢,嫂子,我知道她肯定很優秀,因為我偷聽到蘇玥說,他小舅舅,就是胡叔叔,你知道吧,也想追她呢,蘇玥快氣死了,讓人背地里說他小舅舅的壞話呢!” “胡玄寧?”張明越呆住了,眼前出現了一張儒雅又略帶點痞氣的男人臉:一雙沉靜的桃花眼,挺直的鼻梁,棱角分明的唇,他不笑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張臉很有味道,他如果微微一笑,會讓人生出漫天彩霞的眩暈感。 他已經四十出頭,鬢邊已微霜,可是這點滄桑在他身上,不僅沒有讓他遜色半分,反而是剛剛好的沉穩練達,張明越在夫家第一次看到他,就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難怪有很多小姑娘想嫁給大叔,大叔如果都是胡玄寧這一款的,小鮮rou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胡玄寧是她公公的至交好友,據說她公公年輕的時候喜歡繪畫,師從國內著名的國畫大師石重先生,他是石先生的大弟子,后來先生又收了一位天分很高的小徒弟,這就是胡玄寧。 這么多年來,她公公跟胡玄寧雖然走的路不同,但是兩個人的友誼,卻從來沒變過,公公素來端嚴持重,唯獨見了胡玄寧,兩個人能喝半夜的酒,在一起又哭又笑甚至還一起大吼,嚇得婆婆只好將那間偏廳裝上了最好的隔音玻璃。 連續被兩個極其出色的男人看上,充分說明,這個姑娘身上,有不為人知的過人之處。 她對晨星越來越有興趣了,她準備找機會單獨會會她。 不過她素來城府很深,不愿意讓人揣測她真正的想法,所以盡管一早從方美玲的嘴里套出了晨星的姓名和職業,她也控制著自己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現在李思伊給她送來了消息,她正好借著李思伊的名義,讓李思涵去做一些她一直想做的事情。 李思伊遲遲不見嫂子說話,以為是她這邊信號不好,追問道:“嫂子,你能聽到嗎?你有什么想法嗎?” 張明越回過神來,用寵溺的口吻對李思伊說:“思伊,嫂子聽著呢,我一聽你說這個名字,就上網搜了搜,看看能不能發現點線索,幫你了解一下情況?!?/br> “嫂子,你對我真好!”李思伊由衷地說:“你對我比我媽都上心,我也只能指望你了,你幫我打聽一下吧,最好能弄到她的照片,讓我看看到底有多好看,蘇玥好在乎她呢!因為她氣得臉都紅了,那一會兒,我都忍不住心疼了!” 你個花癡加白癡!真把自己定位成蘇玥的朋友了?張明越默默地腹誹著李思伊的蠢,心道:就憑你這智商,你要能追到蘇玥,我張字倒寫! —— 胡玄寧派自己的特別助理楊沉趕赴杭州,讓他找到晨星的劇組,仔細觀察晨星都在干什么,有什么愛好和興趣,然后第一時間反饋給他。 為了跟蹤了解晨星,楊沉偽裝成一個中年失業的憤青,混在群眾演員里,天天近距離地觀察晨星,連續觀察了好幾天,發現這姑娘的生活無比單調,她一天到晚,除了看劇本、拍戲,就是在專注地吃東西,難道拍戲和吃東西,就是她全部的興趣? 他把自己的觀察反饋給胡玄寧,胡玄寧想了想,給杭州會所的總經理下了一個指示,讓他把會所最好的廚子派到楊沉那里,并把會所里珍貴的食材每天用冰桶送過去,讓他做給一個特殊的人做飯。 環球會所是個全國連鎖機構,杭州環球會所的總經理也是這個會所的小股東,聽了他這個吩咐,頓時知道不靠譜的大老板又要為美人不管會所的死活,當即憤憤地說:大老板,你這樣昏庸,為了一個女子如此大費周章、勞民傷財,會所會被你搞破產的! 胡玄寧忽悠他:“別目光短淺,我有分數,這個人前途無量,以后你的會所就指著她高朋滿座了!” 聽大老板這樣說,杭州會所的總經理才沒有那么抵觸,把會所里海鮮做得最好的大廚派到了楊沉那里,大廚不知道晨星的口味,因為要送飯,還必須考慮攜帶方便,就把會所里便于攜帶的名菜做了幾道,讓人給晨星送過去。 這天上午十一點左右,晨星的助理黃晶就接到了一個裝有保溫層的大食盒,食盒里有一份魚子蒸蛋、一個人參魚翅煲、一個紅燒鮑魚、一盤蒜蓉西藍花再加上一盆甲魚湯,最下面一格還有兩個竹筒米飯。 黃晶以為食盒是蘇玥讓人送來的,沒有多想就接著了。 晨星聽說蘇玥給自己送了好吃的,心里暖暖的,看看分量還很足,就邀請黃晶一起吃,大廚的手藝名下無虛,晨星和黃晶將四菜一湯吃了個干干凈凈。 晚上廚師又給晨星送了一道章紅魚刺身、一道蘇眉魚唇,再加上一大砵海參粥,菜雖然只有兩道,但是這兩道菜都極為名貴,單是一個蘇眉魚唇,市場的價格就在5000元左右,更不用說章紅魚經常都是有價無市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檢討 自從李思涵說出“強強聯手”的話,蘇玥就安排了兩個人,專門緊盯李思涵在美國的行蹤,他很想知道,李思涵到底想跟蘇家聯手什么? 盯了十幾天,蘇玥的心里漸漸有數了。 李思涵這次代表張家來美國跟麥肯制藥談判,進行得很不順利。 一開始,麥肯制藥還算客氣,派出了一位副總跟李思涵談判,聽了張家提出來的專利許可的價格之后,這位副總馬上翻了臉,直斥李思涵“腦子沒病吧?” 不過李思涵也不慌不忙,因為華夏國內關于此專利案件審理的一審民事判決已經下達,麥肯公司敗訴。 就在李思涵以為麥肯公司會慎重考慮張家提出來的專利許可價格的時候,美國的幾家報紙突然大篇幅報導了臨山醫藥多次的專利流氓行徑,把臨山醫藥生產的藥品跟專利藥品的分子結構相比較,直接諷刺臨山醫藥為國際醫藥專利的頭號“竊賊”。 看到這個報道,蘇玥就知道,張家這次要倒大霉,李思涵要跟著丟人現眼。 華夏有句諺語,叫做“事不過三”,是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 張家過去幾次通過耍流氓的方式,以極低的價格獲得了這些專利的國內許可,但是不代表,他們可以一直這樣流氓下去,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