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0
書迷正在閱讀:王座攻略筆記、在古代上學的日子、穿書,說好的種田文呢?!、(綜漫同人)在橫濱的團寵生涯、上將夫夫又在互相裝慫、定制男友APP、重生八次后、農門福女之王妃有點辣、這破鏡又大又圓、變成偶像弟弟的貓
公公自然十分樂意接這個活兒。 他拍著胸脯道:“放心,這件事,我替五殿下瞅著。只要有人來求賜婚,不管是誰,我立刻給你們宮里遞消息?!?/br> “那這件事,就拜托張公公了?!?/br> 小六子是特意照著蕭令衍的吩咐,尋著這個機會來找張公公的。這個時候不是蕭圪批閱奏折的時間,他們站的地方還是蕭圪在殿內能看得見的。 因此張公公一回到殿內,蕭圪就問張公公:“小五那位近侍找你做什么?” 張公公也不慌,把手里得的金玉物件給蕭圪亮了亮,把小六子托他的事兒跟蕭圪一一稟報了。 蕭圪揮揮手,也不在意張公公得的賞,只笑罵道:“這小子,有事不來求朕,倒鬼鬼祟祟地尋你替他辦事兒?!?/br> 張公公笑道:“五殿下這是還沒俘獲姑娘的芳心呢。八字還沒一撇的事兒,肯定不好來求您。您要是知道了,跟貴妃娘娘一說,貴妃娘娘肯定著急想知道是哪家姑娘,五殿下受的壓力不就大了嗎?所以殿下也是沒法子?!?/br> “你這老奴才,得了賞,就替他說話?!笔捽龠b遙點了點張公公,笑罵道。 張公公躬身一揖,拍上一記彩虹屁:“那是皇上仁慈?!?/br> “行了,朕知道了?!笔捽俚?。 他日理萬機,也沒空理會兒子心儀哪位姑娘。反正事情遲早要知道的,他也懶得去打聽了。 蕭圪雖然為了太子和三皇子,以及忌憚岑家,打壓蕭令譜和蕭令衍兩兄弟。但父子天性,近半年來蕭令衍又時不時來他這里刷一下好感度,他對這個五兒子倒是越來越喜愛了。 因此蕭令衍這件事,他也放在了心上。 在皇上面前掛了號,杜絕了忽然賜婚的可能性,蕭令衍終于放下了一半心。 倒是岑貴妃找機會把小六子叫去問了半天,小六子嘴硬,只說什么都不知道。 小六子可是知道自家主子的性格的。他要是敢把殿下的事跟貴妃娘娘說,哪怕這是殿下的親娘,他也落不得什么好下場。 他可沒忘記就在半年前,殿下還把侍候了他多年的小太監給送走了,他才有機會到殿下身邊侍候的。前車之鑒尚在眼前,他可不想重蹈覆轍。 蕭令衍在這里為親事忙碌,傅云開心情低落地在家里黯然神傷,趙如熙卻跟個渣男似的,根本就沒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又開始忙碌自己的事業了。 “知微,我叫你來,是想向你請教報坊的事?!贝薹蛉瞬缓靡馑嫉貙w如熙道。 書院給趙如熙惹了那么大的麻煩,讓她直接對上了謹妃和平陽郡主。因此在辦報紙遇到麻煩時,長公主和崔夫人也不好意思來找趙如熙。 除了不好意思,兩人也有些羞愧。 她們好歹一個是長公主,一個是書院的打理者,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了,結果趙如熙給她們講了辦報的絕大部分思路,她們還是沒能把報紙給辦起來,兩人都覺得沒臉。 可尚德長公主在張羅辦報之前,就已去皇上面前請示過了。她是得了皇上的同意才開始動手的?,F在又說不辦了,不光自己不甘心,也不好跟皇上交待。 所以今天崔夫人不得不硬著頭皮來找趙如熙。 “夫子太客氣了,‘請教’二字不敢當。有什么事您盡管吩咐就是?!壁w如熙道。 崔夫人拿出一張報紙,遞到趙如熙面前:“這是我們照你的說法,做出的一份報紙。你先看看有什么問題?!?/br> 趙如熙看了看。 這報紙跟現代的報紙差不多大小,也照著她原先提的建議,分成了幾版。 第一版總結了一些跟女子有關的律法條例,下面還寫了兩個相關案例。第二版宣揚了女子念書識字的重要性。還有兩篇“知識改變命運”的事例報道,不過隱去了真實姓名。 第三版則比較輕松,講了一些生活小竅門,還寫了兩個菜譜。第四版則是一則連載的話本。 這話本的風格,趙如熙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許雪之手。 內容上沒什么大問題,就是排版上有些不足。 古代是豎行書寫習慣,所以這報紙上全都是豎行排版,又沒有邊框與插圖,就顯得十分刻板,完全沒有美感可言。 最重要的是這份報紙是手抄報,全部是用漂亮的簪花小楷抄寫的。 趙如熙一看就心知肚明了。 她問道:“是遇到印刷上的問題了嗎?” 崔夫人毫不意外她的聰穎。 她點頭道:“對?!?/br> 她指著報紙道:“如果字太大,報紙的內容就太少;可如果字這么小,在印刷上就有問題。而且你說的邊框與插圖根本弄不了??磥砜慈?,就只能用雕版印刷。偏咱們的銷量又小,如此一來,成本就高了,能買得起的人少,也就失去了咱們辦報的意義?!?/br> 第462章 王記印坊 這時候也有活字印刷了。 不過活字剛出現的時候,并不比雕版的成本更低。 每版印刷需要人排版且不說,因為一般用的都是泥活字,一個字燒制出來,印刷不了多少遍,字跡就模糊不清了,需得重新燒制新字。木活字亦是如此。 銅活字的印刷次數倒不錯,但這么一套制下來,一次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作坊都不敢制,生怕生意不好,自己經營不到贏利的那天就倒閉了。 另外如果有圖案,或是想要把字印得小一點,活字印刷根本沒辦法做到。 反倒是雕版印刷,一個石雕版刻出來,只要印刷的次數多,成本就降下來了。比如四書五經,因為需求量大,不怕賣不出去,印坊都會用雕版。 但不管用活字還雕版印刷,成本都是昂貴的。 在歷史上,直到1450年,德國人古登堡發明了鉛錫活字和油墨,并制出了第一架印刷機,印刷成本這才降了下來,從而推動了當時的歐洲文化繁榮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現在,尚德長公主她們就面臨了這樣的問題。 像女子報紙這種,一旬一刊,因為針對的是女子,這時代女子識字率又低,開始的時候能賣出百來份就不錯了。 就算不賺錢,一張報紙也需得賣上一、二百文錢,除了不差錢的貴族女子,有幾個平民女子舍得去買報紙呢? 如果只發行一百來份報紙,她們倒是可以采取手抄報的方式進行。但她們的初衷是讓所有識字女子都能通過報紙獲取知識,從而自強自立。發行的數量少,就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想要發行量大,就得印刷。 于是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報坊不能收支平衡,也意味著它走不遠,恐怕辦過幾期后就夭折了。 這也是古代沒有報紙的原因。它完全受客觀條件限制。 朝廷倒有邸報。在中國古代,宋時邸報都是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