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
嗯,“教主房內之人”肯定了解教主!余秋渾身一僵,他說羅楚的故事,完全就是天馬行空的亂造。就算是那些故事,也不適宜在這里說呀!望著下面一張張稚嫩好奇的面孔,他一咬牙,好,說了!“那就說個教主救人的故事吧!”心中默念,羅楚,真是抱歉,又得拿你開刀了……“羅教主與張盟主曾為好友……”剛開個頭,下面就舉起了一只小手。余秋示意了一下,小孩站起身,一張小臉嚴肅正經:“先生,先生,那個張天德和我們是勢不兩立的敵人!”“這個我知道!”在他不遠處的一個小孩也站了起來,頭頭是道地說了起來。而內容,正是以前余秋之言。待余秋仔細一看,卻發覺此子十分眼熟。記憶回溯,這人不正是那時聽自己說書提問的小孩嗎?小孩姓李,名荻。一番詢問下來,余秋肯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測。羅楚果然是特意去尋自己的!確定之后,心中略喜。幸而他還記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故事繼續。“城中有一員外,家有老母,卻不善待。羅教主路經此地,心生不忍,遂帶走了老人。數年之后,老人聽聞員外被家中惡妻jian夫所殺,心中悲慟,再回城中,欲報官懲戒。然縣官與jian夫勾結,老婦告官不成反被抓?!?/br>說到這里,余秋停了下來。聽得津津有味的人,心中發癢。“先生,后來呢?”余秋給眾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朗聲道:“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小孩子嘛,一次性不能教太多,那么幾句話,已經足夠接下來的教學了!“聽了之前的故事,你們想到了什么?”面對余秋的問題,下面的人面面相覷。李荻再次舉起了手。“先生,我們不能像員外那樣,對母親不尊重!”余秋點頭,道:“百善孝為先呀!”說完,他低頭在宣紙上提筆寫下自己的話,后展示給孩子們看。有了李荻打頭,后面的氛圍漸漸活躍起來。“縣官不應該和jian夫勾結,殘害老婦!”“沒錯,縣官又被稱為百姓的父母官,不為百姓作主,實在不配作為朝廷命官!”“員外的惡妻也不好!”“嗯,女子三從四德,不守婦道,實在可惡!那你們知道何為三從四德嗎?”“知道!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此為“三從”。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此為“四德”?!?/br>孩子中也有女童,聞其便覺得不悅。“江湖兒女,何來如此多的拘束?!”余秋點頭,他說的只是一般人家的情況。但這里的學生有其特性。就比方說,山下的學堂就絕對不會有女子上學之說!“確實,敝人雖教導爾等書中之理,但身處江湖,卻不能忘記自己另一身份——血影教教眾之子。自由不受世俗拘束,方是真性情!”……這樣學生一句,余秋一言,幾番下來,還真被他們說出了幾個道理。而這些道理并不局限在某一方面。從某一點可說到另一領域,一堂課下來,不管學生還是余秋,都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臨下課前,余秋讓孩子們將自己寫下的字句記下,并且回去謄抄五遍下次上課檢查。(二十九)教主回來啦~教中有一復姓慕容堂主,家中有一子,亦為學堂學生。放學詢問回家幼子,得知余秋所講之事,心中詫異。他未曾想到,教主竟然將這件事情告訴了余秋!濃眉微擰,羅楚救人之時,其正為羅楚手下。救人之事,亦有慕容之功。只是從官府救人,并非明智之舉。一個不慎,就可能與朝廷為敵。至此,凡參事之人,皆禁語不言。此子不知遮掩,反大勢宣揚,豈非壞了教主大事?!翌日,書房商事之時,慕容提出廢學堂之言。原因便是“余先生恐難勝任”。“慕容堂主,此話有些偏頗了吧!”羅楚僅此一句,便讓眾人明了其態度。念其鐵血手段,慕容靜默。商事完畢,出了書房,有好事者挑言:“慕容堂主果真教主‘心腹’呀~”慕容沉默不語,心中卻是怨恨不已。究其根本,還是余秋之禍!慕容之想,余秋自是不知。然其亦有苦惱之處。近日,學堂之事漸入佳境。余秋心喜,本欲告知羅楚,卻久尋不得。詢問仆人方知,羅楚幾日前下山會友去了。腦海中不禁浮現一張絕美容顏,難道是去見張盟主了?心中一念,浮想聯翩。胸口的苦悶,讓其有些不知所措。恰逢一孩童前來詢問。“先生,何為‘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余秋放下心中困惑,專心解釋。孩童點頭:“原來如此,那意思就是說,我阿姐看上周家大哥了?”余秋微愣,含笑點頭。待對方遠去,心中卻猛然一震。“只愿君心似我心……”口中不由再次復述,眼中微光閃過,稍顯復雜。嘴勾苦笑,如此淺顯之理,他竟現在才想明白。真是應了那句——“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問得羅楚歸期,余秋早早收拾好了行李。他已下定決心,待其歸來,便言明心意。至于收拾行李,自然是以防屆時被拒,掃地出門。數日之后,教中張燈結彩,以迎羅楚回教。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