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11
有兩籮筐,胖子帶著二弟三弟在埋頭苦干。 小四正在院子里百無聊賴地揪樹葉完。 到不是胖子他們不想多一個幫手,純粹是小四聰明歸聰明,卻過分嫉惡如仇。 有些卷宗里記載的東西讓他看見,那登州非天天翻天不可。 “哎!” 胖子嘆了口氣。 他也想快刀斬亂麻,所有案子不管是關他們皇城司的事,還是不關皇城司的事,但凡讓他看見不公,就非替天行道不可。 但他們要真這么做,那將來麻煩更大。 楊大人說的對,規則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 有時候哪怕把事情處理得緩和些,步驟繁瑣些,但讓它在規則的框架中得到完美的解決,可比他們觸犯規則來處理,要更妥當。 胖子在自家弟弟這個年紀,也不懂這些,都是吃了無數虧之后,才學得圓融了。 “圓融到不要緊,別變成個木頭,皮賊,睜眼瞎就成?!?/br> 胖子幽幽道。 遇見了不公道,可以圓融,但不能真去視而不見,要不然,他們辛辛苦苦學武功,如今更批評練劍法,究竟為了什么? 胖子悄悄看了門外的楊大人一眼,大約就是為了能像楊大人一般,仗三尺青鋒,掃盡天下不平事! 楊玉英,楊女俠,正坐在花園里盯著最近傳來的書信,信一封一封的掃過去,她就皺了皺眉。 沒有林官的。 夏志明的到有兩封,和以前比,頻率略低些,但也在正常范圍內。 信中只說了些瑣事,和夏志明以往的風格可是有點不一樣。 以前夏志明寫信,也寫得比較精煉,但他是正經的科舉狀元出身,文采極好,每每寫信,在很短的篇幅內會包含很多內容。 朝廷江湖,奇聞軼事,不少邸報里都沒記錄的東西,被他娓娓道來,煞是有趣。 記得前陣子夏志明來的那封信里,就從皇帝陛下養的一只貓引申開來,一路寫到陛下下定決心徹底實行新政,從而對守舊派從徐徐圖之,變成兇猛進攻,第一個炮灰倒霉鬼就是那位鎮南王。 整封信通篇都是聯想,偏偏就是寫得鞭辟入里,特別順暢,讓人很難不去信服。 楊玉英讀完了信趕緊給他燒掉。 夏志明這家伙是多相信皇城司的驛站體系? 皇城司確實嚴密,可都是對下不對上,陛下想看這些東西,再容易不過,萬一哪天皇帝心血來潮,要關心一下夏志明,或者說關心一下她楊玉英,這封信暴露,陛下可能一笑置之,也有可能在心里給夏志明定個揣測君心的罪名。 陛下再開明,那也是皇帝。 人人都在揣摩他,可這種事,從來只能做,絕不能說,讓他知道了不得了。 夏志明這人平日看著克己復禮,注重規矩,其實在某些小細節上,總表現出他活潑的那一面。 最近這兩封信,這人到寫得挺敷衍了事。 楊玉英想了想,把最近半個月的信翻出來,認認真真讀了兩遍,略一蹙眉,把東西往箱子里一扔,便道:“小四,把丙檔21號卷給我?!?/br> 小四應了聲,轉眼就翻出卷宗。 楊玉英朱筆在轉交刑部的字樣上一圈,又寫了個查字。 “調去甲檔?!?/br> 小四也沒問為什么。 楊玉英如今也招攬了些人手,登州府皇城司分衙,從門面到內里,都已經不是原來的草臺班子??伤脩T了的還是胖子他們四個,她尤其喜歡小四,又安靜,又懂事,還能干。 讓小四調的這個卷宗,就是一樁普通的?!悬c特別的‘盜竊’案,皇城司這邊調查過,沒有任何靈氣波動,應該并未涉及到異術。 登州一馮姓珍寶商人押運商品赴京,一路上平安無事,順利將一對鈞瓷海棠紅花瓶賣給了靜山伯戚尋。 可就在離京的那一天,忽然有個小販找他兜售古董花瓶,也是一對鈞瓷海棠紅花瓶,官窯的,看形制,看色澤,那是真的不能再真,更可怕的是,這一對和他賣出去的那一對,一模一樣,釉色都一樣。 這怎么可能? 兩對花瓶,必然得有真有假。 但這一對特別的真。 馮老板當時就流了一身冷汗,如果他賣出去的是假貨,那他們馮家的招牌可就徹底砸了,別說他最近想要當皇商,正在四處籌謀,此刻正關鍵,那就是他原本的家業,可能都守不住。 這小販賣這對花瓶,開價只要黃金,要三十條大黃魚。 馮老板手頭的流動資金加起來算一算,差不多就是這么個數,花這筆錢雖然很rou痛,但也算不上傷筋動骨,沒猶豫兩天,馮老板就出錢把花瓶買了下來。 事情并未傳開,可馮老板是登州人,祖祖輩輩在登州經營家業一百多年,皇城司的探子們還是把此案記了一筆。 要知道,馮老板并不糊涂,他那天遇到小販,讓人盯梢,自己則是找了個給靜山伯鑒寶的借口,又去了一趟伯府,親眼看了自家賣出去的花瓶。 這花瓶漂亮又珍貴,深得伯爺歡心,就被他擺在書房窗臺旁邊,每日都要欣賞把玩許久。 馮老板一眼就認出,這就是自己的東西。 他的寶貝,他還能認不出來。 沒賣出去之前,馮老板都恨不得抱著這寶貝睡覺。 但小販手里的,它也是,也像自家的寶貝。 難道這等官窯出品的精品,還能有雙胞胎?那就是雙胞胎,也不可能燒制得一模一樣,按照原裝的去造贗品,也造不成那般相像。 馮老板帶著滿腦袋的官司回了家,還為此生了一場病,這一病,到因為說了幾句糊涂話,也有不少馮家的伙計說什么是神鬼戲弄人之類的話,所以讓皇城司的人關注到。 也許馮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但在皇城司這些探子眼里,這事很明顯。 靜山伯府肯定是出了內賊。 小四拿著檔案去歸檔,胖子他們看到案卷上標注——調查人,楊玉英的字樣,頓時驚訝。 這份卷宗頓時成了檔案所的新寵。 只是大家快把每個字都背過,各種聯想,都要聯想到靜山伯府的人要造反上去,也沒想出他們楊大人有什么親自去調查的必要。 ?!?/br> 為什么? 因為卷宗里出現一個奇怪的名字。 靜山伯府為伯小姐請了一女先生,教習琴藝,女先生尹素娥,出身書香門第,為琴藝大家,一手琴曲,能引來仙鶴。 林官那小子用得最順手的一探子,其中一個常用的化名,正是尹素娥。 當年這姑娘還跟夏志明訂過婚,讓林官為了她,扎扎實實地做了一回背信棄義的小人。 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腹誹,說夏志明是個大奇葩,被人這般欺負到頭上,居然二話沒有,照樣和林官相交莫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