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8
本還沒有寫成的書,一群文人居然開始如此鄭重地討論起來,他是弄不明白這些人的心思。 “正哥,我聽說孟小爺還沒辭職,現在依舊住咱們家倉庫呢?” 瞿??粗矍暗膱雒?,咋舌道。 身為公司副經理,瞿海是瞿正自己培養的管家,別看平日里跑前跑后形如小廝,其實在外頭也是很有排面。 為了工作順利,信息自然是掌握了很多,眼前這幾位大佬,他全都認識。 正因為認識,才越發不知道該怎么去看孟以非。 瞧瞧人家,和這么多大佬談笑風生,不對,是大佬主動找來和他談笑風生,卻住在陋室,做著無聊的工作,連穿著打扮也都是瞿家每年發下去的普通衣服。 瞿正:“?!麗圩【妥?,還能趕他走不成?” 他這家中介公司所在地,是在登州市碧海灣側的瞿氏俱樂部內。 除了他經營這家公司外,還有咖啡廳,西餐廳,溫泉會館,歌舞廳等一系列娛樂場所,整個登州市能進來的客人也頗為有數。 當初瞿正帶孟以非過來,是想讓多接觸些人,別管他將來做什么,人脈多些總是好事。 孟以非也是真不客氣。 唔,瞿正還是挺喜歡他這個不客氣的勁兒。 但凡瞿正看上眼的人,他都希望能親親熱熱的,要是只自己剃頭挑子一頭熱,那多沒意思。 可孟以非這一不客氣,他家具樂部成了那些文人,教授學者的地盤了。 最近這幾個月,好些??投际乔澳_進來,后腳就想溜走。 瞿正很能理解,他沒讀過大學,可他家狐朋狗友里有上過大學的,進門一眼看見老教授坐那兒吃飯,老教授見到學生挺高興,叫到身邊先問問這些年都有什么學術成就???書讀了多少???有沒有繼續深造??? “…” 這誰受得??? 另外一部分,沒見到自己的教授,老師,見到自家兒子,閨女的老師了。 老師把人叫住——“你兒子上課不好好上,總和小姑娘傳紙條,抓住他問,他還不服氣,說是他爹說的,看上女孩子就趕緊下手,否則過了這村沒這店,怎么回事?怎么做家長的?” 當爹的:“…” 就算回去能讓兒子扎扎實實吃一回竹筍炒rou,在那之前,他還不得老老實實賠不是,裝孫子。 別看他是什么人物,手下有權有錢,或者本身就是大軍閥,說一不二,可碰上兒孫的老師,尤其是那種有名望,老頭很大的老師,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 大家來俱樂部,誠然是有心交際,是要拓展人脈,是要談生意,但是,主要目的還是放松。 再說,就是談生意談工作,旁邊站一祖宗,可怎么談? “我這俱樂部,都快真只是個中介公司了?!?/br> 好在瞿正的主要事業,還是經營自家的公司,而且,他也覺得這俱樂部多這么一批???,沒什么不好。 “把我珍藏的幾瓶紅酒給送上去,孟以非可不愛喝花雕?!?/br> 聊到吃完中飯,梅先生等人才依依不舍地分開。 臨走,梅先生叮嚀孟以非:“我當年也做了十年老師,教書育人,十年來就沒見過一個如你一般有天分的年輕人,千萬可不要荒廢?!?/br> 船舶專家白仲也點頭笑道:“是不能荒廢,如今咱們培養個人才那么難,少了你,下一個如你一般的,就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尋了?!?/br> 瞿正在后頭聽得雞皮疙瘩起了一身。 等人走干凈,他才走過去坐在孟以非身邊:“以前總聽說梅先生此人有些古板,不好打交道,我看都是胡說,分明極會拍馬屁,酸得我汗毛都豎起來了?!?/br> 瞿正給自己倒了杯酒,“你怎么關心起寫的事?” 他和孟以非接觸的時候比梅先生他們多,而且孟以非在他面前也向來少有偽裝,他可不知道,孟以非有讀的習慣。 分明天天看報的時候,都把略過去不讀。 “不是不讀,是不重要的東西,最后才讀?!?/br> 孟以非輕聲道,“沈鴻的近況,你知道么?” 瞿正冷笑:“那混賬東西就快吃不上飯了,不過,到是有女人緣?!?/br> 沈鴻并不是那種特別英俊瀟灑的模樣,當年瞿老爺給自家孫女挑選夫婿,長得太招人的根本就進入不了候選名單。 當然,也得是眉眼周正,氣質卓然。 在瞿家看來一般般的相貌,放在外頭,那也是一表人才。 這些日子,沈鴻過得不好,神色間總忍不住流露出些許憂郁,也算是機緣巧合,與登州豆腐坊李家的三夫人就有了交集,最近一段時間是越走越近。 以至于沈鴻一窮二白,只用那一點學校里給的遣散費過活,竟然也靠著人不著痕跡地貼補活了下來。 “聽說他最近在閉關寫書,看樣子立志要以一根筆桿子養活自己了?!?/br> 瞿正到不知道這人的文采如何,能不能寫出好文章,“看來人家離了瞿家,到還上進了些?!?/br> 以前在瞿家,可沒聽說他還有寫作的耐性,每天出去游山玩水,到是也會吟幾首詩,好不好的,瞿正也不懂。 孟以非輕輕一笑。 瞿正驚訝:“我一看你笑,心里就打鼓,總覺得沒好事?!?/br> 孟以非莞爾:“或許?!?/br> 那要看沈鴻寫的是什么書。 楊玉英讀過劇情介紹,沈鴻重生以后也為自己立了才子,他‘寫’了一部書,就是這部。 也不知道沈鴻上輩子是不是認真背過,遣詞用句雖說略有不同,可居然寫得差不太多。 此書問世,很多讀者都頗為喜歡,因為這一家四代人的悲歡離合而或哭或笑。 一本書再版好幾次,沈鴻不光賺了錢,還賺了名聲。 沈鴻也只有那一部長篇作品,不過之后陸陸續續寫了幾篇,風格各異,雖然文筆一般,可創意很好,口碑到都不錯,差不多有八九年的時間,沈鴻每一部作品面世,銷量都很好,他也成了著名作家。 至于那些作品的原作者們如何,誰也不知道。 原作者叫商衡,四十多歲,家里曾經也是高門大戶,后來落敗。 他上的傳統私塾,從五歲正式開蒙,讀了好些年的書,后來接受新思想,開始關注白話文。 這部,是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寫的一本白話,但只是寫來自娛自樂而已,從沒想過能發表。 很久以后,他女兒讀過父親的大作,才付梓出版,一出版就掀起波瀾,銷量節節高升,很多評論家都開始評論,雖說有吹捧的,有貶低的,可總歸得承認這部作品很不錯,商衡也一書成名。 孟以非現在就打算讓所有人都知道,商衡寫了,還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