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0
說到做到,絕對沒有商量余地。 經過數年的發展,在眾大臣已經被逼習慣高強度的工作作息的同時,仿佛無處不在的監察部,現在到底發展到什么地步,誰也不知道。 畢竟這個部門的花費,大多都是由宮中出資,只有那些,監管他們這些官員的那些人的月例,是由戶部走帳。 而此舉,在許多大臣看來,是太后的報復,專為膈應他們,才有意為之。 花原本被他們這些大臣,視為自家錢袋子的國庫里的錢,養著這群監視他們,時刻提醒他們必須要忠于職守,輕易不敢往錢袋子伸手的人。 對監察部的本事,深有體會的眾大臣,都知道洛薇的這個撒手锏的威力,面上不敢公然做任何小動作。 在新規定案,戶部撥給禮部的專項資金也到位,正式開始行動后,也就洛薇眼皮子底下的京城女子學院,從籌建到動工,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外,地方上,卻遇到各種阻力。 看似地方官府對新規,都持贊成感恩的態度,在實際cao作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不順,讓新規無法得到順利推進。 收到各地提交上來的各種訴苦報告,洛薇只是冷笑,哪怕是江伯丞親自進宮訴苦,她也只是做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只交待江伯丞要耐心,要鼓勵直屬禮部,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員們,讓他們不要急,逐步克服這初期的困難。 當眾大臣以為教育新規推行不順,洛薇都已經放棄,將精力放在開啟第二次海運上,開始私下慶祝他們所取得的勝利時。 距離教育新規的正式推行,已過去半年有余。 休整一年多以后,康平八年,載滿貨物的第二次海運,正式啟航,揚帆遠去時,京城女子學院,已經開始正式招生。 京城附近的城市女子學院,雖然進展緩慢,但也大多進入完工狀態,周圍的鄉村學堂,也已開始正式招生。 可在地方上,除了連山南省在內的小部分地域,大多省府中,不僅是城中的女子學院,就連那些鄉村學堂,都處規建階段,專項資金卻被地方以各種名義抽調走。 只有城中的男子學院,建成與招生的效率都很高,被那些地方官員做為典范,報上來邀功。 康平八年,是在袁國史上,被用濃墨重彩著重記錄的一年,年初,第二次海運開啟后,太后突然對各地駐軍,下達調防懿旨。 受太后恩惠及多的軍中將士,雖然有些不解,卻還是照令行事。 聲勢浩大的換防工作,整整進行三四個月,當駐軍們尚未熟悉自家的新地盤,就接到太后再次以快馬遍傳天下的秘旨。 又是一份份清單,新到駐地,還沒來得及進行禮節行互動的駐軍,就大批的出動,按單子拿人,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大家庭。 由駐軍維持紀律,本來容易制造出混亂的大肆拿人的行動,并沒有給民間造成太大影響,雖有些人心惶惶。 在發現這些將士們,進出有度,紀律森嚴,不私拿百姓一物,更不存在任何借機敲詐、勒索之舉,只是一心維持城內外的公共秩序后,心才落到實處。 同時,也有些好奇,那些過去大多都從不曾,和軍中打過交道的普通百姓,也就罷了,對這里面的變化,并沒有什么體會,只覺得這些將士都是好人,完全不像傳說中的那么嚇人。 而那些與因各種原因,在早些年,與軍方時常打交道的豪門大戶,甚至是一些商戶,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近幾年,他們想找熟悉的老關系合作時,總是聽說他們在封閉培訓中,上面下發有嚴令,沒有上令,不許他們再與地方百姓直接打交道。 牽扯到軍中上令,他們也不敢多做糾纏,后來也就沒有再關注這事,畢竟這對他們這些本土勢力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少了一方需要按年、按時節孝敬的大佬,縱然因此而少了部分賺錢機會,兩下一扯,也沒什么損失,還省事許多。 卻沒料到,當這些駐軍再次出現時,不僅人都換了,且那些人的衣著,以及周身透著的精氣神,與從前的駐軍相比,都已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 前后差別之大,讓那些人都有些懷疑,這還是不是他們袁國的將士。 事實上,不僅他們,就連身為當事人的軍中上下眾將士,都不敢想象,他們還有過上這種好日子的時候。 國庫充裕,有他們軍中勛貴出身的太后當家,毫無顧忌的照顧他們軍中,且還沒有偏向,公然增加軍需開支。 讓他們過上有rou吃,有好衣好鞋穿,還每月都按時有俸祿拿,表現優秀突出者,不僅有晉升機會,還有獎金拿,這樣幾年下來,每人都攢下一筆錢。 且上面還下有律令,哪怕是他們這些士兵退役后,也能得到優先被召入官府,或是官方作坊中工作的機會。 而得到這一切,只需要他們牢記各項軍中新規守則,配合完成上面給安排的,各項作息訓練任務,以及讀書學習的課程。 不用再像過去般,因軍需供應不足,各地駐軍,都需自己想辦法給自家增收,否則,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除非是拋下良心,做些仗勢之事,否則,誰都別想有機會攢下錢。 朝廷撥給兵部的軍需,是極其有限的,需要優先供應處境更為艱難的邊關駐兵,對此,地方駐軍連怨言都沒資格有。 如今,邊關駐軍的待遇,仍然優于他們這些地方駐軍,可隨著國家越來越富裕,他們這些地方駐軍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還未來可期。 這些將士們,如今是衣食無憂,口中還有余錢,還被迫識字明理。 再有那些每日都會被抽問,答錯者,就會被罰去養馬喂豬,讓他們不得不,每日都需反復記誦的軍規軍律在,這些將士的作風,不經意間,就整體出現極大改變。 京中聞訊,人心惶惶時,那些被拿下的官員,個個罪證充足,有些直接被判處,有的重犯,則被押解進京。 洛薇再次用行動證明,她是真的會說到做到,絕無虛言! 第128章 禍國殃民的太后 31 恐怕連先帝駕崩, 朝堂上,也沒像現在這般莊嚴、肅穆、沉重過。 洛薇冷著臉高高的坐在皇座上,隨著小皇帝已長到九歲, 這些大臣中,不乏有人心思浮動,旁敲側擊的試探著提出,要讓新帝上朝聽政。 朝野上下那些只占著要職,要么不干實事, 要么不干正事, 還整日里各種引經據典、高談闊論,對正經事務指手劃腳之輩, 洛薇已經忍他們很久了。 這回,她總算放開手腳, 可以大干一場。 而朝堂中的這些大臣們,此刻都埋首跪在地上,除部分真正清白的, 淡定如常,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