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8
本來袖手旁觀的何昌見狀,笑道:“老夫還真沒料到,向來深諳明哲保身之道的孔大人,竟有如此一面,孔大人的赤膽忠心,就不知,永安公他們可知道???” 第104章 禍國殃民的太后 07 事實證明,孔真平的忠心, 只有太后知道, 永安公并不知道, 所以,洛薇隨后就在御書房中接見她的祖父。 “祖父請免禮!” 永安公卻執意施禮道“太后是君,老朽是臣,臣雖忝為太后之祖父,這君臣之禮, 也不可廢!” “看來,祖父是要與孫女疏遠了??!” “太后如今是太后, 臣是臣, 臣豈敢與太后疏遠!還望太后莫因置身高處,與老臣疏遠才是!” 但凡可以,洛薇都不耐煩這么與人打機鋒,可她如今鋒芒初露, 積蓄的實力有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實在不易與這些人撕破臉。 “孫女能有今日, 全賴祖父與外公為我張目,孫女時刻不敢忘記, 豈會與您疏遠,祖父若這么想孫女,孫女可就惶恐了,畢竟皇帝非我親子, 我一介女流,不管在什么位置上,娘家始終都是我的根本!” 永安公聞言,這才臉色稍霽,站直身體,在洛薇殷勤的示意下,坐到旁邊的椅子上。 “太后??!這治大國,如烹小鮮,步子萬不能邁得太快,你還年輕,對官場上那些,都不熟悉,那每一位,在朝堂上排得上號的大臣,身后都牽連著一大片,遠不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簡單,那沈書輝是什么人,歷經四朝的元老大臣,是你隨便能動的嗎?” 洛薇低頭做出不忿狀,“他不聽話,不愿意干活,我也就是讓他回去歇歇,又沒有治他的罪,以我的惱火,本來是想罷了他的官,沒想到他這人能耐還真大,還沒怎么著他,個個都出來給他說話,連祖父您,現在都被給請出來了,他與那什么巴羅思相互勾結,倒賣鹽、茶的事,我都沒追究呢?!?/br> “你確定是巴羅思?” 永安公騰然站起身,驚聲問道。 洛薇滿頭霧水看著他,不解道。 “祖父這是怎么了?嚇了孫女一大跳,不就是倒賣點東西嗎?宮中開支太多,我前段時間找人在外面打聽,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好營生,然后發現,這朝中大臣,幾乎個個都有自己的財路,就那沈大人最厲害,做的是跨國倒賣鹽、茶之類的生意,我都沒想過要染指這塊!” “放肆!他沈書輝好大的膽子!” 洛薇十分認同的點頭。 “他的膽子是挺大,可誰讓他本事大呢,您看,我只是把他請回家去休養,就有這么多人,來給他說情,雖然私下倒賣鹽、茶,也是大罪,可若擺到明面上,想必有更多的人,會說我小題大做,我也只好忍了他!” “這怎么是小事呢!那鹽、茶向來是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沈書輝竟敢以權謀私,私下倒賣,乃是重罪,豈能容!他與那巴羅思有往來的事,你可有證據???” 洛薇很有些費解的看著他,“有是有,不過,我沒怎么放在心上,不知收哪了,祖父似乎很重視這個人,為什么?” “這么重要的東西,你怎么可以不用心呢!” 洛薇在旁邊的柜子里翻找片刻后,才找到一本有點發黃的冊子,永安公一把接過,里邊十分詳實的記載著一些交易名目與日期,頓時臉色變得鐵青。 帳冊中,當然不可能直接注明,是沈書輝與人交易,隨帳冊一起的,還有各種證據很貼心的指明,帳冊中交易雙方的經手人,可以分別關聯向沈書輝與巴羅思。 勉強讓自己冷靜下來后,精明世故的永安公,立刻想到這其中的關鍵。 “不知這本帳冊,太后從何而來?” 當然是青白二衛的功勞,但真相肯定不便讓他知道。 “我本來只是派人出宮搜集消息,他們回來的時候,帶的就有這些,我見這個尤其重要些,才特別關心了一下,您看啊,這里還有一些,都是其他大人家里的消息,連咱們永安公府的都有,您需要嗎?” 見永安公臉色難看的翻看那些或新或舊的資料,洛薇在旁邊更加把火。 “說起來,搜集這些消息的人,還真是人才!” 說著,洛薇就拿起其它帳冊翻著。 “您看,能夠找到這么詳實的數據材料,得耗費多少時間和心力啊,要不是宮里的那些草包無能,壓根就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誰交上來的,我還真想把這背后的人給招攬過來?!?/br> 已經冷靜下來的永安公道。 “難道太后就沒想過,上交這些東西的人,很有可能心懷不軌嗎?” 洛薇滿不在乎的擺擺手道,“若交的是各家的罪證,我還懷疑對方的目的,可他交上來的是這些,很明顯,肯定是那些商家所為,畢竟堂堂大臣,滿嘴講得,都是不能與民爭利,私下里,哼!” 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永安公也并沒有就此事追根究底的想法。 “太后所處的位置敏感,行事務必要謹慎,萬不可被那些有心之人給哄騙,那別家的事,也就算了,沈家這事,實在罪不可赦,不知太后,能否將此物交給老臣來處置?” 這類臺面下的東西,她現在是要多少有多少,洛薇當然十分大方的應下。 四天后的大朝會上,以永安公為首的一系,突然在朝堂上大肆抨擊沈書輝,還列出條條罪名,罪證確鑿,當朝做出將沈書輝收押,交由大理寺判處的決議。 這番驚人的變故,令眾臣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沈書輝一系的勢力,始終都有些懵,一時之間,竟反應不過來,畢竟他們與永安公一系,相處得向來還算融洽。 甚至因為雙方私下里有來有往,互行便利,很結下幾分香火情。 可永安公突然招呼都不打一聲的,直接往死里整沈書輝,這就有些太反常了,若說單純是為給太后撐腰,了解內情的,都知道不可能。 畢竟能在朝廷江湖中生存下來的,都會深諳其中的規則,突然做出違反規則的事,不是事出有因,就是初入江湖的菜鳥。 在袁國屹立百余年的永安公府,現在權傾朝野的永安公,會做出這種行為,顯然屬事出有因。 隨后,就有沈書輝的一項罪名被傳出,通敵判國,勾結荒原部落金真族,倒賣袁國戰略物資,罪大惡極。 朝中眾臣這才明白,永安公府會痛下狠手的原因,朝廷中的敵人,通常只是彼此間存在利益競爭的對手。 戰場上的敵人,通常都是生死大敵,時刻都希望能置對手于死地。 而那金真族,正是龍安軍的生死大敵,同時也是永安公府的世仇。 這代永安公的父親,上代永安公,就是在與金真族的大戰中,身受重傷,后來不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