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而且理由得說服他。 聶國興抬手,揉了揉兒子的小腦瓜,輕聲道:“你說說理由,只要你能說服爸爸,爸爸就讓你去向日葵幼兒園?!?/br> 聶余抬起頭,看著他的眼睛,只是難過地問:“爸爸,mama為什么不喜歡那那?” 聶國興一頓,道:“魚兒為什么這么說?” 聶余漂亮的小臉皺成一團:“我知道mama不喜歡我去找那那,爸爸聽mama的話,也不準我去找那那?!?/br> 聶國興搖頭:“爸爸沒有不喜歡那那?!?/br> “我知道爸爸沒有不喜歡那那,你只是聽mama的話?!?/br> 聶國興怔住。 聶余滿臉不高興,他臉上的不滿情緒和得不到喜愛的玩具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那雙眼澄澈干凈,讓身為大人的聶國興都有些不敢直視。 “上次我做錯了,我道歉了,可你還是不準我去大院找那那,我就是喜歡和那那玩,我以前都是和那那一起玩的,為什么爸爸現在不準了?搬家后爸爸和mama都變了,我不喜歡這樣的爸爸?!?/br> 聶國興完全愣住了,直直看著兒子。 聶國興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以前在大院里,因為潘姿美不想帶孩子,他又因為工作忙實在沒有時間,所以把聶余送去了隔壁,花錢請紀蘭幫忙照看。 兩年多的時間,聶余的生活完全被那家人占據,只有晚上才會短暫回到家,他最重要的啟蒙階段,身邊無時無刻都有那旖的身影。 因為毫不掩飾的討厭,潘姿美有意無意切斷了聶余和大院的往來,她不喜歡兒子和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多有往來。 那是大人的私心,用在了孩子身上。 而院里和聶余最親近的,無外乎是那旖。 而潘姿美最討厭的,不外乎就是趙春花等流。 所以那家成了潘姿美的第一拒絕來往名單。 這些行為對孩子而言做得十分隱蔽,對大人而言其實相當明顯。 所以自從搬家,紀蘭和那大勇一次都沒有帶著那旖上過門。 他們看出了潘姿美的避之不及,所以從未不請自來。 潘姿美瀟灑地和并不美好的曾經揮別,而在這個過程中,她毫不留情斬斷了聶余的兩年時光,忽略了那段過去對聶余的影響力和重要性。 而聶國興呢,他倒是沒有實際做出什么,只是放縱了潘姿美的行為而已。 所以聶余才說,他不喜歡搬家后的爸爸。 因為以前的聶國興,連搬家都要尊重聶余的想法。 而現在的聶國興,卻獨斷地決定了聶余的生活圈。 第11章 你千萬要多想 聶余不懂得如何說服聶國興,他只是想要以前的爸爸。 他言語中那些細微改變,甚至連聶國興自己都沒有完全意識到。 倒不是說他錯了,畢竟這世上絕大一部分家長都是如此,誰會每時每刻,在每一件小事上完全顧忌到孩子的心理?何況還是一個三歲小孩,一個會被完全忽視的年紀。 但聶國興自認不是一個獨斷的家長,從聶余出生那天起,他就已經想好要做一個怎樣的父親。 沒有人能做一個完美的子女,也沒有人能成為一個無缺的父親。 但他既然想做一個尊重孩子想法的父親,就應該從始至終,不看重年齡,不在乎事情,完完全全成為一個守諾的人。 如果連自己許下的承諾都無法做到,那他還能教會聶余什么? 被聶余挑破他身為大人的缺點,聶國興沒有生氣惱怒。 一個能讓他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孩子,他心中只有輕松和欣喜。 這世上,任何一個人能讓你意識到自己本身的缺點和錯誤,那都是一件讓人感慨和感激的事,何況這個人還是他最愛的兒子。 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愛護和尊重兒子想法的開明父親,自然,他也希望聶余做一個有自我思想,不被他人左右想法的兒子。 懂得爭取自己想要的,并為之與任何人抗爭。 無論聶余是三歲,還是三十歲,他都是如此希望的。 聶余說完其實有些害怕,一直偷偷打量聶國興的臉色。 聶國興心里一樂,故意板臉:“不喜歡就不喜歡吧,魚兒不喜歡爸爸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你最近都不怎么聽爸爸的話了,還偷偷跑去大院玩?!?/br> 聶余小臉一垮,奶狗委屈:“我沒有不喜歡爸爸?!?/br> 聶國興影帝上身,把黑臉嚴父演繹得淋漓盡致:“那你倒是說說,搬家后的爸爸哪些地方變得讓你不喜歡了?” 聶余小心翼翼偷看他,心里覺得他沒生氣,看他表情又覺得是生氣了,試探開口:“……變的是mama,爸爸只是變得更聽她的話了?!?/br> 聶國興嚴肅臉:“魚兒的意思是,mama變得讓你不喜歡了,爸爸愛聽mama的話,所以你也不喜歡這樣的爸爸?” 聶余點頭。 聶國興:“……可爸爸見你和mama相處得比以前好?!?/br> 聶余理所當然道:“因為她給我買玩具和零食,還帶我玩?!睗撘馑?,和喜歡是兩碼子,他只是沒有經受住誘惑。 聶國興后知后覺,慢慢意識到一個大問題。 從聶余出生至今,他似乎從未對潘姿美表現過親近。偶爾那幾次,他們母子倆看著親密,也是因為潘姿美使了各種手段哄他。 他擔心聶余是在大院聽到了什么閑言碎語,繼而對身為母親的潘姿美有意見,不由問道:“魚兒是怪mama沒有在家陪你嗎?” 聶余茫然搖頭:“我不想要她陪?!?/br> 聶國興:“那你為什么不喜歡mama?” 聶余一臉苦惱,似乎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好半晌才道:“mama看蘭阿姨的眼神,看那那的眼神,看趙奶奶的眼神,看她們的眼神我不喜歡?!?/br> 那是一種什么眼神,聶余不明白,但聶國興明白。 潘姿美一直看不上大院里的人,那種感覺他深有體會,認識她的最初,她也看不起他。 潘姿美跟著他在大院生活了幾年,但在她內心卻從未把那里當成過家,她覺得自己就是在受苦,她是不屬于大院的。 后來他們搬了出來,對潘姿美而言就是離開了不屬于她的世界,而留在那個世界里的人,就成為了她一開始就看不起的人。 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向不會掩藏情緒,認為他們年紀小,什么都不懂,所以盡情釋放自己的惡意,絲毫不加掩飾。 但聶余卻敏感地察覺到了她前后的心理變化,所以對放縱母親的父親,聶余覺得不喜歡。 縱容錯的事,本身也是錯的。 聶國興再一次從兒子的話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錯得離譜。 如果最初是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違他要成為一個尊重兒子的父親的承諾,如今就是羞愧自己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