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秋瀾心里的不悅倒是完全消散了,無論如何,對于信仰虔誠的人,他總是尊重的。曹秋瀾說道:“既然如此,胡善信平日里都可以來上香,不過貧道和弟子經常會出門云游,到時候恐怕就無法接待善信了。當然,出門之前,貧道會提前告知善信的?!?/br>胡楠抱拳行禮,很高興的樣子,說道:“我從前在別的道觀做過義工,道長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可以找我?!逼鋵嵭杏^不算很小,只有兩個道士的話,恐怕平時雜事會比較忙。曹秋瀾微笑道謝,隨即又看向張鳴禮,眼角一抽,輕叱道:“坐直,手指放輕松,只是讓你彈琴又不是讓你拆彈,這么僵硬做什么?!”他感覺有些絕望,只是簡單的基礎指法,而且是散音,專注右手就行,為什么這都做不好?!他知道張鳴禮左右手協調能力一般,但現在只用一只手??!張鳴禮感覺也很絕望,天書一樣的減字譜也就算了,指法雖然看起來很簡單,然而輕了不行重了也不行,很難把握的??!尤其他董師叔虎視眈眈地坐在一邊,不知道是監督他還是準備嘲笑他,這樣一想更緊張了好嗎?這根本不是他師父說的,古琴初學比鋼琴還簡單!倒是胡楠看著似乎挺感興趣的樣子,試探地問道:“道長,我能一起學嗎?”胡楠一直對夏國的古代文化很感興趣,這也是他最初接觸道教的原因,因為道教是夏國唯一的本土宗教。至于古代的琴棋書畫,他也一直很想學習,可惜學一門技藝是真的貴啊。古琴本身的價格倒是還好,入門級的話一千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反正只是練習用,不需要用多好的。但是學習樂器,一節課基本上兩百起步,而且你要想清楚,你得上多少節課才能學會。胡楠小時候家里條件一般,自然不可能讓他去學沒什么用的古琴。現在有了自己的事業,他倒是有這個錢了,但他還有家庭和孩子呢?,F在孩子的教育支出可不得了,即便他和妻子的收入都不低,也得精打細算,為孩子的將來考慮。至少在學習成長的階段,他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么也得讓他上的起興趣班、補習班,今時不同往日了啊。不過和一般的夏國父母不同,胡楠和妻子倒是沒有考慮過孩子大學畢業之后的事情。更不會像一般的父母一樣,把給孩子買婚房的錢都攢出來,在這點上,他們的觀念還是比較前衛的。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引導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讓他成年步入社會之后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是他們作為父母的責任。孩子成年之后,他們也依然會像現在這樣愛他,但不會再手把手地扶著他走路,他該自己獨立了,他們也要過自己的生活。總之,出于種種原因,一直對古琴很感興趣的胡楠卻一直沒機會學習,遇到他們的教學,便忍不住提出了這個有點冒昧的請求。同時,胡楠忍不住羨慕地看了張鳴禮一眼,做道士真好啊,省了多少學費??!教一個是教,教兩個也是教,曹秋瀾無所謂地說道:“可以?!?/br>曹秋瀾把自己剛剛用的琴給胡楠用,反正也只是練習用的普通古琴,曹秋瀾一點都不心疼的。倒是胡楠有些小心翼翼的,心里決定回去之后就跟妻子商量一下買一把古琴,回頭帶過來。曹秋瀾依然教了胡楠減字譜和基礎指法,同樣也只是讓他先練著。古琴的基礎指法其實也就是那些,把指法全部學會了,再學會讀減字譜,基本上照著琴譜彈下來就沒問題了。反正曹秋瀾是覺得挺簡單的,但無論是張鳴禮還是胡楠,顯然都不這么認為。不過胡楠到底比張鳴禮稍好一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沒有張鳴禮這個對比,胡楠在曹秋瀾眼里也就是個渣渣,有張鳴禮這么一襯托,胡楠瞬間就變得拔高了那么一點點,讓曹秋瀾看他都更順眼了一些。作者有話要說:今天跟大家叨叨一個故事吧,不是道教的故事,但是和道教修行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存想有關系!先說下什么叫做存想,或者用更書面的語言叫做存思。存想是道教修行里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或者叫做方法?反正在道教的修行里,存想是無處不在,而且無法回避的。無論是畫符,還是做法或者修煉本身,都需要用到存想。看過的小公主們可能還記得主角攻有一個叫做流金火鈴的法術?我還是先說下流金火鈴吧……流金火鈴,它其實不是一個鈴鐺,是一枚道家法印,全稱流金火鈴神印,這個法印的作用是降鬼收鬼狐的。里講到,主角攻從小在腦子里想,他體內有一枚流金火鈴,然后想啊想想了十幾年,流金火鈴就能從他身體里出來砸人了。雖然不太準確,但是用這個理解存想,是差不多的。我知道的幾種道家修煉方法,包括日常的行氣和神通的修煉,都必須用到存想。不過我今天要說的,其實是另外一個故事,科學家研究的心理或者思想的力量。不知道小公主們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故事,反正這個故事我是很久以前就聽說過的,忘記是在哪里聽說的了,可能是在學心理學的時候聽到的?這是一個心理學上傳聞很廣的故事,說是有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被試是一個即將被執行死刑的囚犯。實驗人員在那個囚犯的手腕上割了一刀,然后把他開始流血的手臂放在一個水桶上,接著蒙上了他的眼睛。然后實驗人員拿了另外一個水桶,開始往那個水桶里滴水,過了一段時間,盡管囚犯手腕上的傷口其實早就已經結痂凝固了,他其實根本沒流多少血,但囚犯還是死了,而且死因很神奇,失血過多。對,因為囚犯感覺自己在流血,他想象自己留了很多血,他的身體就真的出現失血過多的癥狀,是不是很神奇?但是我要告訴你們,這個故事的真假,是存疑的。你在網絡搜索這個故事的話,可能會看到一種說法,說做了這個實驗的心理學家叫做馬丁·加拉德,是個美國人。但是實際上,這位馬丁·加拉德,科學界至今查無此人。另外,哈佛大學的榮譽教授伯納德·朗在他的一本叫做的書里,提到過這個故事,說這個案例來源是印度的一本醫學期刊,但是他沒說那本期刊叫啥,所以我們暫時也找不大相關的文章。也就是說,這個故事來源不明,真假不明。但是,它其中揭示的事情,其實是真的!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的一個生理學家,叫做沃爾特·布拉德福德·坎農就提出了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叫做伏都教死亡,這個概念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