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1
隨城雖然不是北方, 但一到冬季,氣溫也會降到零度以下,而且冬季還時常遇上陰雨天, 潮濕陰冷得簡直不像在人間。因此,在以前沒有樓房的時候,隨城人家不管是有錢與否,家里都會有一間房拿來做火塘。在地上挖一個淺淺的坑, 把木柴放在坑里燃起火焰, 遇到實在天冷的時候,旁邊再放一點紅薯干之類的小零食,火上架一個大鐵壺燒水喝, 一家人就在火塘里圍坐, 從早到晚。 也因此,隨城人愛吃煙熏臘味,不僅僅是豬rou, 什么都可以拿來熏一熏。冬季火塘里開始生起火, 主人家就逐漸的往火塘上掛豬rou和雞鴨魚, 更有錢一點的會掛驢rou和牛rou。如果能掛滿,就能知道這家人今年過得肯定很滋潤。 和普通的風干不一樣, 煙熏出來的臘味更干,在吃的時候,多了一種煙熏的香味。而在不同的臘味種類里, 葉夭鐘愛的是臘rou、臘腸和臘鴨。 葉宅以前也有一間這樣的火塘, 單獨的屋子, 在花園的側邊,挨著做燒鵝的爐子。葉仕理建這個倒不是為了取暖,而是為了實驗各種臘味的方子。他嚴禁葉夭和葉琪兩姐妹靠近, 但她倆哪兒會那么聽話?時常趁他不注意就溜進去烤個紅薯烤個栗子什么的。 這些都是葉夭不能忘記的少時記憶。 看著天氣逐漸轉冷,她就琢磨著要開始熏臘味了。之前葉宅的那間火塘早就沒了,就算是重建了,在市區里也不好動明火。但這怎么能為難住把吃臘味視為傳統的隨城人呢?——現在隨城郊區和鄉下,有很多人家專門出租火塘,還負責熏好,只要把rou買了送過去就行。 葉夭就包了這樣一個小院子,是一對老夫妻住著,有三間火塘。因為要熏的量比較大,她還找了村里面的其他人來做臨時工幫忙。穆成一下車,走進院子里看到的就是工人們正在腌rou的場景。 地上擺了大概幾十個木盆,放著已經洗好的大快大塊的豬rou,還有已經灌好的香腸,還有一只只的整鴨,看上去蔚為壯觀。 “這得有多少rou???”他驚嘆道。 “除了我夜宵攤上要用到的,還有放在珍玉樓上賣,所以看上去會比較多?!比~夭解釋道。 穆成知道珍玉樓,他還買了辣椒醬和香菇牛rou醬,對它們贊不絕口,不過如果是放在珍玉樓賣的話,這些量好像又不大夠了。 “對,不太夠?!比~夭承認,“所以只會限量發售。今年是嘗試,等成功了之后明年才會考慮擴大生產?!?/br> 本來她不想賣的,不過謝三據理力爭,總算給珍玉樓爭取來一點份額。 攝像師和收音師早就開始工作了。做臘rou需要先用鹽來腌大概二十天左右才能掛在火上熏,現在工人們就是在做這一步。穆成饒有興趣的看著工人們把一塊塊的豬rou洗好,晾干,然后再一遍一遍的把鹽刷在上面,每一處小角落都不能錯過。 “這是土豬rou嗎?” “兩頭烏,rou質比較好?!?/br> “用來做金華火腿的那種?!?/br> “對?!?/br> 他發現工人們用的鹽好像不是生活中常見的鹽,而且用的也不是同一種鹽。穆成作為美食紀錄片的導演,見多識廣,但也只認出其中一種,因為顏色實在是太特別,而且,價格高昂,稱得上是鹽中的貴族! “你用喜馬拉雅玫瑰鹽來腌rou?”也太奢侈了吧! 粉紅色的玫瑰鹽這東西,一般也只在高級餐廳中出現。但現在葉夭用來大批量的做臘rou! 看到他認出來了,葉夭興致勃勃的向他介紹:“不止是玫瑰鹽,還有這個黑色的,是夏威夷的熔巖鹽,那個是塞浦路斯的海鹽?!?/br> 穆成倒抽一口氣:“就是傳說中的‘鹽之花’!” 號稱鹽中的勞斯萊斯,吃高級西餐的時候,主廚往往會在烹飪好的食物上灑那么一點兒。 “對,我用了不同的鹽來做實驗,然后設置了不同的比例。另外我還打算用不同的木頭來熏。像隨城這邊一般喜歡用柚子樹的樹枝,我又買了荔枝木和松木,看看最后出來的味道區別大不大?!比~夭說出自己的計劃。 穆成第一次見到她就驚訝于她的美貌,并疑惑于有如此美貌竟然還愿意待在廚房?但此刻看到她飽含熱情的在對自己介紹這些東西,整個人仿佛在放著光。他這才真正的意識到,她是真的熱愛廚房,熱愛美食,并且將自己的身心百分百的投入其中,這讓他為之感動。 在全國各地拍了很多夜宵攤主,這里面的攤主大多都有一項自己的獨門絕藝,但擺地攤對于他們來說,更多的是作為謀生手段。熱愛這個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很奢侈的。所以能夠拍到葉夭,對于這個紀錄片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個江湖。 穆成覺得自己圓滿了。 “這個臘rou會在什么時候上架?”他忍不住問。 葉夭正戴著一次性手套在檢查一掛已經腌好的rou是不是達到了標準,聞言推算了一下:“腌漬要二十天左右,熏的話也要大概二十天左右,上架應該在十二月底一月初?!?/br> “那我到時候可得再跑一趟隨城?!彼呛?,太好奇這些被不同的鹽腌出來的臘味是什么滋味了。 “過不來也沒關系,我每樣給你寄點過去?!比~夭對于會吃的人總是很大方。 穆成高興的應下來。 拍完了這一處之后,他和攝制組回酒店休息了會兒,等著晚上去拍夜宵攤。既然要拍工作場景,葉夭就沒空招呼他們吃飯了,于是一行人吃的就是普通的快餐,不過想著待會兒還能趁著工作的時候吃夜宵攤,大家都有意識的少吃了一點兒,把肚子留出來等待晚上。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夜宵攤,但看到在小廣場上等待的食客時,他依然要感嘆美食的魅力。夜宵攤的食客看到攝像頭很熱情,還主動的過來打招呼,知道這是拍攝美食紀錄片的時候還對攝制組伸出了大拇指:“你們有眼光,早就該來拍這家了!” 穆成讓助理隨機采訪了一位:“您這是第幾次來了?” 姜哲沒想到來吃個夜宵攤還能被揪住采訪,問清楚是干什么后,他趕緊先整理了一下發型和衣著。要是被自己那群粉絲看到自己的邋遢樣,他這C站最帥測評類UP主的名頭還要不要了! “我來實地吃不算多,大概一個月來一次,因為住得太遠了。不過每個禮拜我都有叫外賣?!?/br> 助理問他:“您住哪兒?” “城北,過來坐地鐵的話要差不多一個小時了?!?/br> “是挺遠。不過一個禮拜叫一次外賣的頻率其實也挺高的了?!?/br> 姜哲微笑:“如果不是這家定價比較貴,一天吃一次也可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