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1
手段來搏出位的……入錯行了的小人。 如果說,追殺淳化公時得到的那筆意外之喜,只是在左思源心里埋下了一顆微弱的種子,那么,當在洛陽城里深刻意識到真宗皇帝對寵妃與幼子的偏愛后,就是給左思源心里那顆種子澆滿了水、施好了肥。 唯一可惜的是,如今境況,五皇子與長樂宮明顯都厭惡左家人得很。 但這還是小事,絕對的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自然也沒有永遠的仇敵。 左思源有把握自己拋出去的誘餌足以誘惑得五皇子拋下成見、接受他的投誠……而另外一樁心結,才是真正讓左思源畏懼的。 ——洛陽城中人皆知東宮太子與五皇子情誼深厚,春鶯里之事,時機偏偏趕得那樣巧,事后又那么完美地給東宮太子創造了置左思源于死地的絕妙機會……所以那件事,到底是巧合還是人為? 東宮太子已經逼得左思源一退再退、一忍再忍,梁任那個殺人誅心的故事講完后,左思源自認對東宮一派已經再無分毫繼續忍耐的必要……但倘若就連春鶯里事件,都是東宮太子做局、五皇子配合而出,那現在左思源拿著那些東西去投靠五皇子,可不就是羊入虎口、純鬧笑話了么? 但倘若再排開五皇子…… 二皇子是個無法與人正常溝通的瘋子,且云妃婢女出身、又早失寵多年,左思源是寧可把東西爛在自己手里都不會去找個瘋子的。 三皇子或許算是剩下人里最合適的人選了。但偏偏容淑妃同樣姓鄭,中間夾著個鄭國公府,未必會愿意陪左思源一起拿那些東西去攻訐東宮……一旦三皇子先應許了再中途變卦,那左思源的處境可就太被動了。等待著他的,多半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四皇子膽小怕事,和他母妃一樣是個沒什么存在感的隱形人。 六皇子外家是楚襄侯府,陸賢妃出身是夠了,但真宗皇帝明顯不喜陸家人,登基后這二十年來,奪楚襄侯兵權的心思就從沒斷絕過,不然就不會有十年前鄭侯與柔嘉公主這么格格不入的湊對了…… 找六皇子,一來聽聞此人秉性溫和,優柔寡斷,未必能成事。二來陸家也是個大麻煩,捧六皇子登基前要防著真宗皇帝突然發瘋殺陸家滿門;捧六皇子登基后還要和他真正的舅父楚襄侯爭權,左思源算了一筆賬,怎么算怎么覺得沒有必要下去趟這場渾水。 七皇子……那是誰?哦,背靠長樂宮的小可憐,找他又跟直接求上五皇子有什么區別。 剩下章婕妤所出的八皇子、儀貴人所出的九皇子,一個七歲一個六歲,一方面是年紀小得實在沒法把人強捧到臺面上去,二來這兩位妃嬪出身也并不如何顯赫,家中也就比宓貴妃入宮前的李氏強上那么一點點吧,卻又遠沒李氏受寵……怎么看,怎么不如直接找上長樂宮便宜。 東宮太子步步緊逼,非要將他繩之以法不可,若是沒查到那份“意外之喜”,左思源可能就直接認算了,但東西都到手里了,再叫他認命……他又如何能甘心。 但倘若想用手中的東西扳倒東宮,若是在春鶯里事件之前,左思源或可還敢挑個東宮太子不在洛陽的機會冒死一試,但春鶯里之事后,真宗皇帝明顯壓根看都不想再看到他,沒有直接氣得殺人都是倚靠過去二十年的君臣情分了…… 左思源不可能再那么貿貿然地撲上去找死,他必得給自己先尋好一個幫手來。 ——既是要扳倒東宮太子,這個幫手,自然得是對太子之位有意、日后可能成為既得利益者的最佳。 左思源一向信奉共同的利益才是最好的結盟。 但正如之前左思源所分析的,他這個幫手的選擇,其實最后就只局限在兩條路上:一條是各方面條件處處叫他滿意、但就是確定不好對方與東宮太子的淵源到底“深”到何處的五皇子裴無洙;另一條就是除了五皇子之外、任選哪個都叫他有諸多這樣那樣不滿的其他皇子。 左思源將左靜然叫到身前,讓他把這兩年來在洛陽城中的聽聞見識、近幾個月與五皇子的交際來往、春鶯里當晚之事仔仔細細地復盤了三遍……最終也沒能得出個確定無疑的答案來。 五皇子的立場,在左思源看來,一半一半吧,好像哪邊都說得通,也好像如何都說不定。 左思源就決定賭上一把,他吩咐左靜然日日到秦國大長公主府求見福寧郡主,只求其轉托一個口信:離開洛陽前,想最后再見五殿下一面。 左思源考慮得很清楚了:如果春鶯里之事從一開始就是人為設局,那這局得是從五皇子與左靜然開始走近起就布了……能分毫不差地設計好一個長逾三月的局,走一步看十步,這樣的人,真是把人心算計到可怕的地步。 如果布局人是五皇子本人,而意圖是在借此向東宮太子獻媚,那他心機之深,絕非傳聞所示;所圖之物,也絕不可能僅僅只是區區一個親王之位。 如果布局人是東宮那邊的,而五皇子只是聽命行事,那么事成之后,為防再生意外枝節,東宮絕對會向五皇子鄭重申明:不許再見左氏之人。 如此前后論證一番,左思源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五皇子一直堅持不見他們,那不論他是在心虛聽命,還是徹底厭棄……這條路都不可能走得通了。 那左思源就心死去找別家了。 但一旦五皇子還愿意點頭再見左靜然一面,無論當時那件事是意外還是人為,左思源都覺得這事兒有門……至少說明,五皇子與東宮太子之間并不是完全的鐵板一塊,那就足夠了。 一個帝王之位,足以使得父子反目、夫妻失和、母親扼殺親子、兒子犯上弒父……還怕他們兩個異母兄弟之間的所謂“情誼”能多經得起考驗么? 都不是從一個娘的肚子里鉆出來的,是不是一個爹也還說不定,那些所謂的“關愛”、“仰慕”還不知道是有多少在人前裝出來、只給真宗皇帝看個高興的。 更何況,當年明粹閣之變、昭樂公主的慘死……左思源可是自忖還是聽聞過某些“內情”的。 一雙兒女死得都只剩下一個了,他還就不信貴妃娘娘心里還真能對東宮那位沒有分毫怨氣。 而且這樣一來,還有另外一樁極好之處:從龍保駕之功可以完全轉圜掉先前的齟齬與怨隙……這可是找上別的皇子絕對求不得的好事。 ——經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