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5
書迷正在閱讀:桃色春秋、德蒙和安吉爾、奇談志[兇獸]、王子和龍、我在豪門大佬心頭蹦迪、四十而立、替身和白月光在一起了、重生三十一天、絕對主角、我的女友是海王
,時常會有些意外發生,像今天就是如此?!?/br> 這說的可真是太謙虛了,兩位娘娘哪里是關系不親厚,分明是不睦嘛。 其實想想齊悅也知道,宜妃同德妃之間肯定是有過齷蹉的,從她們生孩子的時間推算一下就知道了。 16瓶二十年十二月,晉封為宜妃 宜妃是在康熙一十八年生的皇五子,二十二年生的皇九子,二十四年生的皇十一子。 而德妃呢,是在康熙一十七年生的皇四子,一十九年生的皇六子,二十一年生的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的皇九子,二十五年生的皇十二女,27年生的皇十四子。 兩者生子的時間幾乎是你一個我一個的,彼此之間肯定爭過寵愛,再看看宜妃是一十六晉的嬪,德妃是一十八晉的嬪,可兩者卻雙雙在二十年升為妃,光從這里就能看出在皇上心中地位了。 因為這個時候康熙后宮位分吧,比拼的還是靠家世背景,父兄功勞,德妃能從包衣一路做到四妃,跟滿洲鑲黃旗的宜妃平起平坐,宜妃能不恨嘛。 逮著機會說不定就刺上幾句,齊悅估計自己這次只怕也是如此,陷入宮里兩位坐館大佬的爭斗之中,做了一個可憐無辜又弱?。ù髮懠哟郑┑氖芎θ罕?。 齊悅長嘆一口氣,恨自己怎么就這么點背,過幾天要去廟里拜拜轉轉運,對著崔姑姑卻很干脆的點頭,“我明白了,今兒這事是我碰巧撞上了,姑姑您繼續往下說?!?/br> 崔姑姑見到齊悅依然面不改色的神情,高看了她一眼,心下一松就加快速度繼續道。 “剛開始大家奉承太后還好好的呢,因為四阿哥命人送幾位小爺們的畫像到宮里,奴才正好湊上前回稟,誰知宜妃娘娘眼睛亮的很,一眼就給瞧見了,當著太后的面就問開了?!?/br> 崔姑姑苦笑了一聲,形象生動點出了宜妃當時行為的過分之處,“宜妃娘娘離太后坐的近,她這么一開口,太后自然也知道了,跟著也就多問了一句?!?/br> --- 見老太后難得問了一句,德妃臉上掛著淺笑,恭敬的回道:“回太后,倒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前段時間老四家孩子一個又一個的生下來,我這做瑪姆(奶奶)的心里別提多著急想見見孩子們了,偏生孩子年紀小還帶不進宮里,我就讓老四呀干脆把孩子都畫在畫上帶進來讓我瞧瞧?!?/br> 德妃語調歡喜道:“今兒老四才剛送來,正想說請您看看呢,就怕她們沒這個福氣?!?/br> 老太后這下來了興致,她這輩子跟順治爺就沒有過感情,無兒無女的過了半輩子,好容易康熙開口給了個五阿哥撫養,可也搬到了阿哥所不常來。 自己膝下正覺得寂寞,聽著德妃說的像葡萄一樣一連串一連串的孩子,立馬就想到了那熱鬧的情景,連忙點頭想要看看,宮里可不嫌孩子多。 等著讓人呈了上來,這年頭其實比較罕見寫實派的畫像,見著每個孩子都活靈活現,憨態可掬,看著太后眼里確實可愛極了。 底下人見著老太后喜歡,連忙笑著奉承,宜妃看了看安然坐在邊上神色沉穩的德妃,不由得輕輕一笑,指著里頭年歲稍長的男孩道:“您瞧瞧這孩子,長得多聰明,該是府里的大阿哥吧?聽說還是福晉生的?” 德妃心里警戒越來越重,不清楚宜妃今天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只是微微點頭,笑道:“可不是,小家伙生的可真好?!?/br> 既嫡又長的,這兩個話題現在宮里頭極其敏感,她就不信宜妃敢順著搭話。 “那府里的側福晉,生的是二阿哥?”宜妃果然略過了話題,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轉頭無意問她道。 德妃搖搖頭,“二阿哥是格格生的,老四的側福晉生的是三格格,年紀最小?!?/br> 宜妃的笑慢慢擴大,這就對上了。之前她就仿佛聽過幾耳朵老四側福晉是請封過來的,原來就是她。 “太后您瞧,三格格多俊吶,面相也好,我怎么瞧著倒與您長得還挺像?!币隋o甲一翻,就指著札喇芬趴書桌上的那副畫說道。 老太后正在那兒看大阿哥的畫像,聽了宜妃這話,就有些好奇的棄了那張,往她手里那張看。 老太太是個蒙古人,臉盤自然也圓乎,小孩小時候不管臉型咋樣也圓乎,要是真這樣聯系起來,還真能昧著心說一句像。 只是三格格眼睛隨她額娘,要比老太后略大一些。 可底下人哪里管這個,他們每天的日常任務就是討老太太歡心,老太太開心就是她們的功勞,聽著不搭嘎的宜妃都這樣定論了,可不是就這么奉承起來,左一句像,右一句像哄得老太后高興得不得了。 --- 崔姑姑一拍手,“太后這才下了口諭說召您入宮的,多半是高興一時興起,您可千萬別擔心,是好事?!?/br> 話是這么說,可宜妃娘娘在那攛掇鬧起來的事,真能是喜事? 第112章 加錢 宜妃一邊笑著逗老太后開心,一邊暗自嘲笑。 今天來看望太后本是她臨時起意, 底下人也沒有提醒, 可好好的一場請安偏生德妃也過了來, 既然她敢來, 那就別怪自己埋個坑。 真當自己是善財童子?白白的捧老四家孩子, 呸! 想得美, 她才不會做這種買賣呢,宜妃心里打得主意狠極了。 一來是勾起太后的興趣, 挑唆著去請人, 打了德妃一個措手不及,就不信那連滿人姓都沒的側福晉能學過什么好規矩。聽說頭回來德妃那請安還特地請了成嬪圓場呢,指不定是鬧出了什么笑話,讓她在太后宮里出個丑, 最起碼夠宮里笑話一年的了, 德妃也甭想抬頭。 二來高高捧著府里的三格格跟側福晉, 那老四福晉還能忍?府里頭鬧起來多少也是個樂。 這三嘛, 老太后是蒙古人, 就算真入了老太后的眼也不過是個格格,威脅不了老五的地位,倒是說不準將來能替老五家的格格嫁到蒙古去, 實在是好。 況且就算有人看明白了想說出來, 那也與自己無關嘛。畢竟她只是在那捧著太后開心,這件事起初還是德妃挑的頭呢。 高,實在是高, 要不怎么說人家能混到四妃呢?就這么會功夫德妃連攔的借口都沒有,一個勁在肚子里想著辦法,真要鬧出了事情她可怎么跟老四交代。 德妃心里著急,臉上卻沉了住氣,不動聲色的在邊上陪笑,只暗暗希望崔姑姑能趁著聊天的空當子好好教教齊氏,最起碼別丟人呀。 ------ 進了宮門,那路程就更短了,崔姑姑長話短說,跟在齊悅后面一步遠的距離小聲交代齊悅等會叩見太后的規矩。 她暗暗嘆氣,只可惜側福晉是個漢軍旗,滿語估計都只會幾個詞,蒙古語就更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