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
人的話全都堵住了。 “陛下,拿不拿得下高句麗關系著李家人的性命,昭永不敢忘。陛下現在是要亡高句麗,還是想要高句麗降?”楊廣興舉國之兵前來的時候是想要滅了高句麗的,后面怎么就成只要高句麗降就不動? 李昭想不明白皇帝的心情為何如此善變,但是她將來的行事標準得要楊廣一句準話,要是楊廣只要高句麗降而不攻,與李昭約定的三年之期還做數嗎? 若是不作數,往后李昭拿下的高句麗城池又當如何處置? 問題一問出來,楊廣的臉色并不好。 李昭出兵到現在,拿下高句麗不少的城池,就是遼東城也叫李昭攻破了,雖說遼東城得破并非李昭一人之功勞,卻還是有李昭的功。 在這樣情況下,李昭被楊廣召來,還有問罪之意,李昭理所當然地問楊廣,高句麗是要滅還是要降? 滅與降可是完全不同的,要是要滅,只要出手不必手下留情,若是要降,出手就得穩著點,攻為輔,招安為主。 李昭理得清楚兩者的差別,也需要楊廣選擇,她可不想辛苦打下城池,無功反而有過,如同這一回。 “滅?!睏顝V最終開口,李昭朝著楊廣作一揖而道:“諾?!?/br> 一個諾字,李昭也甚是無奈,要滅你還因為高句麗的詐降而松動,差點連遼東城都攻不下了,皇帝啊皇帝,你能不要那么善變? 作為一國之君,你想號令三軍,想讓天下的兵馬都聽你的,最起碼你也得把兵馬放在心上,指揮不當以百萬兵馬來打一個高句麗,還沒跟高句麗打起來,自己先把自己堵死了,別以為她沒到海邊看就不知道情況。 她沒去看,總有人去看了回來告訴她的,尸體橫陳,腐臭飄遠,死了的人,連收尸的人都沒有。 李昭想進言一二的,終還是想起劉文靜然她來之前提醒過她的話,有些話大家都知道,但是沒有人說,也沒有人敢在楊廣的面前提起,若是不想惹楊廣不滿,李昭就算再想說,最好也控制住不要說。 比起說許多的話,倒不如先做起來,做得好了,自然比說得漂亮更重要。 李昭一想也是,得了楊廣一句滅高句麗的準話,李昭道:“如此,昭知道往后該如何行事了?!?/br> 楊廣看著李昭長得越發明媚的面容,“行了,下去吧?!?/br> 本意來問罪,但是卻問不著,不將李昭打發了還能怎么樣。 李昭再見禮,“昭告退?!?/br> 楊廣揮手讓她退下,李昭乖乖的退了出去。 而她才回去,二話不說再以興兵,直接攻下了平壤,彼時楊廣正準備搬師回朝,聽說李昭竟然又拿下了平壤,楊廣的臉色黑得難看,卻還是什么都沒有說。 劉文靜道:“三娘子攻下平壤是打陛下的臉,陛下怕是不喜于三娘子了?!?/br> “我需要他喜歡?”李昭反問一句,指著海上面的尸體,“你看看這么多的人,朝廷將他們征調而來,他們死了,有誰說來為他們收尸,如此朝廷就不怕天下群起而攻之?” “我急于攻下平壤,是來為他們收尸的,這些與我們一樣上了戰場,為大隋而死的人,怎么能讓他們枉死而無人收尸?” “別人不幫他們收,我們也要幫他們收好了?!崩钫巡慌聦⒆约旱男乃颊f出來,劉文靜輕輕一嘆,沖著李昭道:“三娘子做得對?!?/br> 其實可以看得到,對面的人,他們看到海中的尸體,也想打撈起來將尸體安葬了,只是他們人力有限,只能看著尸體落淚。 而李昭帶著兵馬前來,幫著尋常的百姓打撈尸體,更將他們送到了對岸,幫著人們安葬在大隋的國境內。 百姓們看著李昭一個小娘子帶著兵馬做出不怕臟不怕累的事時,全都頓住了,當然也都問起來這位幫著他們打撈尸體的將軍是誰? 李昭的將士驕傲地告訴他們,“我們李昭將軍是太原李氏唐國公府上的三娘子?!?/br> 李昭,太原李氏唐國公府上的三娘子,一傳十,十傳百,倒是都記下了這個名字。 好些人聽聞李昭攻下平壤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著急地收尸時,李昭李家三娘子之名便刻入不少人的心里。 但是,隨著李昭攻克越來越多的高句麗城池,楊廣突然下令調李昭回朝,竟然不想管與李昭的三年之約了? 李昭收到召到她回朝的詔書時,心里只有這樣一個念頭,劉文靜道:“國公爺沒有消息傳來?” 李淵這些日子最是擔心李昭的功勞太顯,叫李昭成為眾矢之的。 楊廣興兵百萬都打不下的高句麗,李昭卻不知收斂的憑著幾萬的兵馬攻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難道不是在打楊廣的臉嗎? 打了皇帝的臉,就不怕皇帝跟她算賬。 李淵到了最后反而勸著李昭不必太在意所謂的三年之約,而是以藏拙為主,否則惹了楊廣不喜,難道楊廣會放過李昭? 第32章 各有心思 再者就算楊楊廣能容,世容們可又能容, 連楊廣都斗不過世族們, 李昭一下子想占了滅高句麗的大功, 世族們插不進手來,又怎么會讓李昭一家獨大。 可是李昭不聽勸啊,三年之約, 她總不能指望楊廣不當一回事,也不可能指望別人不當一回事。 打, 不管楊廣和世族們是怎么想的, 都打。 而高句麗這些年叫李昭打得也是怕了,一開始李昭的兵是不多, 架不住李昭善用兵,又會聚兵,這幾年已經發展十萬之眾, 而且善用于兵法。 她的兵是不多, 比起高句麗的所有兵馬加起來要少得多, 但她攻城有法,守城更有法, 自得高句麗的城池以來,并沒有興犯高句麗的百姓,反而還大肆養民與之開荒修渠引水。 城中的高句麗貴族, 想走的她不攔著,但是留下的,若敢與高句麗私通書信, 她是殺無赦。 故而高句麗這些日子不斷地大隋上表請以歸附,就盼著李昭的兵馬不再進攻,眼下楊廣召李昭回隋,正是因為高句麗再一次上書陳表,盼能割城求安。 眼下李昭拿下的城池,高句麗愿意全都給大隋,而且永世稱臣,再不進犯。 “走吧劉先生,往后高句麗沒我們什么事了?!崩钫咽盏皆t書的時候,也同時知道了她的兵馬由誰來接任了。 卻也無妨,她當年要的是一個出頭的機會,眼下戰功已經立下,天下皆知李昭善戰之名,再想李昭歸于內宅,當她一個鷹揚郎將是假的? 沒錯。李昭這一次被楊廣召回,楊廣封她為鷹揚郎將,掌左翊衛,竟然想讓她給他練兵去。李昭聞之并不在意,別管在哪里,她都不需要擔心。 “三娘子真是豁達。千辛萬苦打下的高句麗,卻叫朝廷隨意給了旁人,你就一點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