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1
。新學期第一堂課,第一排學霸專席,準時出現了沈明洲的身影。他面前擺著一本厚重的教材,低頭刷著手機上的文獻。全息沒開,周圍的人不好意思湊過去看,就遠遠的盯著這位叱咤中俄美的天才研究員發愣。沈明洲去了一段時間俄羅斯,回來竟然都戴上了眼鏡。黑色粗邊框,遮住了他大半的臉。本打算上去提前預定助手席的學生們,見到他的樣子,都紛紛傷感嘆息。果然做研究的都逃脫不了近視命運,不過只是早晚而已。耿教授到達教室,并不意外沈明洲在場。他親手批的申請,已經跟伏光耀做過簡單溝通,并且給沈明洲的學習方式做出了最為合適的安排。耿教授例行點名,布置本學期的任務目標,所有學生自行分組以2到3人一組,完成相應的實驗課題,期末以實驗完成度進行打分。規則一宣布,沈明洲左手、右手兩位學生腰板挺直,隨時準備拉攏天才。結果,耿教授視線一掃,說道:“沈明洲不參與分組實驗?!?/br>一句話,引得教室里響起幸災樂禍和惋惜痛苦的聲音。天才待遇果然不一樣。不用實驗都能順利通過期末的!還沒等學生們低聲討論完畢,耿教授盯著沈明洲,說道:“你跟我一起做項目,期末按表現給分?!?/br>低聲討論立刻嘩然一片。臥槽,不愧是天才待遇,直接去給老耿做助手了!理論課只占學生們很少的時間。耿教授通述理論和研究方向之后,剩下的課程全在實驗室里。省科大的生物醫學專業,看起來課程表上一周只有那么四五堂課,然而其他的空白全都寫滿了“做實驗”。沈明洲跟著耿教授去了他的實驗室,才發現這位教授做的正好是視覺神經與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他比伏光耀更懂得研發一款智能眼鏡,需要掌握的知識和程序。耿教授白得了沈明洲這么一個優秀的幫手,自然格外大方。“我多年的研究成果,你可以在實驗室里調取看看。智能眼鏡也做過很多方案,但是助盲方面的研究都處于實驗室階段,還沒能投入臨床試驗,搜集回來的反饋不錯,仍是無法完全達到你所要的效果?!?/br>沈明洲的想法和預期足夠大膽。一副眼鏡妄圖達到人類真正的眼睛感官,難道不比人造器官低。治療眼盲和眼疾最優解,一直是移植視網膜,機械永遠不可能替代人體精密的器官神經。可是耿教授和伏光耀的想法相似。研究大多數都是無法做出滿意成果的,只要能夠推進科研進步,哪怕最初的想法荒誕無稽,嘗試去做一做又有什么要緊。于是,人工視覺神經實驗項目的資料,開放給沈明洲瀏覽。在查看了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后,沈明洲止不住感嘆人類視覺的復雜與神奇,視網膜和人眼接收到的信息是二維的,經過大腦的處理之后,才能產生三維的感知。等到耿教授跟沈明洲確定研究方向的時候,沈明洲想了想,說道:“我打算先研究眼鏡解決老花眼的問題?!?/br>耿教授也是一個徹底的老花眼受困者。這種人體機能不可逆的老化現象,只有配上老花鏡才能解決。換成自己手下的學生,耿教授肯定直接叫換課題了。花上一百來塊都能配的老花鏡,何必進行復雜麻煩的研究?但是面對沈明洲,他頓時猶豫起來,“你是打算把智能眼鏡,做出自動調焦的效果?”沈明洲搖了搖頭,“不止是自動調焦,它必須成為眼睛的輔助窗口,獲取視覺信息,傳導到大腦視覺,最終反饋在鏡片上,實現外界與大腦的雙向傳導?!?/br>耿教授思考著沈明洲提出的視覺傳輸處理過程,忽然說道:“你想做的智能眼鏡,不就是另一種非植入式腦機接口嗎?!”腦機接口一直是未來科學研究的熱門方向。從植入式到非植入式,已經有了大量的應用,最為成功的一款商用型設備,類似一塊戴在頭上的環,可以進行假肢cao控。沈明洲要做智能眼鏡與人體接觸點是固定在鼻梁、耳朵,即使貼近皮膚,也與大量腦機接口接觸頭顱的方式截然不同。耿教授難得露出詫異的神情。他做了小半輩子的視覺神經研究,還沒有考慮過進入腦機接口方向。畢竟,成功的少,失敗的多。然而,沈明洲手握各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令他產生了說不定能成功的念頭。耿教授心里突突的跳,總覺得沈明洲要做的智能眼鏡,會成為不得了的劃時代產物。像全息手機,像萬物系統,成為人們未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新習慣。實驗立項迅速,教授們的各種研究,省科大都舉雙手支持。更何況,耿教授實驗室里有沈明洲,他們批得更快了。外界還在不著邊際的討論沈明洲去幫耿教授做視覺神經研究。連英才就收到了準確的消息。自家師弟被導師放假,送去了視覺神經實驗室,而且還要研究腦機接口?!“老師,怎么師弟不在我們光量子實驗室做腦機接口??!”在他眼里,沈明洲做什么成什么,這不是明擺著導師把實驗室成績往外送嗎?伏光耀倒是不緊不慢,絲毫不急,“研究方向不一樣,他如果做出來腦機接口,我們再來聯合研究腦機接口對光量子項目的幫助就行了?!?/br>連英才心里對師弟的實力無限膨脹。他怎么覺得,等沈明洲做出腦機接口來,那必定直接進入腦機時代,根本不需要聯合研究光量子了呢?!第135章第135章沈明洲成了視覺神經實驗室的人,耿教授每天去實驗室,都能見到沈明洲的身影。明明是伏光耀那個準點上下班的地方來的孩子,怎么勤快起來都讓他自嘆弗如的。沒課的時候,他們一起測試腦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