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3
再來一次,他仍愿意寂寞的不斷重復相同的人生。孤獨,但是安全。澄明中學實驗室,在三號教學樓四層,一進去,沈明洲就聽到了驕傲的炫耀聲。那聲音用沈明洲熟悉的腔調說道:“無人機的應用根本不能發揮出它的真實功能,因為城市限飛,害怕無人機傷人,只有一部分公司能用它來做一些搬運工作,這太蠢了!”沈明洲沒想到會遇見沈浩。才十七歲的少年,穿著校服,神情桀驁,手上拿著無人機模型,得意的說:“我做的無人機,絕對會免除這方面的顧慮。第一,新能源持續續航,想飛多久飛多久;第二,自身攜帶自動回避的智能識別系統,實現主動避障!”他夸張的描述自己無人機的優勢,在沈明洲眼里不值一提功能,在圍觀的學生眼里,確實厲害的不行。自動回避障礙,能夠免除傷人的潛在危險。智能設置飛行目的地,不需要全程cao控一樣能夠使用。最重要的是,搭載風能、太陽能還有某種神奇新能源,能夠保證無人機像永動機一樣,不會有“沒電了”的困擾。大家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有個女生卻詫異的問道:“可你這個無人機,不是大霞新出的那款嗎?”“你懂什么?”沈浩呵斥她一聲,“外殼一樣,核心技術一樣嗎?我做的無人機比大霞那種騙錢貨色強多了?!?/br>女生臉上泛起尷尬的神色,眼里涌起窘迫的淚花。突然實驗室里傳來一聲笑,“那么,這么優秀的無人機,你打算設計一個多大的處理器?”沈明洲穿著校服,身材高挑清瘦,眼神清冽的盯著沈浩。見到所有人的視線,沈明洲勾起笑意,聲音平靜說道:“自動回避系統必須搭載高識別能力的數據庫,依靠現在的傳輸速度,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做出任何回避,更不用說你提到的各種新能源供能機制。里面每一種新能源,都需要特定的轉換處理器,如果只算太陽能和風能,處理器的體積應該是你考慮的關鍵,畢竟,處理器運算效率和元件數量掛鉤,也許需要神威號超級計算機那么大的運算系統吧?!?/br>周圍發出了然的笑聲。雖然不知道神威到底有多大,但是超級計算機的尺寸和重量,至少有一間房那么大,全世界都知道。沈浩的表情有些僵硬,皺眉問道:“你來做什么?”沈明洲雙手悠閑的插在口袋里,站立得身姿挺拔。他看著沈浩的臉,像是看到了曾經站在他面前那個趾高氣揚的男人。對方似乎也是用這樣的語氣說道——你盡管做研究做實驗,我保證你的所有成果,最后都寫的是我的名字。沈明洲笑容略微深了一些。“我來做實驗?!彼f,“好久不見了,哥哥?!?/br>可是謝老師擦著眼鏡,重新帶上,又看了看測試結果,說道:“日本光房技術發布在2013年,號稱理論技術實現太陽能轉換率60%。五年后,英國漏斗太陽能技術公開,實驗測試轉換率也是60%。直到現在,我們都在追趕別人的路上,但是實驗數據峰值始終卡在45.3%,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br>他笑了笑,滿臉欣慰,“我研究了太陽能三十多年,去了全國大大小小實驗室,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國內出現60.12%的光電轉換率!”“三十年?”沈明洲原以為這是學校退休老教師,聽了他的話,不禁出聲問道,“您是研究太陽能的?”“對?!敝x老師點點頭,“我是澄明工程大學的謝春應,專門研究太陽能。來之前,我還懷疑新聞報道胡亂報道,親眼見了才發現,是他們報道太少?!?/br>“如果你的理論模型能夠順利應用,什么六千萬,你能為國家節省上萬億的成本!”上萬億?原本因為生活報寫的千萬身價,腹誹小報信口雌黃的教職工,頓時一片嘩然。他們對謝春應的名字不熟悉,但十分清楚澄明工程大學。國內一流工科院校,匯聚了國家級研究所、實驗室,年年出震撼全國的研發成果,自己班上的學生以澄明工程大學為奮斗目標,老師們都要欣慰到落淚的那種。這位澄明工程大學出來的謝老師,敢隨口說高中生搗鼓的實驗價值萬億?這什么專家?!就在大家驚疑不定的時候,沉默許久的沈明洲開了口,“我這只是實驗理論上的太陽轉換技術,一切標準建立在符合實驗條件下的運算才能得到60.12%的結果,跟實踐應用有很大的差距?!?/br>“謝教授,您研究的追導技術哪怕現在只有45.3%的轉換率,隨著后續新材料的發展,這項技術的轉換率將出現飛躍式突破。這是真正能夠投入實踐,進行普及的太陽能研究成果?!?/br>謝春應詫異的盯著沈明洲,“小同學,你知道我研究的追導技術?”“我讀過您的論文?!鄙蛎髦拮鎏柲軐嶒?,幾乎讀遍了國內外所有公開論文。不僅如此,他可以十分篤定的斷言,“您的技術唯一瓶頸在于硬件配置,追導技術轉換率越高,設備性能必須更優秀,以至于成本高昂。但是,高成本不是追導技術的缺點,是硬件設備的缺點?!?/br>“等到下一個時代的智能設備出現,追導技術不但能夠突破70%光電轉換率,還能大面積推廣應用,讓太陽能成為主力能源?!?/br>他說得斬釘截鐵,直接將轉換率拉高到70%。不是因為沈明洲感謝謝春應的認可,而開始商業吹捧,是因為他見過。謝教授研究了三十多年太陽能,堅持革新追導技術十年之后,終于實現了研究突破,乘著低成本高效的新智能設備的東風,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太陽能的普及讓人忘記了電能捉襟見肘的時代。沈明洲回到這個時代,研讀謝教授的論文,從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對太陽能研究事業的執著。這個人窮盡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而這件事讓全世界受益終生。可是,始終在昂貴成本里一籌莫展的謝春應,聽到這番話,只當做是小孩子對未來的展望。第81章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