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9
做落人口舌的事,自然不會有人能對她不利?!?/br> 這樣一個坦蕩的李初是李治極喜歡的,說起來就是眉開眼笑的,德寶道:“公主有君子之風?!?/br> 李治一下子笑了,“君子還不是那種迂腐的君子,正擅長權謀。有些事你順便去辦辦。將一些人,新練出來的一批人都交到慈心的手里,讓他們去認認初兒,好讓他們知道,那是他們未來的主子,誓死效忠的人?!?/br> 想來想去,李治想起了另一回事,德寶微頓,“那太子呢?” 把人都給了李初,那么將來哪里來的人給李弘,都是兒女,不,應該說那可是太子,凡事應該偏著太子李弘才對,可是他們皇上怎么感覺都反過來了,完全想把手里的好東西都給李初了。 “將來這個天下要靠初兒撐起,不給她多一些人,多一些手段,不利于初兒。弘兒,只要他好好的活著,相信初兒,一切就不需要他擔心了?!崩钪螌τ诶詈氲亩x是令德寶難以想像的。 李治不怕和德寶說得更明白,“弘兒的身體啊,朕是真的憂心,卻也莫可奈何?!?/br> 很無奈,他并不愿意承認,可是卻不得不承認,最后只能迫于打起別的主意來。 “是!”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德寶明了李治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初的身上了。 想來也是啊,比起一個正直坦蕩,又心存家國親人的人,誰都知道怎么去選,李治道:“念念初兒的奏折?!?/br> 他會繼續的為李初做好準備的,所有的人,李治都會讓他們對李初心存恭敬和畏懼…… 第109章孝敬皇帝 不出意料,第二日的早朝又因為李初的折子再起風波,李初將昨天監門衛發生的事一五一十說得明明白白,讓人知道事情的過錯并不在她。 兩個中郎將,為了不讓李初捉到把柄,竟然不惜打傷自己,更編出被人打傷的事來。 身為中郎將,每日何時抵達監門衛,訓練將士都是有規定的,他們先是無故不到,后來又怕李初告狀,將自己打成重傷,欺上瞞下,只為了將此事掩過。 如此不誠不信的人,如何號令三軍,又怎么能讓將士信服?李初給他們留顏面,讓他們自己乖乖的請辭,不想反倒引起的御史臺的注意。 御史臺聞風而奏,這是規矩不假,但是,罔顧事實猜測就要扣李初一頂打人的帽子,御史臺的風氣也該正正。 大唐律令有規定,誣告者反坐,為的就是避免有人濫用私權,御史也是朝中重臣。要告人小事可以聞風,而奏大事卻該尋找證據,以人證物證而論罪。 人無度而肆意妄為御史臺也該有度,聞風而奏的底線還有什么才算誣告?這些都應該規定。 立下法規,人依法而行,這是為了抑制人性之惡。 一番長篇大論下來都是。要求御史臺也要立個標準,聞風而奏不是可以隨便亂奏。 依人情而論又依法度而言,李初一番話說下來,朝中的臣子幾乎都是認可的。 所謂無規不成方圓,不管是誰當官都應該有個尺度,進如何退如何?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把事情規定好了。怎么參人怎么奏人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李初也算是又立了一功。改了御史臺的行事準則,要求御史臺在小事可以聞風而奏,大事上卻必須拿到證據,用證據說話,合情合理的要求誰都挑不出毛病。 監門衛一下子沒了兩個中郎將,某位當父親的也不著急把人補回去。他這樣不著急著補的樣子,可不讓人看出點端倪來了,李治還想將整個監門衛交給李初不成? 額,整個有點難度,畢竟監門衛是分左右的,最多也就是只能給李初半個吧。 這樣,李初在監門衛的威嚴,一時也是無人能出其左右,而那位所謂徐非殺人的案子,終查個一清二楚了,人不是徐非殺的,但是徐非倒霉的撞見了,之后就被人用昔日他在監門衛時落下的把柄威脅讓他頂罪,而兩個罪名相較,竟然還是他在監門衛的罪名更大。 徐非自己供認,他曾收了別人的錢送走了應該誅連九族之人的女兒,至于是誰家的,徐非執意不肯說,只道他知道自己犯下大過,他愿意領罰,當年他答應過別人的事,不能出爾反爾。 事查至此,牽出其他的案子,也將真正在宮中行兇之人捉拿歸了案,那是羽林軍的人,感情的糾葛和徐非說得差不多,誰能想到這都有頂罪的人,最后李初會讓徹查到底。 宮女當時是因為遠遠看到李初行來,想跑去求李初做主,羽林軍沒有辦法,只能在那人來人往的地方把人殺了,最后拋尸。 監門衛會為了一個徐非鬧起來,這是誰都想不到的事。 更沒有料到李初會拿這樣一件案子當回事,親自過問讓人查查,最后把他這個幕后的人揪了出來。 殺人者死,羽林軍的小兵被處以死刑,這樣一個擾亂宮闈的人,沒人會輕易饒過他的。 而徐非,他敢私放死犯,如同同犯,罪名不小,朝廷依律而判,也是死刑。 這一次的事,監門衛下不敢再說話了,這樣大的罪名,徐非不可能再來一次亂認。 但也就此事,李初在監門衛訓了他們一頓,讓他們時刻都記住自己的身份,雖為小兵,可是他們的責任重大,看守門戶,誰都以為這是小事,可門戶是天下人的門戶,能是小事嗎? 私下為了銀子而忘記自己的責任,更是不可取的,一個個都記住教訓,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訓完之后,李初可得給他們洗腦了,什么羽林軍是皇帝的親軍比他們更勝一籌,那都是放屁的話,天下軍馬各司其職,誰都重要,誰都不能輕視。 人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別人才會看不起你。 看門戶的是守衛大唐的百姓,看的是大唐的門戶,試問若是沒有你們看守門戶,賊人橫行,天下難道不會大亂? 所以啊,不要以為看守門戶的人就不重要,沒有前途了,試問若是他們監門衛的人幫著朝廷捉下要犯,這樣的功不大嗎?難道朝廷會不賞嗎? 想立功,就得配合看看朝廷都有哪些通緝的犯人,想賺錢,捉住他們都是有賞銀,既然可以為國除害,又能解自己燃眉之急,何樂不為? 這個事情,其實私下不是沒有人想過,只是想歸想,都不會把話說得如此的直白。 李初那是深知人心,做人做事,能夠利人利己,最好不過,捉犯人,只有關乎他們自己,能讓他們利己的,人的激情才會高,李初就是要把人的激情調動起來,讓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干成一番成就來。 為了讓他們把人認出來,都能立功領賞的,李初教他們認人,更是讓他們提升武力值,這要是武力值不行,就算認出人了就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