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6
賬了,就讓她看看究竟他們都有誰,敢打她的主意,想對付她。 武承嗣和武三思進宮后,請以徹查昨日李初被行刺一事,李治并沒有多想,指派他們跟隨狄仁杰,一切聽從狄仁杰的指示,徹查此案。 長安街道上的行刺案,轟動長安,偏偏自那日后李初再不出宮門一步,案子在查,卻一直都沒有消息,無人知道案子到底查得怎么樣。 原以為會再起血雨腥風,但自那日行刺一事后,案子說是在查,卻無人知道誰人查得如何。 比起李初被人行刺一事,朝中有一件更大的事叫朝中的臣子不得不提起心來。 武敏之上書,天下各州郡縣的商賈齊齊聯名上書,請朝廷改稅收之制,天下之利最重最大者莫過于行商,偏偏土地人都有稅,獨獨商之稅并無,為利于國,利于民,請以改稅收之制,利于天下。 送上天下各州商賈自己簽下名的書信上前,內容幾乎大同小異,舉朝嘩然。 不錯,上回有了李初壟斷突厥的所有交易一事,逼得人不得不同意開了關稅,這兩年下來大唐國庫的收入可比從前可觀多了。 現在直接要將所有商賈之事都要規定納稅,大唐的國庫會富成什么樣子? 不,不行,國庫是富了,他們可是要被剝利太多了。 反對,反對的了!一眾人都在反對,武敏之面對強烈反對的人,輕描淡寫地對答,“韓非子有云,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不期修古,不法???,論藝之事,因為之備。古今異俗,新故異備?!?/br> 一番立法之本的言論,令反對的人一時啞然,他們當然也知道,只是立法變異損及他們的利,他們不愿意接受罷了。 “諸位反對,卻為何不看所涉之人皆同意了?行商坐賈者思為國,思為民,自請改以稅制,最最應該反對的人都同意了,為何諸位為國之棟梁,卻不思利國之此事,而直言反對?”武敏之問的問題犀利,直指人心。 有些事大家都是看破不說破,不就是雖然當官的,哪家人的手里沒有生意,否則怎么養家糊口。 可是這些話不能宣之于口,尤其不能在朝堂上說出來,武敏之,武敏之太可恨了。 李治和武媚娘瞧著武敏之的眼中閃過贊賞,不錯啊不錯,做得太漂亮了,武敏之果然做起諸事來比任何人都要合適,好! “賞莫如厚,使民之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莫如惡,使民恥之。此立法的根本,大唐國庫之收入幾何,想來諸位的心里大致有數,不能節流,自然當思開源,天下大利者莫過于行商,既然如此,以稅改而利于國,連商賈之人都有的覺悟,諸位國之棟梁,立于明堂之上,竟然不懂?” 武敏之對諸多反對的人表現出自己的疑惑,想確定一下他們是不是連商賈都不如? 一群人卡住了,利被奪了已經夠心痛了,再讓武敏之定義他們不如商賈,他們能不氣死嗎? 氣死了啊,真的氣死了! 再氣也得有人站出來表現一二,此事,商賈自請,人家才是交稅的人,這樣的人都同意了,他們當官的反對說得過去嗎? 千防萬防他們都在防著李初再來一次壟斷,萬萬沒有想到李初換了方法,人家不壟斷,可是人家能說動所有的商賈之人,讓他們一起上書自請稅改,他們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李初究竟用什么辦法讓他們愿意配合李初的。 天下商賈何其多,能聯名上書的,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李初幾乎將天下商人都收攏了。這才過去多少年,李初連長安都沒有離開過,怎么就能做成這樣的事了? 百思不得其解啊。 但眼下沒有他們細問的機會,已經有不問私利只一心為國的人高興地附議,有過上一回的修訂關稅的前例,現在再來一回,他們巴不得。 戶部尚書更是第一個同意的,看看關稅收入多少,再來天下商賈全都交稅,但凡想到金額都令人興奮,誰反對,誰反對他就跟誰急。 所以稅改一事很快在李治和武媚娘的同意下定下了,具體如何制定相關的法例,議啊,此事得讓行商之人多參與,李治不忘李初提過的人,老實配合,又是懂事的理當讓人多露面。 當然,武敏之眼看一樁事定下了,得趕緊把另外的一樁事順便提起來。 “請開行商之后可以參加科舉,出將入仕之例?!蔽涿糁劭慈硕颊J命了,把最重要的一點提出來,行,一開始不能明白商賈之人為什么會聯名上書請求稅改,現在都明白了。 一天之內武敏之把事情全都說出來,擺明是不愿意給人反悔的機會,李治詢問道:“為何?” “請以稅改,利于國民者,皆有為國為民之心,念其利于國家百姓,且今天歲大旱,商者施糧以安民,為國解決大難,兩者相加,特以改法?!蔽涿糁矔f話,利國利民的人怎么能連科舉都不能參加,你們覺得那說得過去嗎? “陛下,士農工商,商者下賦,不可開此先例?!币蝗喝似疵姆磳?,這各種的階級是早早就定下了的,像他們從來都看不起商人,就算他們再有錢又怎么樣,一身的銅臭味,羞以之為伍,不能忍。 李治道:“所謂先例,例都是人定下的,既然可以定,自然也是可以改的,朕認為此事挺好的,便一道改了?!?/br> 交易,都是交易,既然交易早就說好,李治不是拿了好處不認賬的主兒,能夠讓他們有所得,更讓國庫有所收入,再好不過的事,群臣反對,所謂的不同意,都是因為商賈要是都能出頭了,本來一直自恃高高在上的士人,以后如何同他們擺架子? “陛下,陛下,此事不可!”反對,必須的反對,不能同意,這件事牽涉甚廣。 “不可的原因是因為你們覺得先例不可改?若是如此,不必再議?!崩钪芜@些年的成就不是擺設,所以他能做到一言九鼎,無人能夠反駁,敢反駁。 “陛下英明?!弊鳛樘嶙h此事的武敏之連忙拍一記馬屁,引得一群反對的人齊齊地看向武敏之,恨不得食其rou,喝其血。 武敏之這些年做下的事不少,這樣恨得他咬牙切齒的眼神他早就習慣,壓根不認為能威脅到他什么。 雖然他是出頭的人不假,所有人的恨都會沖賀蘭敏之來,然而武敏之更清楚自己得利幾何。 敢言敢進,他或許從今往后都只能一個人往前走,但是他愿意。 他不需要人同他走,一條他自己一個人能走得很好的路,不需要任何的人陪著他一起走。 “此事一并定下,退朝吧?!辈唤o人反對的機會,李治一言定下,抬起腳就走。是以浩浩蕩蕩的稅改之制再一次的開展了。 李初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