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8
,想給李初找些事做。 李初顧不上頭痛了,連忙地道:“如此將近十年的折子,以及吏部的考核都調出來給我,我看看?!?/br> 李治就知道李初會要,順便要起吏部的考核,李治回頭看李初一眼笑得意味不明,武媚娘何嘗不是。 “父親不肯給?”兩人的神情晦暗不明,打量李初的樣子怎么都讓李初不舒服,趕緊問問,要是不樂意給,不樂意給她就不要唄。 武媚娘笑了笑,李治收回目光道:“你想要自然要給你,只是一樁小事。德福,去吏部調近十年的考核過來?!?/br> 原以為李初只要看看折子便夠,不想她不是如此認為,要看折子怎么能不看考核,李治開了頭,李初就得想用盡一切的便宜做到對諸事的了然。 德福只要李治別生氣,其他事趕緊乖乖的應下照辦去。 “父親和母親若無他事,孩兒告退了?!笨凑圩硬皇且幌伦幽芸赐甑?,最近李初看的書有點多,都在消化中,先去把印刷術解決了。 李初起身,李治揮手道:“時候不早,莫要出去太晚,工部里什么人都有,凡事小心?!?/br> “做正事都不能夜不歸宿?”李初就是試探地問起,李治一眼橫過,“待你出嫁,在宮外你想歸家或是不歸家,我都不管。要選駙馬嗎?” “不用,不用,不就是準時回宮,我可以,我能做到的。父親只管放心?!睘榱俗杂杉奕?,聽起來怎么那么不靠譜,李初果斷不答應。 李治早料到了,不急嫁人的李初壓根不會為能夠夜不歸宿把自己嫁出去。 倒是蕭太后莫名地問,“真不知道群主怎么想的,嫁個人,有個駙馬,難道你非要和駙馬一起過日子?你可是公主,大唐的公主?!?/br> 孝莊太后:“大唐公主的名聲已經夠差的了,不必群主錦上添花?!?/br> 成功咽了蕭太后,最終依然弱弱地回一句,“就算沒有群主,難道大唐公主的名聲就會好了?” 呂太后倒是第一個的回答,“可不一定,我們群主可是有民心威望的大唐公主,得民心之人,名聲能不好?” 宣太后:“說件高興的事,積分漲了好多?!?/br> 適才得到突厥平定的消息后,她們都收到積分增長的消息,此次漲的積分更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多,宣太后興奮??! 李初就應該像這樣多管事,別管什么樣的事都要多管,管得多了,她們的好處自然就會多了。 呂太后興奮躍然于字里行間,“正是正是,群主此次干得漂亮,連突厥那里都立威了,將來的路可好走得多了?!?/br> 新任的突厥可汗是和李初打過交道的人,最是清楚不過李初的本事,既然心知,難道不曾生畏? 蕭太后瞧了一眼自己的積分,莫名的難過,“我好像不怎么漲?!?/br> 一片沉寂,孝莊太后難得出言安慰一記,“不如你盼群主早日上戰場吧,上了戰場,兵法都是你教的,想必到時候你的積分會漲得比我們都多?!?/br> 呂太后附和,“是啊是啊,盼群主上戰場吧,只要群主上戰場,一切都好說?!?/br> 宣太后:“公主上戰場,那是要等到什么時候?” ……剛算是被安慰到的蕭太后想哭了,她如何不懂這個道理。不行,她要努力說服李初上戰場,否則她還怎么攢積分? 對,以此為目標,一往無前的。 李初從宣政殿出來,準備往工部去,改進印刷術關系重大,嚴重影響后續的事,李初不能不看緊些。 得閑往群里一看,好嘛,積分都漲了挺高興的,唯一不漲的那一個倒是開始想讓李初上戰場去,戰場是好上的?是想上就能上的?別逗了! 相較太后們關注積分,李初又不用兌換重生卡,相對積分漲不漲最是無所謂的,當然她是不會說出去惹起眾怒的。 倒是蕭太后想到一件事,“群主,活字印刷術我知道一二?!?/br> 系統:“群主,需要天工開物嗎?” 萬萬沒想到竟然有人要跟她搶生意,太過分了??! 系統和蕭太后隔空相望,李初想了想系統坑雖然坑,書本上的知識并不是坑的,可以相信一二的。 至于蕭太后,知道掙積分得勤奮上進,拼了老命要給李初出主意,捉住她有而別人沒有的優點,完全可以獨占積分。 李初想到孝莊太后,清朝可是在后頭,比遼要晚好多年,越往后,印刷術越是改進得更貼近現代,所以啊…… 比起系統和蕭太后,李初喚一聲孝莊太后,孝莊太后莞爾,“群主想要的我都會給你,放心。當年入關之后為了學習漢人的文化,各類東西我都看過,應該能幫上群主一二?!?/br> 靠,正想搶人的系統和蕭太后怎么都沒有想到,他們想搶的人早就已經認定了人,人家都不用搶,李初求上門去。 啊啊啊,好心塞好難過! 李初不管他們的心塞難過,她比較在意的是孝莊太后看到的關于印刷術的點滴。 有了孝莊太后的指點,系統生意做不成,蕭太后不死心的表現一二,她知道的,懂得都說上一句,沒有毛病,呂太后同宣太后嘀咕,“果然人越往后越聰明,懂的也多,我們懂的她們都懂,她們懂的我們倒是不懂?!?/br> 宣太后:“沒關系,不懂也沒什么,正好可以學,往后總有用得上的時候?!?/br> 提醒的沒錯,現在她們是沒有表現的機會不假,但可以學習,學以致用,將來有的是用上的機會。 都是從太后過來的人,再清楚不過怎么樣才能更快的收攏人心,更能發現人才,若不以才而用之,她們怎么能穩坐太后之位,在群狼環飼下生活下去? 呂太后認同宣太后的話,努力將李初用上的,學到的本事盡都記在腦子里,要不是沒有小本本,她們都想拿出小本本記下來。 沒有小本本,只能靠記性了,好在李初練記性的那些年她們都跟著學了不少,因此用起來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 印刷術的改進雖然有了大方向,李初得孝莊太后和蕭太后指點,她再提點工部的人,讓他們按她的想法去做,工部的人就算奇怪李初為什么一個公主跑到工部來,有李治的命令,慈心在側,心里縱有再多的疑問,完全沒有問出來的機會,除了老實的照辦,能怎么樣。 可是活字印刷的辦法真正做出來,看到上面的字,孝莊太后提一句,“眼下大唐的紙算不上太好,群主不考慮讓他們順便改進一二?” 順便什么的,太后們說得不要太順口,李初笑了,“太后提醒得是,那就有牢你再指點一二?!?/br> 能提出紙的改進之法,李初豈能做一半不做的道理。 兩個月后,紙也好,印刷術也好,都已經研究得不錯,李初的報館終于可以cao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