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
減員的情況之下,仍然沒有潰敗,甚至戰斗意識越來越猛,有好幾次都差一點就沖破了明軍陣地,最后都是被打炮給轟了回去,在真刀真槍的近身rou搏上面,明軍的平均水平到底比對方差了一大截,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親率一支鐵騎沖陣,這也是清朝建國以后,為了對付明軍火器特地用銀子砸出來的重騎兵,人馬皆披重甲,不懼弩箭射擊,給明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傷,但最后,還是被近乎無窮無盡的炮彈給炸成粉碎,八千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無一逃跑,就連豪格都被炸掉了下半身,死在血泊里,仍然揮刀向南。殺到傍晚,雙方收兵,初步統計,連盧象升帶孫傳庭的隊伍,一共損失了三萬多人,清軍死傷的將是明軍的幾倍,十萬人往上!很多部都成建制地被消滅,絕大多數都被打殘,明軍受兵安下營寨,等待明天再戰。李云崖想要派人提醒兩位司令小心清軍劫營,或者出兵去劫滿清的營,但又想,在打仗方面,不管是盧象升、孫傳庭,還是皇太極,都遠遠超過自己百倍能力,這種小兒科的事情還用得著自己提醒么?里寫的那種,隨隨便便半夜去劫營就能以少勝多……都是寫書人的意yin,什么“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哪有那么容易!吃晚飯的時候,兩人跟盧象升開了個碰頭會,盧象升說:“這次咱們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已先立于不敗之地,但今日一戰,建奴損傷極大,須防建奴逃跑!”在當初制定戰略的時候,袁可立就提出來:“歷朝歷代,北方皆有異族,時常入寇犯邊,漢征匈奴,唐伐突厥,雖皆取勝,但不過百余年太平,其繁衍生息,人定增長,很快便卷土重來,即便盡滅其族,斬草除根,不久之后,又會有其他族類游牧于此,似野草一般,風吹復生?!?/br>李云崖志在一舉解決邊患問題,而且他不像傳統政治家那樣,嫌棄北方荒蕪,只守著長城里邊的土地,他要東北,要蒙古,甚至要西伯利亞,因此這會絕對不能讓滿清跑掉,否則以后仍是后患無窮,只是他沒有盧象升這樣敏銳的眼光,能夠判斷出來清軍要走。于是,朱由檢派人傳令給孫傳庭,讓他派兵向北,拉長防線,堵住滿清西向的道路,絕不能再讓他們跑到蒙古草原上去!然而,真的讓盧象升給猜對了,當天晚上,滿清再一次撤離,白天這一場硬碰硬的廝殺,清軍戰斗力最強的,最精銳的部隊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如果明天再打一天,他會很快開始潰敗,到時候就真的要亡族滅種了!皇太極將滿族中最優秀的戰士挑選出來,每個戰士在馬背上馱著一名最健康最漂亮的少女,趁著夜色先行離開,提前到江邊架浮橋。然后是滿清貴族加上親屬……事實上真正的滿人數量本來也不多,從崇禎二年開始折損,到現在剩的更少的,什么錢財細軟都拋掉,只帶著御寒的冬裝,加上一些應急的東西,開始撤退,如果說之前從沈陽撤退到長春,再從長春撤退到哈爾濱是再做戰略收縮的話,現在就是真的在逃跑。皇太極把阿敏留下,在這里坐鎮,穩住剩下的蒙漢朝三族人抵擋明軍。皇太極對于兄弟是很忌憚的,當年的四大貝勒,除了代善乖巧,對皇太極誓死表忠之外,阿敏跟莽古爾泰都被皇太極找機會整治,莽古爾泰現在已經死了,阿敏被圈禁,兩人都被削了爵位,這回皇太極把阿敏找了出來,以父親之名,讓他在這里繼續抵抗明軍。明朝這邊實現想到了皇太極會撤離,但只以為他會往西跑,一旦翻閱了興安嶺進入蒙古草原,就成了蛟龍入海,大鵬升天,明軍再難將他們追上全殲,因此主要把守西面,誰知皇太極想到了明軍這一手,沒有往西走,而是往東北走。第二日明軍合圍,清軍最能打的滿人已經離開,戰馬等物資也被大量帶走,剩下的那些人發現皇太極沒了,紛紛來找阿敏:“不是說昨天晚上送走的只是小孩子嗎?怎么皇上都不見了?”阿敏持刀砍斷桌案,怒斥群臣,下令全軍備戰,跟明軍一決生死!本來清軍就已經打不過明軍,這下更是士氣低落到極點,打到半路,阿敏看情況越來越糟,急忙忙帶著剩下還能打的一萬多人先行逃走,剩余的那些傷殘老弱更加不是明軍的對手,轉眼之間土崩瓦解,死傷投降者無數。到了哈爾濱,抓過清軍俘虜進行審問,才知道皇太極昨天晚上已經走了,而且跑的方向是東北,明朝君臣相顧懊悔,四人一商量,由盧象升率軍繼續追殲殘敵,其他人班師還朝,通過俘虜口中得知,皇太極帶的最多不過兩萬人,阿敏也就萬八千,合在一起不足三萬,即便真的跑掉了,未來三五十年之內,也無法再威脅到明朝,這一場明清之間的全面戰爭,以明軍獲得全勝而告終。朱由檢跟李云崖回到北京,受到滿朝文武跟京畿百姓的夾道歡迎,大明苦建奴久矣,尤其崇禎二年冬天那次,京畿百姓仍然記憶猶新,很多人家破人亡,舉族滅門,如今皇上御駕親征,在國師的輔佐之下,一舉將建奴老家給端了,抓回來的滿清俘虜數以萬計!許多百姓跪在地上,熱淚盈眶,口呼萬歲,天佑大明。回到太液池,兩人都忙碌起來,一是離京太久,有太多積壓下來的事情需要處理,二來是善后工作,這一場大戰,從西至東,歷時將近一年,轉戰數千里,所涉及的人口、物資,不計其數,李云崖變法改革至今,攢下來的那點家底幾乎全都用完了,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明軍數年制造積累下來的子彈和炮彈都已經告罄,事實上,要是滿清能夠再堅持一兩天,再來一場那樣的總決戰,明軍就得拿著刀子跟清軍以命搏命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就是對占領區的處置,按照大家的想法,仍然按照過去的老辦法,在蒙古和東北設立衛所,如朵顏三衛、奴兒干都司等,再把朝鮮國王李倧放回去,讓他帶著妻子兒女,回家仍然做他的國王,說不得,還得再厚賞一番。李云崖不同意,他要在蒙古跟東北筑城,設立州府,委派管制,然后進行移民,這個構思在眾人眼里簡直有些異想天開,還有更讓他們不能接受的是,李云崖要把朝鮮納進大明版圖,這就更過分了,內閣諸多部長來勸李云崖,說那樣的話實在有違上國之道,咱們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不能趁火打劫,若真那樣做了,以后琉球、越南、緬甸等國怎么看咱們?哪怕把朝鮮北部割占來一大塊,也不能全給人家吞掉。李云崖油鹽不進,這幫人沒辦法,又來找朱由檢,朱由檢也覺得李云崖沒道理,于是親自來勸李云崖……第82章吞并朝鮮李云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