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是窘迫,更不像剛剛到元紹身邊時那樣,被他一靠近就覺得芒刺在背,整顆心臟裂開一樣的疼痛。只是……只是……一邊想著,一邊利落地卸下戎服,換上一套寶藍織金的窄袖長袍。圍上玉帶,一樣樣掛好長劍短刀,系上玉佩,手指無意識地把玉佩下的流蘇梳理整齊,亂成一團的心情卻絲毫沒有理出頭緒的跡象。走神歸走神,他手下動作卻是極快。更衣整冠,踏出屏風后面的時候,果然收到了元紹贊許的目光:“果然人要衣裝。你看,穿成這樣人也精神了不是?之前那副往玄甲衛里一埋就找不出來的打扮,要是朕不帶你進去,你怕都進不了大帳!”關鍵是,看了賞心悅目啊。“陛下……”凌玉城滿肚子胡思亂想都飛去了九霄云外,磨了磨牙,只恨不能當場白元紹一眼。這意思是他這氣度、這風儀,活脫脫就跟個小兵似的,出了大帳就活該進不來?憑武功闖他都能闖進來好吧!不等他反口,外面樂聲隱隱,或高亢或低沉的笑語喧嘩開始由遠而近。等金吾衛士卒在帳門口單膝跪倒,傳報諸人已經到齊,請陛下移駕,凌玉城縱然百般想和元紹斗嘴,也只能不等他反口,外面樂聲隱隱,或高亢或低沉的笑語喧嘩開始由遠而近。等金吾衛士卒在帳門口單膝跪倒,傳報諸人已經到齊,請陛下移駕,凌玉城縱然百般想和元紹斗嘴,也只能端整了神色,由他挽著在拜倒一地的臣子兵將中間緩步穿行,踏入那頂鑲滿了珍珠寶石的的金頂御帳。這次大宴,照例還是奚王作為東道主敬奉酒肴??煲荒瓴灰?,奚王臉上的皺紋越發深刻了幾分,頂上花白的頭發也稀疏了不少。凌玉城不免惡意揣測,等他禿得一根頭發也沒有的時候,要怎么戴住發冠才不會御前失儀——或者拿膠水粘上?還要去對付那只烤全羊,嘖嘖,這頭發可千萬別掉在羊rou上啊,不然真沒法吃了……和去年一樣,奚王親自執刀,割下一條被烤得半焦的羊脊rou奉到元紹跟前。凌玉城幸災樂禍之余,已經開始暗恨那根嚼也不許嚼、硬吞下去的羊尾肥油了,卻不料元紹手中短刀輕輕一動,把那根rou條從頭到尾一剖為二,半根從容自若地送進嘴里,留下凌玉城對自己盤子里飛進來的半根發呆。這……陛下您難道是想分那半根肥油嗎喂!那不好吃??!滿心胡思亂想,也只能學著元紹的樣子,用盡量從容莊嚴的動作把羊脊rou送進嘴里。還在努力運氣為接下來的肥油做好心理準備,不料奚王腳步不動,持刀從脊柱另一邊也割了條羊脊下來,一模一樣盛在銀盤里端到他面前。“……”那去年那根肥油是怎么回事!“還在想那根羊尾巴?那是給席上最尊貴的女客的……你不知道?”……我寧可從來都不知道!手一抖,切割rou條的刀尖扎在盤子上,劃出“吱——”的一聲讓人牙酸的聲響。照例第一輪酒食進過之后,接下來就是貴客自便,絲竹悠然而動,佩玉鳴鸞,歌舞相繼。凌玉城高坐案前自斟自飲,隔一會兒也和元紹對望一眼,示意從者為元紹也布一份菜。歌兒舞女輪番獻藝,酒過數巡,大帳里氣氛漸漸熱烈起來之后,照樣是貴女們上前放歌?;蛟S是怕了去年鬧出來的那場亂子,也或許是已經有美人獻入宮中,今年總算沒人上前向元紹敬酒——饒是如此,凌玉城還是被元紹似笑非笑地瞥了好幾眼,看得他幾乎維持不住平靜淡定的容色。這樣看我是什么意思,???長得比你漂亮難道是我愿意的嗎!話雖這么說,想到去年在此時此地鬧的一場烏龍,以及元紹隨后的處置,還是有淡淡的感激和著喜悅泛上心頭,連微帶酸澀的葡萄美酒,喝到嘴里也變得甜了幾分。那時候……在元紹面前的畏懼惶恐,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緊張拘束,現在想起來,竟是宛如夢魘一般。這種大宴若是在虞夏,那是定然吃不飽肚子的,然而從高處望下去,人人歡呼暢飲,賭酒劃拳,離皇帝遠些個的地方,當場按住了灌酒都有。眼看眾人的注意力由酒食漸漸轉向美人,肚子也填得差不多,凌玉城和元紹對望一眼,跟著他起身出外。踏出帳門口,凌玉城迫不及待地深深吸了口氣——可算逃出來了!大帳里那股羊油大蠟的腥膻、各種酒香菜香、女人身上胭脂花粉頭油香味混合出來的味道,對嗅覺簡直是荼毒。有心讓他多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元紹也不招呼備馬,和凌玉城并肩慢慢走動。剛轉過一個彎,前面忽然撲通跪下個人來。“誰!”不等元紹開口,自有當值的金吾衛過去喝問,片刻回來稟報說奚王親弟,豹韜衛副將巴塔罕求見。元紹點頭照準。這巴塔罕雖說是奚王親弟,但一來不同母,二來生性怯弱,到現在也只在奚族三衛當中,位次最低的豹韜衛撈了個副將。然而越是這種人,越會另尋出路,誰知道他私下求見是為什么呢——“微臣想求陛下恩典……臣女自從半年多之前,有福分伺候陛下,她娘在家里日想夜想,眼淚都要哭干了。不知微臣能否請陛□□恤,巡幸的時候帶她出來,讓家里骨rou見上一面?”一邊說,眼角余光止不住地向凌玉城瞟去。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誰告訴你們這是推倒的節奏了……以及大家想不想奚族的百靈鳥???第84章一入宮門深如海一入宮門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句話在虞夏是百分之百適用,對北涼來說么……呵呵。北涼宮中承襲鐵勒部舊俗,從來沒有把不受寵的妃嬪丟在角落里發霉的規矩,每隔三五年就會遣散一茬。被皇帝寵幸過幾次就遺忘了的低位妃嬪,只要沒有孩子,運氣好不到二十歲就能拿遣散費走人,運氣不好,年滿二十五歲也必然能順利出宮,以便趁年輕趕快找個男人生娃,不要浪費國家有限的生育資源。歷代皇帝的妃嬪,從進宮一刻就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生個兒子得到宮中奉養,年長以后由宮妃升格為太妃,去兒子府上做老太君;二是寵冠后宮被皇帝一直留在身邊——更大可能就是哪一天被皇后滅掉,皇帝么,照例是不會為此出頭的;第三條路,就是安分等待出宮嫁人。當然,這些混得不得意,只能巴望出宮的低位妃嬪,在踏出宮禁之前指望能見家人一面,那是想都不要去想。幸好歷代皇帝都有年年巡幸北地的習慣,路上順便總要帶幾個美人伺候起居,自然,同樣出身奚族、丁零、乃蠻、渤海各族,習慣北地氣候,能騎善射的塞外美女,被攜帶同行的幾率更大。元紹過去宮中不是沒有北地美女,出巡的時候時常點幾個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