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4
圓滿之境,不得不飛升,曲馳師弟林好信倉促上位,接替丹陽峰主之位。可惜,林好信多有協理之能,要他主事,論其智謀,論其修為,都實在難為他了。虧得丹陽峰根基深厚,弟子又多敦厚之人,若來上一兩個有心奪權之人,丹陽內亂難免。但在這種情況之下,要光大丹陽峰,亦屬困難。為求穩妥,丹陽峰闔山上下達成共識,封山門,鎖心關,靜心修煉,不謀他途。近來天下之事,丹陽峰也少有耳聞。因此,當常伯寧告知林好信師叔如故結親之事時,林好信詫異了:“如故?……如故不是在兩年前——”常伯寧沉默,爾后,道出了許多近來發生的江湖中事。自然,他沒提及不該提及之事。林好信聽完,一時沉默。片刻后,他慨然而笑:“這世事,當真無常啊?!?/br>離開丹陽后,常伯寧學著林好信的模樣,仰天輕嘆。算他時運不濟,被他嘆下了一場滂沱夏雨。午后時分,雨才小了些。子規聲里,薄雨如煙。常伯寧撐著傘,一人行于丹陽峰旁的一條小小山徑中,獨賞山間群花,心思寧靜。行至某處,他忽聞一聲清越鶴鳴,掠破雨幕,聲聲入耳。常伯寧猛然駐足,移開傘柄。空際之中,只見一只清癯白鶴,紅喙長頸,張開雙翼,平滑兜繞一圈,落入山間某處。常伯寧呆望著白鶴消失之處,不自覺行出兩步,卻又豁然轉身,背對鶴影消失之處,持住傘柄的手用了三分力氣,似是在猶疑什么。閉目靜思過后,他重又轉身,將油紙傘收攏在掌中,足尖點在青石階上,激得旁邊一處蓄了水的小水氹中起了數圈小小漣漪。常伯寧冒雨逐鶴而去,尋到了一處小山村。因為追得太急,忘了收斂行跡,待常伯寧遍尋鶴蹤不得、又意識到足下傳來連聲村民們的驚嘆,才察覺自己的紕漏。他懊惱地一拍自己前額,才押下云頭,輕靈落于眾村民身前。他想,鶴消失在這附近,或許他們會知道,這鶴從何來。村民們看到從天而降、衣不染塵的常伯寧,俱是手忙腳亂,如遇神臨。他們居住在丹陽附近,平日里沒少見到來訪之客乘劍凌風,可這還是第一次有仙人來到他們這小小村落之中。常伯寧正欲開口相問,便聽到人群中有名中年女人低聲同身旁同伴議論:“……瞧,我說什么來著,當真有仙人來收他了!”常伯寧:“這位……嫂子,敢問你說之人,是為何人?”那女人為常伯寧文縐縐的用詞愣了一愣,往后閃去。在一圈看熱鬧的村民的圍觀之下,常伯寧臉頰微紅,有些無措。他開始思索是否是稱謂出了問題:“請問jiejie……”村中有個讀過些書的秀才站了出來,為常伯寧解了燃眉之急:“這位道長,是這樣的。我們村中,近來有樁怪事發生……”常伯寧:“敢問何事?”秀才道:“……有個孩子,死而復生了?!?/br>據秀才所言,這孩子父母是家逢水患,逃荒來到此地的。住了兩三年后,在去歲冬日,父親前段時間淋雨染了肺癆,母親貼身照顧,也被染上了。夫妻兩個先后撒手人寰,只剩下一個十二歲的男孩,身體本就不好,父母一去,心傷絕望之際,沉疴愈重,拖了幾月,三月之前,也跟著去了。村民們把他放在村中祠堂內停了一夜尸。他的父母得病去世后,為防肺癆傳染,尸身被燒去了。這孩子在村中生活多年,村民們覺得他甚是可憐,有心將他葬入村中祖墳,留下全尸,但也有人擔心他也患了肺癆,不燒掉尸身,總不安心,爭論許久,也是無果。聽到此處,常伯寧明白了過來:“第二日,他便活了?”“可不是?!庇写迕癫遄斓?,“第二天就活蹦亂跳的了,可前天明明就斷了氣的,那么多雙眼睛瞧著,怎么會看錯?”秀才繼續道:“而且,這孩子醒來后,前塵往事,一樣不記得了,人也變了不少,言行舉止都像個讀書人,斯文有禮,簡直像被什么臟物附身了似的……”“就算是鬼,是個好鬼呢?!庇袀€年輕人補充,“兩天前,我家阿虎貪玩,在山里崴傷了腳,是他把人背回來的,指不定是什么天上的小文曲星下凡了?”秀才也道:“是,他好像是知曉自己奇怪,便叫我們莫怕,自己躲在山中,說不會輕易出來嚇到大家?!?/br>末了,他輕嘆一聲:“……也不知道是兇是吉?!?/br>一名青巾包頭的少女小聲道:“是吉兆吧。他身邊跟著一只很漂亮的大鳥呢,看樣子像是有祥瑞護佑……”如是七嘴八舌一番,秀才問道:“道長,您看……”常伯寧沉吟少頃,道:“我想去看看他?!?/br>第146章仙人撫頂薄雨連綿時,常伯寧行于狹道之上,在細細的穿林打葉聲中穿過一片松林后,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山中清河,寬闊達百丈,遠眺才能望至彼岸。山林岸邊皆是空空,不見人跡。常伯寧回身看向引路的秀才:“請問……”“道長稍安?!毙悴抛咧脸2畬幧砬?,雙手攏于口邊,朝碧波蕩漾處揚聲喚,“……鶴來!”這是村民們在商議過后的結果。他們決定不可再喚阿虎原本的姓名。一來,人起死回生,且性情大變,顯然不再是先前之人,再以生前之名喚之,總歸怪異。二來,此事玄妙,萬一喚起他物,導致起尸一類的異變,村民們也不知該如何應對。然而,擅自為人取名,也有不妥。所以,若是村民有事喚他,大家會先喚追隨于他身側的白鶴。此鶴溫良,頗通靈性,每每喚它,少年也就知道是在叫他了。果不其然,話音落下,回音尚存,便聞鶴音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