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15
想到宋重釗是個心硬的,直接說,既然這樣就留在國公府伺候老爹豈不是更好?非要跟出去做什么?自家老爹還沒死呢,真要出來,等老爹百年后再說! 氣得侯姨娘哭天抹淚的回去了。 孟氏自然是要留在府里的,房姨娘猶豫了幾日,也跟著出去了,她們人老珠黃,早就不得國公爺的恩寵了,呆在這府里吃穿用度自然不凡,可房氏是個極會看眼色的。 若是國公爺有心念著她們幾個姨娘,想要留她們在府里,又何必說出姨娘愿意就留在府里,不愿意就出去跟兒子住的話來,這態度還不明顯? 更不用說,袁姨娘一說出去跟兒子住,國公爺那邊第二日就從私庫里賞賜了不少好東西,還聽說給了幾千兩銀票呢。 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房氏麻溜的就表態也要出去住。 果然,也得了宋弘的賞賜和銀兩。 只是心頭有些難受,多年的夫妻情分,曾經的耳鬢廝磨,也曾柔情蜜意過,到如今,卻才發現國公爺的冷酷。 當即嘆息一聲,收斂了那點子心思,老老實實的打包行李準備出府去了。 不過半個月的功夫,這國公府里,除了一個未成親的閨女和兒子,其他幾個兒子都被分了出去,也算得上是雷厲風行了。 世人不知宋弘為何如此,就是皇帝也有些意外,將宋弘召進宮里詢問。 宋弘苦笑,只說誰不想看著自家孩子兄友弟恭,和和氣氣,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熱鬧。 可一來他年紀上來了,身體已經撐不住了,怕將來等他真倒下了,宋重錦還在赤城縣,不能回來,這偌大的國公府可怎么辦?總不能等他回來,這國公府就被折騰光了吧? 再者,這次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事情,也給他敲了警鐘,若是將其他幾個兒子還留在府里,萬一滋長了他們的貪心,將來若是做出弒兄奪位的事情來,那豈不是更糟? 倒不如趁著如今他還撐得住,先將這家分好了,到時候就算其他幾個兒子起了心思,也師出無名。 自家世子得性子他還是知道的幾分的,只要幾個兒子老老實實的不做妖,他也能容忍擔待一些。 聽了這宋弘的話,皇帝先是一驚,后來又有幾分不悅,揮手示意宋弘下去后,卻獨自一個人在御書房里關了半日才出來。 聽說事后,皇帝倒是對長春宮皇后和九皇子一脈更加榮寵了些,言談中,又對嫡出多有推崇。 一時文武百官,朝廷內外,倒是都有了猜度不提。 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升官、異常 這都是后話。 最重要的是,皇帝終于騰出空來了。 秦博涵也緊趕慢趕的回到了京城,將兩國簽訂的文書呈了上去。 有秦博涵坐鎮,宋重錦他們的努力下,這兩國文書簽訂的頗為偏向大楚這邊,自然大家都看得出來。 就是那些老狐貍們也忍不住多羨慕宋弘,前頭宋弘因為護駕得力才上下得了封賞,如今這外頭的世子又立了大功。 有這一筆功勞,衛國公世子晉升是指日可待的。 看看人家的兒子,再看看自家的兒子,真是比不得??! 若是以前,恐怕朝堂上還要有那跟宋弘不合的人,在這個時候,尋點宋重錦的不是,或者挑些毛病,總歸要說些不中聽的,下點眼藥。 可如今那菜市口的血腥味還沒散盡,加上朝廷文武百官才經歷了一場清洗,想來都還后怕,哪里還有人敢出個頭?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這個時候正需要這個好消息來一洗正月的晦氣,誰要沒眼色的跳出去,那只怕是自尋死路。 因此,在皇帝說要論功行賞的時候,文武百官有志一同的一起贊同。 朝堂上討論了幾日,這功賞就下來了,秦博涵也升了一級,在顧長卿之后,也入了內閣。 宋重錦則被欽點為西北道巡察御史,從五品。所謂巡察御史,分察百寮,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品軼雖然不高,可權限卻頗為廣重,乃是代天子巡狩。 大事奏裁,小事主斷,尤其是這職位有直達天聽,單獨上奏皇帝的權利,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擔任。 就這個職位就能看得出來,皇帝十分滿意宋重錦,以后要重要的苗頭。 只要他在這西北道巡察御史上好好干上幾年,平穩調回京城,飛黃騰達是看得到的。 這份恩賞一下來,文武百官無不羨慕,這又是一位簡在帝心的人物。 話說這衛國公府父子,咋就這么能呢?衛國公本就是皇帝的心腹,這兒子又得了皇帝青眼。 不說別的,這衛國公世子夫人跟皇后關系更好,若是將來九皇子能榮登大寶,只怕又是幾十年的榮寵了。 一干人羨慕得眼珠子都紅了。 別的那些談判團的人員,只要在論功行賞名冊上的,都得了封賞,大多是官位往上挪動了一下。 就是歷長楠,也破格給了七品的官職,劃入西北道巡察御史麾下。 這個要求是宋重錦跟秦博涵提了一下,主要是說歷長楠的經商才能,開通商道后還需要他帶隊去草原那邊。 難得宋重錦重點提一個人,秦博涵也知道歷長楠本是歷家的九少,后來被逐出歷家,可又跟王永珠合作,還搭上了皇后娘娘的關系,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 自然要賣宋重錦這個面子,在皇帝面前也就略微提了兩句。 皇帝一貫是信任秦博涵的,聽他說得有理,再者歷長楠他也有印象,不用多想就答應了,還特意將他劃到了宋重錦麾下,也是讓他好好做事的意思。 要知道,這做得好,收入多了,一部分充盈國庫,一部分充盈他的私庫,他可是最大的受益者,自然要多多支持才好。 宋重錦這邊消息收到在先,算著路程,恐怕那頒布圣旨的人已經快到赤城縣了,他當然不能走開,所以即使萬般不放心,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王永珠一人過去。 畢竟這事也很重要,說來王永珠這般辛勞也是為了他,他還有什么說的? 萬般不舍得送別了王永珠,張婆子倒是留了下來。 上次相親鬧出來的烏龍,雖然無傷大雅,也就是街頭巷尾大家笑話一陣也就罷了,倒是那兩家子如今都沒臉出門了。 可一是如今雖然入了春,可這春風料峭,時不時陰雨,出門倒是比起冬天更不容易。 張婆子畢竟年歲大了,路上總是有些不方便,王永珠怕一個不慎,若是吹了風受了寒,雖然有她在身邊,可終歸傷身體不適? 好說歹說,勸張婆子留了下來,給她安排了這件事情,讓她在上頭盯著,最后選出人來也要她過目一番,總算是將人給哄住了。 因為不用帶張婆子出行,王永珠只帶著護衛和簡單的行李,也不用馬車,直接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