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69
結束。 而是,從那以后,每年金壺捐一筆銀子給王家族和七里墩,前者用來修繕宗祠,后者用來修橋鋪路。 而且對著大家都說是宋重錦和王永珠的主意,說他們念著家鄉父老,雖然多年不曾回來,可也記掛著。別的也就罷了,七里墩地處偏僻,出門不便,他們想為家鄉盡點心意,每年寄回些銀子來,想請家鄉父老出力,將那山路略微修整些,也免得下雨路滑什么的容易出事。 而金壺自己就表白自己,說他托賴宋重錦和王永珠,在外頭做生意,賺了一點錢,修橋鋪路這樣的大事,他能力有限,可是他也是一片孝心,想著家里如今衣食無憂,倒是不用他cao心。 可是族里的宗祠倒是多年未曾修葺,倒是怠慢了祖宗,所以也愿意出一筆銀子,好生修一下宗祠,為族里爭光云云。 這下子,七里墩和王家都炸了鍋。 七里墩的人,人人都念佛不已,感念宋重錦和王永珠的恩德,要知道,這請人修路,自然是七里墩的老少爺們的事,農閑的時候,多個這樣的差事,那也是多一份收入啊。 再者路修好了,大家出入不就方便了? 要知道,每年都有因為雨雪路滑而失腳跌落山谷丟了性命的人。 不說七里墩,就是這沿路的村莊,得知這個消息的,誰不念著宋重錦和王永珠的好? 王家族里知道金壺要捐錢修宗祠,也是高興的不行,尤其是金壺還許諾,修建好宗祠后,每年的維修費用,他也都包了。 頓時王家族人,對金壺那是交口稱贊,一時金壺的聲望,在王家族人心里,僅次于宋重錦和王永珠了。 王家族長接到信后,第一時間就召開了宗族大會,王永富和王永平自然也參加了。 當眾宣布了這事后,人人都夸王永富養出個好兒子,簡直是王家之光。 王永富卻傻眼了,他沒想到,金壺每年只給他和林氏一人十兩銀子,卻拿出大筆銀子來要修宗祠? 這是啥意思? 想說這不是他的意思,可看著族長還有族人熱切的眼神,王永富再傻也知道,不能亂說話,不然只怕這族里都要對他有意見了。 只憋得臉色通紅,支支吾吾的支應著。 倒是王永平十分高興,覺得金壺在孩子出息了也不忘本,一高興,也說自己捐二十兩銀子出來。 王家族人托賴宋重錦和王永珠的福,如今大部分人家里都還算寬裕,加上有人帶頭,都是王家族人,這重修宗祠也是大事,說不得還會記在族里的族譜上。 因此人人都非常踴躍,也說要捐點心意。 王永富被架在了火上,倒是想不捐,可這話實在說不出口。 也就只得憋屈的說,自家也出二十兩。 王家族長倒是勸他,說金壺已經捐了大頭,他家就不用再捐了。 王永富既然話都出口了,那里能收回? 好不容易熬到了散了會,回到家,氣了個半死。 林氏那邊也知道了消息,雖然也背地里嘀咕了幾句,說什么這兒子白養了,對親娘這么小氣,給外人花起錢來倒是大方。 可她也不敢當著人說,再一想反正自己每年十兩銀子不少,也就丟開手了。 唯有王家大房,知道這個消息后,金罐也趕了回來,一家子對坐著,再傻也知道,這是金壺跟他們生分了,故意做給他們看的。 那全氏才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是不是當初金壺真的遭到了難處? 一語驚醒夢中人,王家大房父子三人這才明白過來,可是已經遲了。 沒過幾日,村里也有些風言風語,大意就是說,金壺寧愿給宗族里這么多錢修宗祠,倒是給家里爹娘那么點銀子,是不是這王家大房兄弟鬧了矛盾? 當著王家人不好說,背地里卻不少人傳得有鼻子有眼睛的。 有人將這話傳到了王永貴耳朵里,他當天就趕回村里,三兄弟聚齊,將王永富數落了一頓。 王永平這才知道這里面發生了什么,也忍不住責怪王永富,當時接到信,怎么就不多想想,金壺這孩子,若不是極為難,怎么會跟家里說這話? 就算家里沒錢,怎么不跟他和王永貴說一聲,多的不說,幾百兩銀子還是能湊出來的,給金壺救個急也行??? 怎么就悄沒聲息的去信倒是責怪孩子了?這事做得也忒不地道了! 兄弟倆將王永富這個做大哥的好生一頓說,讓王永富差點沒臊得鉆地縫去。 尤其是最后,王永貴還說了一句:當年大哥你怨恨娘偏心小妹,曾經跟咱們說,對你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如今看來,你這心也偏到胳肢窩了。 說完,王永貴拉著王永平就走了,他回來還得去族里,自然也要捐點銀子,還得替王家描補描補。 他家金盤如今讀書,將來要考科舉的,這自己的名聲和家里的名聲可不能出紕漏。 因此,王永貴跑到族長家里,跟族長嘮了半日才出來。 王家族長自然知道這里面的厲害,又親自去和那里正說了,過了幾日,這些閑言碎語才被壓了下去。 加上金壺那邊許諾的銀錢也到位了,王家宗祠和修路一并開工,十分的新鮮熱鬧,誰還記得王家大房那點子事情? 事后,人人也都只記得宋重錦和王永珠的好,記著金壺的人情。 一時間,金壺在七里墩和石橋鎮,那真是名聲大振,人人都夸,誰不想自家的后生這般出息? 教訓起自家孩子來,都是跟金壺比,然后越想越氣,再抽自家兔崽子一回。 倒是鬧得十里八鄉的同齡后生,對金壺那真是恨得咬牙切齒的!這別人家的孩子真討厭!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你后悔嗎? 更不用說七里墩了,如今誰不是說起金壺,都要豎起大拇指,只說他有他姑父和老姑的品格,不像是王永富的兒子,倒像是王永珠的兒子了。 都羨慕王家,每一代都出一個頂梁柱一般的人物,王永富這一代是王永珠這個姑娘家,本以為王家這福氣到王永珠也就到頂了。 沒曾想,到了下一代,又養出金壺這樣的出色后生來,不說別的,就金壺這一手,不出意外,幾十年里,這七里墩的后生都比不上。 人人都說,金壺有這般出息,也得虧是跟著王永珠他們出去了,肯定是王永珠培養的好,和王永富是沒啥關系的。 不然,以王永富和林氏這樣的爹娘,哪里能養得出這樣出色的兒子來? 這話傳到王永富耳朵里,差點沒氣背過氣去,先不說金壺做的這事,瞞著他和家里,就說這事辦成了,有了好名聲,不該說是父母教導有方嗎? 怎么都成了小妹的功勞了?感情和他沒關系? 王永富有些不服氣,出門遇到人夸金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