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43
邊也有動靜,似乎從草原王都那邊來了一位貴人,草原那邊昨晚也是鬧了半宿。 一早草原那邊就派人過來傳遞消息,說是雪一停,就馬上開始談判。 宋重錦和秦博涵都知道,恐怕是草原那邊也等不得了,互相看了一眼,神色都凝重起來。 秦博涵語氣還很淡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罷,早日見見他們,老夫心里有個數。若是草原那邊能做決定的人到了,草原那邊有什么打算,也該吐露出來了,倒省得咱們在這邊胡亂猜測?!?/br> 宋重錦點點頭:“既然如此,那下官再去整理一下資料,大人今日先熟悉一下?!?/br> 說著就去將整理好的資料文書,都搬到了秦博涵面前。 這些資料詳盡,將哪一天談判,談判的內容,達成了什么協議,都記錄得很清楚。 一眼看完,對整個談判的流程就什么一目了然心中有數了。 秦博涵眼睛一亮,別的不說,這個談判記錄倒是讓人耳目一新。 若是這法子能在平常辦公中使用,倒是可以省卻不少功夫。 不然依照以前的那些法子,想查閱個檔案什么的,累得半死。 不過此刻不是問這個的時候,秦博涵將這事記在了心上,又指著幾處詳細問了幾句,見宋重錦回答得條理清楚分明,可見是這談判的事情,他都親歷親為,并沒有半點馬虎。 心中自然是欣慰的,越看宋重錦越是順眼喜歡。 因為秦博涵即將第一次參與到談判中,出行的規格,還有好些都要變動。 這些自然都要由宋重錦去安排溝通。 等宋重錦忙活去了,秦博涵的親隨才進來伺候。 見秦博涵難得神色輕松的樣子,倒是一怔,他跟在秦博涵身邊多年,從他剛發跡之日起就追隨著,最得秦博涵信任,自然知道自家老爺,平日里不僅是在朝堂上不茍言笑,就是在日常生活,也是一貫嚴肅不容易親近的。 可對這位衛國公世子卻不知道怎么的,入了自家老爺的眼。 幾年前,這位衛國公世子才剛被認回來,就能得老爺親眼,親自提點。 如今更是看這位宋大人,比看自己親兒子還高興。 若不是這位親隨知道自家大人一貫持身清正,都要懷疑這位宋大人是不是自家大人流落在外的骨rou了。 多年的心腹,那位親隨看秦博涵難得松快,猶豫了片刻,才道:“小宋大人辦事果斷利落,行事也謹慎,比起咱們府里的幾位少爺,倒是更有幾分老爺行事的風格——” 秦博涵先是一笑,然后才看了眼那親隨,淡淡的道:“你跟著老爺我多年了,也是辦事老成的,別到老了,說錯話,辦錯事,站錯隊,一輩子的體面都沒了?!?/br> 那親隨后背一緊,立刻收聲斂氣的低下頭:“是!小的明白了!” 秦博涵心中暗自嘆口氣,不知道怎么的,羨慕起遠在京城宋弘起來。 正是同人不同命,宋弘這種拋妻棄子的人,雖然其他幾個兒子不成器,可偏偏老天偏愛,還能有宋重錦這樣的兒子繼承家業。 他前半生孤苦,后半輩子厚積薄發終于功成名就,不忘記當年的恩情,娶了當年幫助過他的一個平常人家的姑娘為妻,生下的孩子卻資質平平,不管他如何悉心教導,多少資源傾瀉上去,前年自家老大才勉強搭上個三甲的尾巴。 背后多少人笑話? 可作為一個老父親,能如何?他只能努力在朝中多結些善緣,將來就算他退下去了,也能留下幾分人情,讓自家兒子的路走得順些。 而如此對待宋重錦,除了是因為齊大學士的恩情,自然也是因為看得出宋重錦非池中之物。 如今示好,將來宋重錦飛黃騰達之日,看在今日的情分上,自家那幾個孩子,只要不出大錯,想來也能平平安安混一輩子。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那個老頭是誰? 秦博涵也很無奈,入朝為官越久,就越知道,像他這種寒門出來的,能到今天這個位置,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他當年恰逢當今陛下,對那些老勛貴們不滿,覺得他們權利過大,想要提拔寒門之子來對付那些勛貴,而他就是被挑中的那一個。 而他也沒辜負陛下的期望,他知道自己若想真能在朝上有出頭之日,就只能做陛下手中的那把刀。 他,朱浩然,還有陳文柏,雖然跟隨陛下的時間不一,都深得陛下信任,都是同樣的原因。 別看他們現在深得皇帝信重,可若真有一天,需要將他們推出來的時候,想必皇帝也是不會心軟的。 而那些勛貴們,就算皇帝想要削弱他們,還要不動聲色徐徐圖之,也怕動作太大,引起那些勛貴們不滿,聯合起來。 入朝這么多年,見識過太多,捫心自問,他也有野心,想讓秦家也能屹立不倒,綿延下去。 而不想曇花一現,他一致仕后就人走茶涼,就此湮滅。 所以,他這些年,就在琢磨,如何能在忠心為皇帝辦事的同時,為秦家尋求一條后路。 只是一直找不到好的時機。 而宋重錦的出現,就讓他終于看到了希望。 秦博涵如今自家兒子雖然不爭氣,可娶的兒媳婦卻是知書達理名門之后,如今已經生了一個孫兒,不過才兩三歲,可看著還算頗有天資,起碼比他爹要強些。 他再辛苦辛苦,將孫兒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只要他能再堅持到孫兒長大成人,到時候秦家就后繼有望了。 這番打算,都只在他心里,也就只含糊在老妻面前提過幾句。 秦博涵這老妻,因為出身不夠,雖然后來跟著秦博涵水漲船高,可她因為最開始秦博涵官職不高的時候,外出應酬受過些閑氣。所以后來就不愛跟人打交道,也不愛應酬。 即使后來秦博涵身居高職,大部分人見到她都要笑臉相迎,她卻怕了,只呆在家里。 因此眼光就有些短淺,見識也有限的很。 尤其是娶了這么個高門媳婦后,自覺拿不起做婆婆的款來,處處避讓。 又加上那兒媳婦確實能干,進門后,那管家權就被秦博涵的老妻交了出來,沒幾個月就管理的順順當當的。 秦博涵的老妻越發就自卑,不僅不能拿出當婆婆的款來,反倒事事都聽從兒媳婦的話。 若不是秦博涵壓著,那兒媳婦也還算賢惠,只怕這秦家后宅就要鬧出婆婆小心翼翼像兒媳婦,兒媳婦大大咧咧像婆婆的笑話了。 可今兒這心腹親隨這么一句,讓秦博涵倒是警醒了,這兒媳婦的心也大了。 他身邊的親隨,一貫是極有分寸的,秦家上下,除了他,也就唯有那老妻讓這些親隨敬重聽從幾分。 可老妻雖然見識有限,卻一直信奉女主內男主外,男人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