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93
勸了易師爺兩句,這般年紀了,也該好好保重身體,哪里能這般自苦? 子女又不在身邊,一個姨娘還七病八歪的,不僅不能服侍,還要分出人手去服侍她,這又是何苦? 又說家里到底還是要有個當家主母的好,若是有個當家主母,就算姨娘病了,也不至于亂糟糟成這樣,做主人的連口熱飯菜都吃不上吧? 就算對原配夫人一往情深,可這也去了十幾年了,孩子也都養大成人成家了,自己也年紀大了,該找個知冷知熱的,老了也好做個伴不是? 當今的社會主流,男人喪偶后,如果不續娶個妻子,就算身邊有十七八個小妾,那也叫單身沒人照顧。 更何況易師爺身邊這個姨娘還真是個擺設一樣的人物。 所以顧長卿勸的也是正理。 易師爺也是順口,說他這般年紀的人,都土快埋到脖子的人了,若是娶個小姑娘,豈不是害人家一生么? 再說了,像他這樣人,那種沒經歷過世事的小姑娘,哪里能入他的眼? 可若是有閱歷,知世情明事理的年紀大的婦人,要么是人家家里的夫人。 就算有那孀居的,要改嫁也是件麻煩的事情,涉及到雙方子女,家族,更是說不完的麻煩事情。 他這么大年紀了,子女都已經成家立業,不用他cao心了。 真要娶個妻子,自然也是希望兩人能安安心心過兩天清凈日子的,而不是想著三天兩頭鬧騰個沒完的,他可不是年輕人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倒不如他獨自一人落得清凈自在的好。 倒是這句話,讓顧長卿動了心思。 顧長卿是知道自己這個朋友的為人的,雖然在公事上手段頗多,可私事上,尤其是兒女情長上,還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 不說別的,當初他的原配夫人,聽說也并不是兩情相悅,而是機緣巧合,不得不娶。 可成婚后,他對這位夫人也是頗為尊重。 就算是納妾,也是那位夫人主動將自己的貼身丫頭送上的。 等那位夫人去世,臨終留下遺言,讓他好好照顧兩個孩子,別讓后來人欺負了,他也就老老實實的,干脆不娶了,直到將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以男人看男人的眼光,易師爺這樣的,已經算極為罕見了。 本來顧長卿是想不到這上面來的,只是前幾日,顧家老夫人念叨,說幾個兒女,如今就連一直最cao心的老幺顧長卻都成親了,都是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唯獨想起苦命的女兒,說來還是她最可憐,堂堂一個大小姐,卻淪落到嫁給一個鄉下漢子當繼室,如今還成了寡婦。 兒子都不成器,只能跟著閨女和女婿過日子。 別人都一家子夫妻齊全,唯獨她,能依靠的就是閨女。 說起來自己這閨女年紀也不算大,性子又爽利,偏偏命苦,身邊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 念叨得顧長卿也覺得,自己妹子忒命苦了。 若是當初沒有出事,她留在顧家,如今只怕也是高門大戶的主母,被人當老祖宗供著呢。 哪里像如今,兄弟姐妹四個里,他們兄弟仨都夫妻恩愛,唯獨這個妹子一個人? 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留條狗命行不行? 可顧長卿也知道,如今這世道,雖然不攔著寡婦再嫁。 但是再嫁能嫁個好人家的,那真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此刻聽了易師爺這句話,倒是讓他眼前一亮。 易明仕這人,自己再了解不過,家里人口簡單,就算有個姨娘,跟沒有一樣,真若是妹子介意,到時候放到莊子上去養老,也就不妨礙了。 再者,易家那兒子外放,女兒雖然嫁在京城,可也不過是個小官宦之家,到時候肯定不敢在自家妹子面前拿喬。 更妙的是,若是真能撮合兩人,妹子就能嫁回京城,一家人就不用分離了。有個什么他也能照應得到,自家親娘若是想妹子了,也能隨時看到。 越想越覺得這可真是好主意。 不過顧長卿不是那莽撞的人,心中雖然動心了,面上卻不顯。 等回家后,先跟顧家老夫人商量。 顧家老夫人一聽,頓時動了心,雖然有些嫌棄易明仕到底身份低了些,不過是個舉人,又有了兒子女兒,嫁過去又是給人做后娘。 可到底自家閨女也是嫁過人,兒子女兒一堆的,也沒得挑。 再聽顧長卿將易明仕的條件一說,那先有五六分肯,如今就有七八分愿意了。 母子倆合計了一番后,顧長卿才又找了機會,跟易明仕將這意思和打算半吐半露的說了。 當然他也沒瞞著易明仕,將張婆子的身世,還有家里的人口情況,也都說了。 最后只說,自家這個妹子,雖然流落到了鄉下,可除了性子潑辣了些,口舌伶俐了些外,倒是個極明事理,極有主意的人。 易明仕雖然一直閉門謝客,可就算他不知道張婆子,也知道這定國夫人啊。 這顧長卿的妹子,可是這位定國夫人的母親啊。 只這一條,易明仕就心動了。 當下也就半推半就的透露點意思,覺得可行,就是怕張婆子看不上他,或者定國夫人不樂意。 顧長卿倒是沒敢大包大攬,只說,自己妹子如今正好跟她閨女和女婿在赤城縣,此次他跟顧子楷前去的云中縣,就是那位外甥女婿推薦的。 若是他真有心,借著這次機會正好能見見,若是有緣,那就再好不過了。 易明仕也就明白了。 所以這次到了赤城縣,易明仕那日借口說是勞累了,先被安排在縣衙歇息。 在縣衙里一切都被安排得妥妥當當的,他故作隨口一問,才知道,這都是宋大人的夫人和家里的老太太安排的。 這老太太是誰,自然不言而喻。 第二日,就跟著顧子楷拜見了張婆子和王永珠。 易明仕本就不是貪好美色的人,只是他本來以為顧長卿的妹子,在鄉下那么多年,肯定很顯老。 結果一見,居然比同齡人看起來還年輕精神。 不說別的,就是他家那個老姨娘,年齡大概和張婆子差不多,還被人伺候著,卻看著比張婆子還老上十來歲的模樣。 再聽張婆子說話爽利,吩咐人做事也痛快,宋大人一家上下,都十分尊敬她。 易明仕心中就有了幾分愿意。 尤其是到了云中縣以后,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宋重錦雖然給了幾個人,可那都是保護他們安全和外頭辦事的。 這每天前面忙到飛起,晚上回到后院,連口熱茶熱飯都撈不著,就越發懷念起在赤城縣的那幾日。 因此,接到赤城縣寄過來的信件,說是張婆子想養豬,易明仕就格外的熱心。 又聽說張婆子她們母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