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57
還沒等他回過神來,就被雙臂反扣在身后,臉被一雙大腳丫子給踩在了地上。 踩著他的那個侍衛,估計是個常年不愛洗腳的,隔著靴子,都能聞到一股子腳臭味。 薰得郭緬,本還想再喊兩句,一張嘴,就被這腳臭味給薰得眼淚直流,直反胃惡心,干嘔不已。 又有旁邊的侍衛,不知道從哪里掏出一雙起碼半個月沒洗的襪子,放地上都能自己個站起來的那種,塞進了郭緬的嘴里。 郭緬眼睛一翻白,直接給薰暈過去了。 如此這般倒好,省卻了侍衛好一番體力。 他們沖著王永珠行了禮,將郭緬倒提著腳,給拖了出去。 過門檻的時候,郭緬的頭撞在門檻上,哐哐著想,聽得旁邊的幾個官員都忍不住牙酸。 郭緬被拖了出去,屋子里鴉雀無聲。 司農的幾位官員,見識到了王永珠的兇殘后,噤若寒蟬,誰都不敢再做聲。 還是王永珠直接道:“既然郭緬郭大人有了間者的嫌疑,想必是不能再管事了??蛇@麥種運回去的事宜,也刻不容緩,幾位大人要不商量商量,拿個章程出來?” 幾位官員戰戰兢兢的表示,一切都聽定國夫人的吩咐,萬萬不敢有其他意見。 王永珠臉一板:“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聽我的做什么?” 幾位官員沒法子,縮到一邊,小聲的商量了一會,終于拿出了個說法。 這些優良的麥種,自然還是要帶回京城去的,不過他們也不能白白拿走。 有兩個方案,一是他們以司農部門的名義,給王永珠打個欠條,到時候以市價折算銀兩給王永珠。 第二個法子,就是到下半年轉運軍糧的時候,他們連本帶利送若干斤麥子到赤城縣,由王永珠接收。 說完兩種方案,幾個官員都小心翼翼地看著王永珠。 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喜事 王永珠淡淡的點了個頭:“你們看哪種方法合適,就哪種吧!” 倒是十分的好說話了。 對王永珠來說,確實,這幾千斤麥子她給得起,也舍得。 只是,如今的情況卻不允許她這般大方。 直白點說,若是她真將幾千斤麥種捐獻給了朝廷,這又是大功一件。 讓皇帝拿什么封賞? 朝堂上官員那么多,對衛國公看不順眼的就不知道有多少。更有宋重錦如今雖然只是個赤城縣縣令,等到商道開通,由宋重錦負責的時候,那只怕就是捅了馬蜂窩。 這可是塊人人惦記的肥rou,豈能讓宋重錦一個人得了這般功勞去。 到時候,那些人,為了自己,為了自家后代,只怕都會如野狗一般圍上來撕咬。 cao作一番,讓百姓知道這增產的法子是自己試驗出來的,麥種是自己捐的。 這等好事,普通的老百姓知道了,只會感激不盡,說不得日日誦念恩情。 然后在適當的機會,捅到皇帝面前。 在有皇帝的時代,下面的臣子的名望比皇帝還要高,可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衛國公宋弘,曾經掌握兵權,如今雖然將兵權交回了,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真要尋不死,衛國公難道就沒有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哪里經得起細查? 更何況,就是真沒事,若皇帝動了疑心,想讓你有事,有得是辦法。 到時候,皇帝一動心思,下面那些人,個個都體察上意,不用皇帝多說,他們就會參宋重錦和自己,和皇帝爭功! 這可是天大的罪名!到時候可就說不清了。 你若說自己沒有,這些人就會問你,既然不是要和皇帝爭功,為何要在民間宣揚自己的功勞? 因此,王永珠寧愿讓人覺得她貪圖錢財,胸無大志,婦道人家只知道蠅頭小利,也不愿意讓皇帝猜忌。 古往今來,多少良臣名將,都是因為被猜忌,而下場凄慘的? 她又不傻,為何要自尋死路? 此刻她的態度擺出來了,反正不管是錢也好,糧食也罷,都不能占她便宜就行。 她也用不著跟這幾個小官員一般見識,若不是那個郭緬顯而易見的心懷惡意,她真用不著動?!?/br> 見那幾個官員,還面面相覷,不敢相信的樣子。 王永珠也懶得跟他們多說,只揮手示意他們下去準備去。 這么多糧食,要調運回京城,不是簡單的事情,得先雇人,還得安排船只。 也不知道那些送他們來的官船都回去了沒有,若是沒有回去,倒是好說,那些護衛也正好護送他們和糧食一路回去。 這還得去問問宋重錦去,當初都是他安排的,自己倒是沒管。 那幾個官員哪里還敢跟王永珠對著看,說讓他們出去,他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麻溜的就跑出去了。 連郭緬都沒人敢去多問一句,生怕多問了,將自己也給拉去跟郭緬作伴了,那可劃不來。 王永珠想了想,讓人去宋重錦那邊問,當初送她們一行人到赤城的官船和護送的官兵現在在哪里? 沒一會子,那人就回來回稟,說是大人將他們都安排在臨水城的驛站里,是不是夫人有什么吩咐? 王永珠心里有了數,讓那人下去了。 到了晚間,等宋重錦回來,王永珠自然就和他商量起,如何將司農的官員和糧食送走的事情。 宋重錦早就考慮到了,那些官船也就罷了,還有那么多護衛,要說是護送王永珠的安全,有他的手下,再不濟還有衛國公府的侍衛和親兵,怎么也動用不到朝廷的官兵。 可皇帝這么安排了,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的。 宋重錦一看司農的官員,心中就明白了,恐怕是皇帝要將這些麥種給安全的運送回京都去。 這事情,別人最好別插手。 因此,他在臨水城安排這些官兵暫時在驛站住下的時候,那些官兵從善如流的答應了,他心里就更有底了。 這倒好安排,他明日起,讓人給那些官兵送信,讓他們提前一日準備好。 這邊,將幾千斤糧食裝上車,再運到臨水城,只怕也要兩日功夫。 得調運馬車還有民夫,才能辦成。 這調運之事,因為此地經常轉運軍糧,倒也不是什么難事,只安排下去就是了。 司農的這攤子事情,只要平安將這些人和糧食送上船,就和他們無關了。 至于郭緬,聽了王永珠的處置,宋重錦自然也是沒異議的。 不僅如此,他還連夜寫了一封奏折,將郭緬包藏禍心一事寫進折子里,又寫了一封密信,傳回衛國公府,讓宋弘查一查這郭家的底細,背后的人是誰? 這事明顯不止沖著宋重錦而來,而是沖著衛國公府而來。 他和郭家人在郭緬之前,素未謀面,當初在京城的時候,他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