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5
要不給他兒子也求個恩典,這才是常理??? 用得著折騰半天,就給兒媳婦請封一個屁用沒有,就光名字好聽的誥命夫人? 就是他腦子進水,也干不出這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事和宋弘還真沒啥關系。 只不過,這各有各的派系,就算心里明白,可為了己方的利益,自然要咬死了宋弘。 尤其是齊國公王家,還有阮家派系的人。 宋弘也不是吃素的,他身后自然也有人維護辯解。 爭辯到最后,差不多就要擼起袖子打起來了。 這個時候,皇帝才站了出來,將一個折子丟下來,讓人當堂讀出來。 這個折子,自然是宋重錦的那個小麥增產的折子。 折子上說,經過三年的試驗,畝產能增加多少多少。 一石驚起千層浪,滿朝文武都驚呆了。 要知道,就算如今大楚盛世,普通的老百姓,風調雨順的豐年能混個七八分飽,就已經是極難得了。 若是遇到那年成不好,或者天災什么的,流離失所,流民千里都是常有的。 如果真如這折子上所言,這以后百姓能吃飽肚子,大楚的國力也能增強不少。 和這等利國利民的大事一比,先前爭論的那點子一品誥命夫人的事情算個屁??! 已經有心思活絡的,開始琢磨,怎么從這件事情里撈好處,讓自家兒郎去沾光鍍金了。 等到折子一念完,所有的人都有志一同的將方才的事情丟到了腦后,先前擼起的袖子也不用再擼一遍了的,深吸一口氣,蓄足了體力,開始下一場。 一時從民生,到國家利益,到皇帝的聲望,各方面都被人分析得頭頭是道。 總歸就是一個字,這乃是天大的喜事,好事! 乃是楚國之福!百姓之福!陛下之福!盛世之兆! 更有那拍馬迎奉之人,將這說成是上天對皇帝的認同和賜福,寓意著當今乃是不世出的明君云云。 還有比較冷靜的人提出,此事是不是真的?不會是有人好大喜功的噱頭吧? 更有人就提出來,這上折子的是誰?封地在哪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要不要朝廷派人去親自查看一番? 若真有此事,也好叫大司農派人去學習試驗一番,確認無誤后,然后再舉國推廣!造福百姓社稷! 一直默默在一旁聽著,沒有發表任何語言的顧長卿眉毛一挑,知道今天的重頭戲來了。 果然,皇帝掃視了一下全場,才輕輕頷首,示意身邊的人,將那折子最后一點念完。 聽到臣赤城縣令宋重錦敬上后,頓時滿朝堂鴉雀無聲,文武百官都如同被掐住了脖子,半點聲音都發不出來。 皇帝這才慢條斯理的開口:“赤城縣令宋重錦上奏,說此法,乃是他夫人,衛國公世子夫人在赤城縣任內,于郊區自購的莊子內,試驗了三年才成功?!?/br> “這次衛國公世子夫人進京,就是為了獻上此利國利民的良方。又因緣聚會的救了皇后和九皇子的性命。這等功勞難道還不配得封定國夫人?” 這話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甩在了方才指著反對的官員臉上。 他們就算再無恥,心中再有各種打算,也說不出王永珠配不上這功勞的話來。 不說救了皇后和九皇子的性命的功勞,就只這小麥增產的法子,就足夠得封定國夫人了。 這哪里是厚賞?這是人家應得的! 一時,整個朝堂除了皇帝的聲音,再無人敢說話。 也有人回過神來,知道皇帝是故意來這么一手,就是為了敲打他們。 頓時心中一凜,都訕訕然的低下頭去。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啟程 后來還是秦博涵站了出來,帶頭請罪,打了個圓場,算是給了文武百官一個臺階下。 加上皇帝也并沒有真要借著此事發作的意思,也就意思的意思的揭過去不提了。 只留下話,說不日就會將這小麥增產的法子,轉到大司農那邊,今年因為已經錯過了最開始的時機,不過大司農那邊可以派人到赤城縣去考察一番。 大司農領命,心中激蕩不已。 若真此法無誤,有這一功勞,他將來也能在史書上記上一筆,這輩子也就值了。 心下打定了主意,一下朝,就湊到了宋弘身邊,打算先好好跟宋弘聯絡一下感情,將來派人去了赤城縣,那衛國公世子看在宋弘的份上,恐怕也不好藏私不是? 宋弘本人都還是懵的。 關于這小麥一事,他是真不知情,隱約那邊雖然傳回來了消息。 可也只是說張婆子母女經常去郊區莊子里,偶爾還親自下地云云。 他還以為,這不過是張婆子母女上不得臺面的習慣,就算如今當了人上人,也改不了這泥腿子的氣息。 哪里知道,他們這是憋著大招呢! 若早知道這個,他怎么會允許宋重錦居然用這個給王永珠謀取了一品誥命夫人的封賞? 有這等大功勞在手,若是放在宋重錦自己身上,那這輩子,躺在這功勞簿上就可以了。 衛國公府也能借著這個東風,說不得還能再往上走上一走。 可如今呢?這敗家兒子!多好的機會啊,居然就被他們這么浪費了! 要說全場誰最難受?不是跟宋家不合的王家和阮家人。 而是宋弘!簡直是心肝脾肺腎都是疼的! 黑著臉,全身散發著莫挨老子的氣息。 偏大司農還這么沒眼色的撞了上來,滿口都是夸耀宋重錦夫妻的,聽得宋弘很不的吐血三升。 顧長卿在后頭見了,也忍不住為宋弘掬一把同情淚。 當爹當成他這樣,也忒慘了些! 此刻顧長卿回憶起宋弘的臉色來,都覺得心情頗為愉悅。 再看一眼王永珠:“如果不出意外,等你們回赤城縣,恐怕大司農那邊會有人跟著一起去!還有開通商道,朝廷這邊看估計會先私下派人手跟著去赤城縣那邊考察監督?!?/br> “到時候你們一起回赤城,也安全些!如今你風頭正盛,等小麥增產的消息傳開,這幾日,不說你們宋家,就是顧家,恐怕也不得清閑了?!?/br> “你們還是早些離開京城為妙,這幾年就不要回來了!踏踏實實的在那邊好好做事,等下半年,如果情況允許,我會讓子楷也去你們那邊歷練一二——” 王永珠立刻明了,這是要讓顧子楷也下放了。 “舅舅放心,我心里有數!” “罷了,時候不早了,你也該回去了!別的話我也不多說,只記得謹言慎行,越是這個關鍵時刻,越是不能大意。如今有這個小麥增產的事情在前頭擋著,開通商道暫時還不會有那么多人注意到,等那些人回過神來,你們那邊也該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