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92
方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如同顧長卻和卓蝶這般,定下婚事之前,彼此見過,將話都說清明明白,知道自己要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不會有太多的期望,也就不會有失望。 婚后雖然不太會親熱稠密,但是能相敬如賓,彼此尊重就已經難得了。 顧家大夫人倒是覺得,這一對如果一直能保持這樣,也未曾不是兩人的幸事。 這世上多少癡男怨女,多少夫妻,哪能都如小姑子家的永珠和重錦那般,情投意合的? 不都是這樣,湊合著過了一輩子么? 張婆子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她若真有選擇,會愿意嫁給王老柱給人當后娘嗎? 不也是情勢所逼么? 她不過是心疼顧長卻這個幼弟罷了。 王永珠聽了,自然知道張婆子的心思。 卻也只好勸她:“娘的擔心,我們都明白。只是這人是三舅舅選的,自然有他的考量之處。三舅舅行事自然有他的道理,更何況,這娶妻是要跟三舅舅過一輩子的,他自己覺得好就行?!?/br> “娘雖然是一心為三舅舅考慮,可娘畢竟不是三舅舅本人。您覺得好的,也許三舅舅并不需要呢?” “以后娘這話休要在三舅舅和三舅母面前再提。娘是知道舅舅的為人的,若是他聽說您這般擔憂,不看好卓家姑娘,說不得真能做出毀了婚約,找給您老人家看得入眼的姑娘的事來。那豈不是害了卓家的姑娘,也害了舅舅?” “更何況,就是顧家,也是人多口雜。萬一有人起什么壞心思,將娘的一片擔憂之心,給傳變了味,說您看不上三舅母,那可怎生是好?”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劍指二房 這倒是提醒了張婆子,回過神來,輕拍了一下自己的臉:“我都老糊涂了!還是閨女你提醒的對!” 一邊后怕,還好她這點小心思,只在顧家大夫人面前流露過。 以顧家大夫人的為人,自然不會泄露出去。 不然,若真是被老三那頭犟牛知道了,說不得真會干出退婚的事來。 到時候她豈不是成了罪人? 連念了幾句佛,張婆子才平復了心。 “閨女你說得對,你三舅舅在外頭走南闖北這么多年,見過的世面可比我這個鄉下婆子多。他能看中那卓家姑娘,肯定有他的原因。我要是多插手,倒是不好了!” 一面又笑:“往里我還說,我是不會做那惡人姑子的,卻不妨,一個不小心,差點就做了那戲文里遭人罵得姑子了!” 王永珠就哄她:“娘這般明事理,怎么會呢?如今大舅母心里不知道多喜歡娘呢!您這般,可是世上頂頂通達理的小姑子了——” 哄得張婆子眉開眼笑的,這事也就揭過不提了。 母女相聚的子,就過得飛快。 很快就到了月底,顧家那邊已經幾次打發人來接張婆子回去了。 尤其是顧長卻幾次帶話,說有大事要說,讓張婆子回去做個見證。 張婆子不知道是什么事,但是看顧長卻這般催了好幾次,想必也是極為重要的事,只得母女分別,各自回了顧家和宋家。 原來這越快到了成親的子,事就越多。 上頭有顧家大夫人掌著,安氏和樓氏幫忙打下手,以往顧家經常舉辦宴會,喜宴也都是有舊例在,倒是不難辦。 顧長卻那邊的院子已經整修一新,新娘那邊已經將合著屋子打出來的家具,搬進去歸置整齊了。 雖然不是黃花梨紫檀之類的名貴木料,可也是一水的酸枝木的,亦是難得了。 而且雖然是顧家大夫人幫忙持,可一應的銀錢流水,都是走顧長卻那邊的帳房,并不占公中的便宜。 顧家大夫人倒是提了幾句,只說大頭顧長卻那邊走,有一些這邊府里本來就有點,拿過去用就是了,一家人,不用這般外道。 顧長卻推拒不得,心中卻有了打算,只是有些事自然要當著大家都面說開才好。 才幾次催著張婆子回來了,第二,就當著一家子大大小小的面,直接將話給說開了。 先是謝過了大哥和大嫂的一片心意。 然后才義正言辭的道,俗話說的好,親兄弟明算賬。 既然三房早就已經分家了,不能因為還住在一起,仗著大哥大嫂大方不計較,做弟弟的就能厚著臉皮占便宜個沒完。 先前是他沒成親,這一個人所用不多,他也經常不在府里,厚臉皮受了大哥大嫂的恩惠也就罷了。 可馬上就要成親了,總不能還占著哥嫂的便宜沒個夠吧? 先別說早就分家了,這多占多花用的,就是哥嫂留給侄子侄女的,他們多占一分,將來這侄子侄女豈不是就少得一點? 只有做長輩的給晚輩東西的,哪里有長輩這般占晚輩便宜的? 更何況馬上他就要娶妻進門,不先定好規矩,將來新娶進門的妻子誤會了,還當是公中一樣,讓哥哥嫂子怎么辦?豈不是鬧了笑話? 再是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那也是弟弟meimei沒成年,兄長和嫂子負擔是應該的,可現在他們這做弟妹的都快抱上孫子了,還啃著兄長嫂子,成何體統? 男兒在世,頂天立地!自己的妻小自然要自己養活!若是都托付給別人,豈不是愧為男兒? 一席話說得二房的顧子杭和樓氏,頓時又羞又臊,面紅耳赤,一時恨不得鉆地縫去。 全氏雖然子古怪,可顧長卻這話,已經說得不能再明白了,就是裝傻都裝不過去了。 只是她一貫是擔不起事的,只看著顧子杭夫妻。 顧子杭只覺得今簡直是公開處刑!在場都不是傻子,這話雖然是顧長卻說出來的,可劍指的確是二房。 可確實二房理虧??!這些年,他也知道,按理說,顧家分產沒分開住。加上他們兄妹打小都是在大房這邊長大,伯父和伯娘待他們跟親生的沒兩樣。 他們也就習慣了如此。 再者,每年爹娘還會往公中交一筆銀子,作為他們二房的常開支費用。 顧子杭也就覺得一家子,不用計較這個。 樓氏剛嫁進來的時候,也曾試探著跟他提醒過,說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他當初怎么回答的?他說,大家都是一家人,伯父和伯娘都不會計較這些,讓她別一天到晚盯著這些細枝末節,平里多孝敬伯娘就是了。 可今天三叔這番話,徹底將那層溫的面紗給撕破了。 可不是,他們養在伯父和伯娘這邊,從三歲開始,到后來讀書進學,再舉業成親,到如今孩子都好幾個,大的也快七八歲了。 這么多年來,伯娘對他們一視同仁,大房三個兄弟有的,他們也都有。 還有三個meimei,衣裳首飾,胭脂水粉,出嫁的添妝,樣樣都是真金白銀。 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