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07
適應,也好在旁邊提點一二的意思。 王永珠點點頭,示意他起來了,姚大十分上道的就上前攙扶起那小吏,順手就往他手里塞了一錠銀子,嘴里說這是夫人賞的。 那小吏一捏手心的銀錠子,起碼有一兩多,頓時又驚又喜。 說實話,他們這一等的小吏,俸祿不多,這一兩多銀子的打賞,實在是筆大數目了。 當即越發殷勤恭敬起來。 一時,宋小未他們已經將行李往院子里搬了,那小吏忙招呼那幾個初始的婆子和丫頭也上去幫忙。 姚大見這幾個婆子和丫頭,膀粗腰圓,十分健壯,本來到嘴邊的拒絕之詞就吞了下去。 雖然行李多,有那馬車夫幫忙,再加上姚大他們,還有婆子和丫頭,倒是很快就將行李都搬了下來。 姚大跟那馬車夫老把式結了帳,看著人走了,回身就請示王永珠這房子怎么安排。 王永珠和張婆子已經趁著這個空檔,將這兩進的院子都給打量了一遍。 這前頭院子空蕩蕩的,留下的家具也都是粗笨不怎么堪用的。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安排 倒是后頭一進院子,才略微看得入眼了。 這后一進院子,有正房,東西廂房,還有倒座房,在正房后,居然還有幾間后罩房。 院子的東側,還有一排群房,是丫頭婆子們住的地方。 還有一個小廚房,雖然不大,可里頭灶臺,鍋、還有櫥柜色色都是齊全。 院子的還搭了一個葡萄架子,雖然此刻葡萄葉子都已經枯黃了,倒是還掛了十來串打著白霜的紫葡萄。 院子兩邊放著兩口大水缸,水缸里以前應該養過魚和睡蓮,如今已經只剩下半缸泥土黃沙了。 還在廊下栽種了幾顆樹,王永珠大致看得出來,有臘梅,有紅楓,還有兩顆紫薇和一棵桂花。 地上栽種著蔥蘭和韭蘭,墻邊還爬了半墻的爬山虎和爬墻梅。 院子中間,也是用青石鋪了一條十字的甬路。 在院子的角落里,還有一口小小的水井。 見王永珠看過去,有個粗使婆子就大著膽子道:“這口井可是難得的甜水井,在咱們這地界,打井難,出水也難,一般都是苦水井,洗洗衣服還行,可這苦水卻連牛馬都不喝?!?/br> “咱們縣城當初要建養馬場,聽說那大將軍選了好多地方,最后在咱們縣城發現了一條水脈,才將位置確定在了咱們縣城。還讓官兵一口氣在咱們縣城打了十幾眼水井。托他老人家的福氣,咱們這一縣城的人可比別處的人好過多了?!?/br> “我嫂子的娘家那邊,隔著咱們幾十里外,一個鎮上就一口甜水井,精貴得很,誰家要用這甜水,還得出錢買,聽說一文錢一擔呢。也只有那些家里有錢的老爺太太們,才會去買水吃?!?/br> “像我嫂子娘家這樣的人家,也就逢年過節,才會去買上一擔,也算甜甜嘴了?!?/br> 聽這婆子說得可憐,偏偏她卻一臉習以為常的表情。 王永珠忍不住問:“那她們平日里用水怎么辦?” 粗使婆子見王永珠感興趣,忙巴拉巴拉的都說了。 原來這西北這一塊,除了岐水城因為城外有一條江川流不息,所以不缺水外。 大部分都是缺水的,春末夏初還好,老天賞臉多下幾場雨,河溝里還能蓄點水。 一般家庭也都會有一口水窖,在雨季里,在水窖里存滿夠一年用的水。 平日里都要省著點用,畢竟一家子吃喝洗漱,還有澆灌家里的菜園子,家里養了牲口的,還要預備牲口的飲用水,都要精打細算著來。 如同甜水井,這可是極為稀罕的,難怪那幾個婆子丫頭,看著這甜水井,滿眼都是羨慕呢。 “那咱們縣城的人呢?平日里也是雨季存儲一年用的水?不是有大將軍打了十幾口水井嗎?”張婆子也忍不住問。 她自問也是苦日子熬過來的,七里墩雖然靠山,可村子邊就是一條河,就算十分干旱的時候,家里也有水井,還真沒聽過這樣的缺水過日子的。 旁邊的丫頭婆子,見張婆子和王永珠態度和氣,膽子也都大了。 紛紛說起來。 原來,當初雖然在縣城里打了十幾口水井,可大將軍也定下了規矩。 每家每戶,也就只能打一擔水回家去用。 就怕這些縣城的百姓,因為有了甜水井,就撒開了用。 影響了馬場的用水,要知道,探尋這條水脈,可是為了建立馬場,養馬所用。 給縣城多打這么些水井,也不過是順手為之。 不過縣城的百姓都已經感恩戴德了,當初沒選定赤城縣建立養馬場的時候,因為這地界三面都是丘陵,可是沒一口水井的。 因此,這赤城縣還有一個別處都沒有的差事,專門管這十幾口水井。 那些水井也都會在上面蓋上一個小屋子,有人專門看守著,一口井附近的人家,每家都會發一個牌子,有牌子才會允許你打水。 平日里,每家每戶都還是會用水窖里的水,田間地頭也會挖蓄水窖,預備著牲口用,還有天旱的時候澆地用。 王永珠又順口問了一下,那馬場那邊的用水情況。 幾個丫頭婆子猶豫了一下,才道,馬場那邊,不知道當初打井的人用什么法子,似乎將那地下水脈給引出來,挖了偌大幾個出口水坑,砌得十分規整。 平日里馬場的人和騾馬用水,都是用那地下水脈涌出來的河水。 那馬場就在那山的那邊,是在一片丘陵中,尋了好幾個地勢平坦的山谷或者緩坡養馬,十分安全。 王永珠心里大致有了個數,再看這院子,收拾得也還算整齊,也就點點頭,示意谷雨給這幾個丫頭婆子,一人五十個大錢。 丫頭婆子接了賞錢,千恩萬謝,拍著胸脯只問王永珠還有啥吩咐。 丁婆子和吳婆子跟著王永珠他們這一路從荊縣到京城,也歷練出來了。 就拉著這些丫頭婆子,去廚房那邊,問柴火哪里買,還有柴米油鹽之類的東西在哪里買,物價如何? 王永珠和張婆子這看了一圈,心里也有了數。 本來是要安排張婆子住在正房的,可張婆子死活不同意。 在鄉下也就算了,這可是在赤城縣,到處都是眼睛。 宋重錦好歹是一縣之主,怎么能住在廂房?傳出去像什么? 她一個老婆子,哪里不能??? 又怕王永珠為難,干脆就指著東廂房,就說要住那邊。 剛好群房距離東廂房近些,若有個什么吩咐,喊一聲,丁婆子她們也聽得到。 王永珠拗不過張婆子,也就只得依了。 別的就好安排了,丁婆子和谷雨她們,就住在東側的裙房里。 至于簡懷風,自然就安排在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