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32
要再提,也虧得咱們夫人大度不見怪,不然只怕還要懷疑我們兄弟二人是不是心懷二心了!” 說著,躬身行了禮,也就退下去了。 杜使君又臊又難堪,只咬著唇不說話。 等屋里沒外人了,才勉強忍住了羞臊,給王永珠賠禮:“小師姑,方才是我口無遮攔說錯話了,我并沒有別的意思——” 王永珠擺擺手:“我知道你并沒有別的意思,只是以后這樣的話,還是別說!上位者隨意的一句話,很容易被下面的人曲解。就如同你剛才的那句話,不過是感嘆,可是若聽在有心人的耳朵里,就是一場是非?!?/br> “你不過是隨便感嘆,對于有些人來說,卻是部的身家性命!還是當謹言慎行的好!” 杜使君聽了這話,知道王永珠是有幾分訓誡之意思,忙起身領了訊,這才帶著幾分愧疚之色道:“我知道了!以后定當謹言慎行!” 王永珠見杜使君是真心愧疚,也就不再多說,轉了話題。 “這幾日都看你跟金罐他們在村里轉悠,怎么今天提早回來了,可是有事?” 杜使君這才想起他來的目的,忍不住將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為何村里的人,對著我和外村人,有這么大的區別的?那些外村人也不過是抱怨幾句,不用搭理他們也就散去了。何必這般喝罵將他們趕走,這不是結下仇怨嗎?那這三日讓他們吃喝看戲,豈不是白費了?” 王永珠笑了,看著小小少年糾結成一團的眉毛,細心的解釋了一番。 在鄉下,村和村之間,平日里看著一團和氣,那是沒遇上事。 一旦遇上搶水,搶糧食,搶各種利益相關的東西的時候,沒有任何情面可言。 哪一年各村之間,不為了搶水什么的而打上幾次群架? 七里墩以前,王家為啥地位高,一是有王永安這個秀才,二來就是王永平英武,是搶水時候的一員得力大將。 再后來,有了王永珠和宋重錦出手,也是占了上風,還讓七里墩沒有傷亡。 再再后來,宋重錦中了舉人,有了他當靠山,附近的村子自然不敢跟七里墩爭鋒了。 這宋重錦衣錦還鄉之后,只怕更沒有村子跟七里墩爭這些了。 村和村之間,也是東風壓倒西風,就看誰強勢,誰搶到的資源就多,村里的人就不會餓肚子,日子會好過些。 至于那些弱勢的,自然日子就苦些,也是司空常見的事情。 今兒個這事,若是七里墩的人不說話,任由別的村人抱怨,不僅不會讓人覺得大度,只會讓人覺得七里墩的人窩囊沒種! 只怕還要笑他們是爛泥扶不上墻,村里出了官老爺,也是些沒種的慫蛋!以后出去都要被人笑話。 只有七里墩的人越強勢,人家才越怕越服! 誰的拳頭大,拳頭硬,靠山硬,誰就更有話語權。 天下都如此,鄉下更是如此! 杜使君在之前,書中總是教育他,什么以德報怨,什么要以理服人!動拳頭,使用武力,強權逼人,似乎是十分跌份的一件事情,非君子所為! 可王永珠的這番話,卻給他打開了另外一扇窗,看到了以前很多他不明白,看不到的東西。 只是到底還是有些猶豫,忍不住道:“夫子和圣賢書中說,以德報怨——” 王永珠接口道:“圣人也曾經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br> 杜使君聽了這話,頓時愣住了,他從未聽過有人這樣說過,忍不住問:“圣人真說過?” 的宋重錦也眼中異彩連連,看了過來。 以前年幼之時,他恨未曾謀面的親生父親,恨那個要取自己性命的王氏,恨得夜不能寐。 當時的許由就是用這句話告訴他,圣人說,以德報怨!終將會感化那些人,也能放過自己云云。 他表面上接受了,可心中卻總是想不明白,為什么要以德報怨?那么何以報德?他受了那么些苦,那么些罪,到最后不僅不能恨,還要用恩惠來回報? 他做不到!做不到的那些日子,他一面唾棄自己居然不能遵從圣人言,一面有放棄不了自己心中的怨恨,兩種情緒糾纏在一起,倒是讓他日日糾結,不得釋懷! 每每只能告訴自己,圣人能成為圣人,就是因為他以德報怨!胸懷大度!非常人所能及! 而自己做不到,所以自己不是圣人! 今天聽了這話,頓時那心中的糾結一散而空!若是圣人都做不到以德報怨,那何況他們這些俗人? 只是為何自己熟讀圣賢書,也未曾看過哪本書上有圣人說過這話? 王永珠這才意識到,要糟!那啥,她那個世界的孔圣人說過這話,可這個世界里的圣人有沒說過,她還真不知道啊。 不過她也反應的快,立刻將鍋甩在了此刻不知道在哪里的王永安頭上:“以前我二哥,就是那王永安,以前家里不是不寬裕,都沒太多銀子給他買書。他要么就抄書回來,要么就從同窗手里,要么機緣巧合去書鋪里翻找那些缺章少頁或者被蟲蛀過得書回來?!?/br> “我有一次聽他念書,聽到這一句覺得特別有意思,覺得那圣人也是一個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的實在人。還偷偷的翻過他的那本書,上面就這么寫著的???不然我也不會記得這么清楚!” 宋重錦和杜使君忙追問道:“那書現在在哪里?” 王永珠無辜的攤攤手:“后來王永安中了秀才,大部分書都被他帶走了,留在家里的也就幾本百家姓,千字文?!?/br> 宋重錦一聽,就知道這書只怕是難以尋到了,王永安如今落魄成那般,哪里還能護得住那些書,只怕要么是變賣了,要么就被人已經拿走了。 不過好在他心中的糾結在聽了這話后已經散去,倒是并不一定要找到那本書,也就只放在心上,想著以后若是有機會,也該在故紙堆中找找,是不是還能找到類似的版本。 倒是杜使君,聽了這話,再想起以前也隱約聽說了小師姑家的事情,心中遺憾不已。 暗暗下定了決心,若是有機會,還是得找到那王永安,問問那書的下落才好。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宋春花歸來 七里墩這一次因著宋重錦,倒是在十里八鄉狠狠的露了一次臉,附近除了那些小便宜沒貪夠的,大多豎起大拇指,夸宋重錦和七里墩這次辦得有排場!夠氣派! 更有那在七里墩吃過流水席的,回去都交口稱贊,說席面上,能吃到那么大塊的rou,飯和饃饃管飽,都是二合米、二合面。 雖然不是那純白面和白米飯,可對莊戶人家來說,這就很是不錯了! 那些沒去的人,聽了一個個,腸子都悔青了。 一時間,宋重錦和七里墩的美名頓時傳揚了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