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67
家平靜如初,每個人都跟以前無兩樣。 唯有張婆子,應該是從顧家老夫人哪里知道了消息,顯示嚇了一跳,后來又高興起來。 如果楊宗保真是她親弟弟,那就太好了! 知是顧家老夫人叮囑過她,這事還沒查清楚真相,誰都不能說,也就只好悶在心里。 趁著王永珠過來的時候,跟她八卦兩句。 楊宗保那邊,也表現如常,并沒有將這事放在心上,一如往故的早出晚歸。 金壺那邊,張大掌柜的也給他安排了一個跑腿的活,算是正式當了伙計,包食宿,一個月還有五百錢的月餉,待遇很是不錯了。 他也就安安心心的在干活的這邊住了下來,偶爾放假,才偷空過來這邊。 時間就這么平順的一晃就過去了,京城里每日奇聞異事層出不窮。 宋家認回兒子,顧家認回女兒,新科進士狀元引起的轟動早就過去了。 顧家舉辦的杏花宴也過去了。 歷九少的紅袖添香在京城徹底站穩了腳跟,成為了上流貴婦和千金貴女們追捧的對象。 這京城貴女們,要的就是與眾不同,要的就是不同凡響。 紅袖添香很好的滿足了她們,高昂的價格,還有后來所謂的貴賓制,讓千金們自我感覺和一般女子劃開了界限。 更何況,紅袖添香的脂粉確實比以前用過的都好,誰不喜歡? 荊縣那邊源源不斷的脂粉運送過來,還供不應求。 開業不過這幾個月,就賺得盆滿缽滿,歷九少也因為這個,在歷家脫穎而出,如今倒是頗得歷家家主青眼,真正的下放了不少的權利。 而宋重錦和王永珠一直等待的外放的機會,在一直沒有動靜,都幾乎要懷疑是不是皇帝改變主意了后,終于來了。 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居然在這個時候陰他 四月底,朝廷上,出了一件大事。 如今的朝廷邊疆還算安定,雖然和鄰國偶有沖突,可雙方都還算克制,都控制在小范圍之內。 并沒有大規模的沖突。 邊疆駐扎著好幾萬的邊軍,有這些人鎮守,朝廷才穩如泰山,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只是這每年好幾萬的邊軍的糧草餉銀是一筆極大的開支。 別的不說,就說這邊軍的糧草,都要傾全國之力,從魚米富庶之鄉調運到邊關去。 有水路的地方還好,沒有水路的地方,就得靠騾馬轉運。 尤其是靠近邊關的地方,干旱,大部分的生活物質都要靠騾馬轉運過去。 因此在邊關附近兩百多里的地方,有個赤城縣,因為縣城三面都是丘陵,沒有多少可以種糧食的土地。 倒是適合養馬,朝廷在赤城縣有兩處養馬場,專門蓄養的就是這轉運軍糧的騾馬。 騾馬負重大,耐力強,雖然不如駿馬神俊,可也有它獨到之處。 有了這些騾馬,每年那些糧草才能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邊軍的手中。 可今年一早,赤城縣那邊就上了折子,說是今年的蓄養騾馬的養馬場出了問題,新生的騾馬數量嚴重不足。 按照這樣下去,老去的騾馬被淘汰,新生的騾馬跟不上這淘汰的數量,恐怕以后幾年內,將無騾馬可以轉運軍糧物資。 別看只是小小的騾馬出生率的問題,可這衍生出的問題可就大了。 若是騾馬不足,軍糧不能及時運達,邊軍沒有足夠的糧食和物資,如何能守住邊疆? 軍心動搖的話,這敵國要是乘虛而入,只怕大戰在即,那就不是小問題了。 因此,得到這個消息,從皇帝起,軍部,戶部都十分的重視。 朝廷上,為這個已經爭論好久了。 分成了好幾派,有的說要追那赤城縣縣令的責任,有的說當務之急是去其他地方抽取足夠數量的騾馬,有的說要不就去鄰國那邊買,還有的說要查清楚騾馬出生率到底為何不足?是不是有人下毒?還是別的原因? 一時,整個朝廷中心,每天都在為騾馬cao碎了心,磨破了嘴皮子。 宋重錦從知道這個消息起,就知道,要來了! 他們這些個翰林院的,天子近臣,自然也都知曉。 雖然說才剛入仕,輪不到他們cao心,可畢竟事關國家安危,人人都掛心著。 沒事的時候,大家也都聚在一起,說起這赤城縣的騾馬問題,倒是各抒己見,也是爭得臉紅脖子粗,全無往日的半分斯文。 宋重錦每日也被拉著去,倒是聽了不少意見,其中也不乏有識之士的見解,或者天馬行空的想象。 他都一一記在心里,回去就小心的謄寫出來,預備著。 一連好些日子,朝中為了赤城的問題,幾乎要吵得白熱化了。 皇帝才開大朝會,問文武百官,都吵吵了這么久了,可吵出個什么章程來沒有? 這次大朝會,就連宋重錦他們這七八品的官都上了朝,偌大的殿內,烏泱泱的全是大臣。 他們這些品級低的,也只能蹭到個門邊站著,上面皇帝說話,都聽不清楚,更別說看清楚人了。 宋重錦還好些,他畢竟耳力驚人,皇帝說什么,他還是能聽到的。 就聽到皇帝此言一出,大殿內先是一陣安靜。 然后就是列為大臣,一個個擼起袖子,又吵了一番,勉強算是達成了統一,不管是先從全國各地抽調騾馬,暫時緩解這轉運軍糧之急也好,還是去鄰國購買騾馬也罷,那都是后話。 赤城縣令肯定要追究責任,已經下詔召會京城問責了。 現在的問題是,誰去接任赤城縣令一職,去查清騾馬出生率降低的問題,還要將騾馬的數量慢慢提升起來。 這結論一出,整個大殿又冷場了。 誰都知道,這赤城縣令一職就是燙手山芋,誰接砸誰手里。 就算憑借一腔孤勇接了,誰懂如何養殖騾馬?要是兩三年后,這騾馬還是不足,現任赤城縣令的下場就是榜樣。 誰也不是傻的,這個時候跳出來,那就是自絕仕途! 一時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從對方陣營中挑出一個替死鬼來。 就在此時,看到一個人越眾而出,上前啟奏:“啟稟陛下,老臣倒是有一個建議。老臣記得當初這赤城乃是衛國公駐扎過的地方,對赤城應該頗有了解。衛國公在邊疆多年,當初麾下也有騎兵,對養馬想來也是有自己獨到的手段。如今衛國公后繼有人,衛國公世子年少有為,虎父無犬子,從小在鄉野長大,對蓄養家畜馬匹也應該不陌生?!?/br> “思來想去,倒是衛國公世子去最合適不過!一則有衛國公當年留下的情分,當地人肯定容易接受些。二來,衛國公世子年輕大膽,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樣的事情就該讓年輕人去鍛煉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