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3
擇日看笑話呢。 等紅袖添香開業這天,一大早,這鋪子前就披紅掛綠,等到吉時一到,鞭炮齊鳴,甚是壯觀。 街上圍了不少的人,有來看熱鬧的,也有看笑話的。 當然,更多的是各家夫人和千金們,嘴上說著,一個胭脂鋪子還這樣傲氣,大不了不用他家的話,可真到了開業這日,卻一個個的早早的就坐著馬車等在了門口。 這胭脂鋪子并沒有開在正街,反而大門是開在了正街旁的側巷,這巷子里一早上就打掃得干凈,而且又寬敞。 臨著正街的巷子口,扎了一人高的籬笆,上面攀附著薔薇藤,已經有花骨朵隱約在葉子間閃現。 籬笆間留了一道拱門,供來往的客人馬車通行,門口還有兩個相貌端正的小廝守著。 各家的夫人千金們乘車前來,從這里下車,又安靜,又不會被人沖撞。 雖然臨著正街,倒有點鬧中取靜的意思,尤其是外面行走的人能隱約看到里面的動靜,卻又看不太清楚。 尤其是拱門旁,還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謝絕男客入內?!?/br> 鋪子的門面并不大,小小巧巧的,門口幾個清秀的侍女,掛著微微的笑容,見到客人,就迎上來,輕聲細語的在前面引路。 一進鋪子,才知道里面另有乾坤。 里面空間極大,轉過影壁,才有一間大堂,里面擺著各色的胭脂水粉,都用凈白如玉的瓷盒裝著,那瓷盒上還畫著各色的折枝花樣,寫著小小的字,低調中突出一點奢華來。 大堂兩側,一字排開好幾間小巧的屋子,每間屋子里,都有一位侍女在門口伺候著。 進來的官夫人和千金們,也都算見多識廣,這京城的胭脂水粉鋪子不知凡幾,何曾見過這樣的? 一時都愣住了。 還是旁邊引路的侍女,細細的解釋,這兩邊的屋子,是給貴客們試妝用的,可以在大堂里看中了哪一款后,到對應的試妝間試用,看適合不是適合自己。 若是不適合,自然可以不用購買。 試妝間里,提供熱茶,和新鮮的點心,若是客人累了,還有軟榻,可以小歇一會。 聽得官夫人和千金們意動不已,尤其是已經從王永珠那邊試用過這水粉的,上次她們得到的都是單品,今天一看,各色都齊全,生怕晚了都沒了。 也顧不得許多,叫侍女跟著,在柜上,將那日試過的先讓人包了,然后將那沒試過的,點了幾樣,就由侍女帶著到試妝間去試妝去。 只要試過的,就沒有說不想買的,簡直是看到這個也好,那個也棒,恨不得一股腦都包回家去。 可惜侍女們卻說,本店規矩如此,還請客人見諒,若是真心喜愛,請改日再來云云。 倒是有不少官家夫人和千金倒是想耍個威風什么的,可侍女只微微一笑,指指門口的牌匾。 這些管家夫人們再想撒潑的心也都歇了。 要知道,歷家本就不容小覷,更不用說,這里面還有德妃娘娘的本錢。 如今宮中,德妃娘娘圣寵不衰,看這架勢,說不得將來還能得封皇后,這要是得罪了德妃娘娘,還要不要命了? 一個個都老實了,只得忍痛放棄。 心里則暗暗發誓,明日得再早點來,將那沒買到的套裝給買到手才好。 這種心痛,到了交錢的時候,幾乎無法呼吸了。 大家都猜測到了這胭脂水粉不便宜,可沒想到會這般不便宜! 一盒胭脂四十五兩,一根水粉玉棒三十兩,一小瓶頭油,二十五兩!一套下來,一百兩沒了! 如今這市面上,最好的胭脂膏子,也不過二十兩一盒,這簡直是! 有不少夫人和千金們,看看這價格,都打了退堂鼓。 花上一百兩,就買上這么一套,太貴了! 要知道,一般小姐們的月錢,一個月也就二三兩銀子,這要買一套,得攢上好幾年呢。 當家夫人們雖然手頭寬裕些,可真舍得咬牙買的,也委實不多。 可都進了這店內了,再說不買,那豈不是太丟人了? 尤其是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誰不知道誰???今兒個要是空手出了這紅袖添香,只怕明兒個就要被當作笑話傳遍京城了。 因此不管一個個舍不舍得,心里滴不滴血,都咬牙買了。 付錢后,才看到,紅袖添香的侍女們,將那胭脂水粉,放入一個雕刻十分精美的盒子里,再將盒子放在一個小巧的柳條或者竹枝編制的籃子里,籃子邊還插著一支剛摘下來的鮮花,恭恭敬敬的遞到客人的手里。 看著這精致的包裝,買單的女客們,心口的疼都減輕了兩份。 尤其是拎著那籃子出來,看到籬笆墻外那么人眼巴巴的看著,頓時一個個心情都微妙的自豪和驕傲起來。 心口也不疼了,一個個都特別矜持的拎著籃子,緩緩坐上馬車,在眾人羨慕的眼神里款款離去。 更別提,馬車緩緩出來,就聽到門口那小廝還攔著想要進去的客人:“對不住了,今天已經客滿了,還請貴客明日請早——” 那更是心曠神怡啊,那種別人沒有我有的感覺,讓不少人都轉變了主意,改明兒個,還得再來幾次才好 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四個冤大頭 紅袖添香的脂粉鋪子開業,國公府當然都知道了。 上次也聽王永珠說了,這脂粉鋪子可是有老杜太醫的本錢,這老杜太醫可是王永珠的師父,這么親近的關系,更別提宋家跟歷家也有人情往來。 更別提這里面還有宮里德妃娘娘的本錢,誰不想去蹭個熱灶去? 尤其是宋重絹和宋重繡兩姐妹,那可是用過這胭脂水粉的,早就眼饞了。 國公府后院的女眷們也見過這胭脂水粉的好,都不用人說,人人都想著,開業當日肯定得去捧個場,買上幾樣心儀的胭脂回家。 早早的就說動了高氏,到了那日,國公府三房夫人,加上三位姑娘,都要去鋪子捧場。 倒是王永珠有避諱,只說不方便,去了顧家陪張婆子。 張婆子也聽說了今日胭脂鋪子開業的事情,顧家的幾位女眷,除了顧家大夫人,小一輩的也都去捧場了。 見王永珠來了,也就問起鋪子的事情來:“說起這鋪子來,我倒是聽了一耳朵,說今天只接待五十名客人?還限量購買?去遲了連門都不讓進?可有這回事?” 王永珠點點頭:“娘聽的沒錯,這胭脂水粉本就數量不多,當初咱們帶上京城的也就那么些,這兩個月來,雖然從荊縣那邊又發了些過來,也要預備著些庫存不是?萬一第一天不限量,都被人哄搶一空了,那明兒個這鋪子賣什么?” “豈不是成了三個月不開張,開張吃三個月了?那竟不是胭脂鋪子,是古董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