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97
準備好了,王永平和金壺手腳麻利的洗漱了一番,一人抱著一堆包子,上了馬車。 除了王家的馬車,后面還跟著一輛,一前一后的出了石橋鎮。 直奔鷹子溝而去。 因為關一飛心急,恨不得一步都不歇,人倒是可以換著吃飯喝水,可騾子受不了啊。 快到中午了,找了個背陰有水有草的地方,解開騾子讓它們去喝水吃草,大家也紛紛下車走走,松松快要顛散的骨頭。 王永平和金壺才看到,后面那個馬車里,坐著一個年過半百,衣著整齊,臉色嚴肅的老者。 這么顛簸了半天的山路,年輕人都受不了,這老者卻跟沒事人一樣。 下車繞著轉了一圈,看看四周的山,再看看四周的草,嗅嗅空氣的味道,還伸手去掬起一捧從山上流淌下來的溪水嘗了嘗。 關一飛跟在一旁,小心而恭敬的問:“齊大師,您覺得怎么樣?” 那個叫齊大師的老者,神色不變,看了關一飛一眼:“我連茶葉和茶樹都沒看到,能怎么覺得?” 關一飛老臉一紅。 那齊大師才慢悠悠的開口:“倒是這地方不錯,空氣好,溫暖潮濕,水也是清甜可口,周圍的樹木長勢也喜人。這樣的地方如果真有茶樹,恐怕還真是出好茶的地方?!?/br> 有齊大師這樣說,關一飛的心越發蠢動起來。 看著遠處茫茫的大山深處,那里真的能讓他的夢想成真嗎? 此刻大山深處的鷹子溝,女人們都去采茶葉去了,男人們對于這個細致活幫不上忙。 昨兒個王永珠跟鷹子溝男人的一番談話,說動了這些男人。 他們都是為人父,為人子,一個個都扛著一家的生計。 打獵是個看老天,看運氣的活計,運氣好的時候,打到那種稀罕的大家伙,一年的生計都不愁了。 可要是運氣不好,只能打些尋常的山雞兔子之類的,也就只能混個全家肚子飽而已。 哪個男人不想自家人過上好日子? 真當他們鷹子溝的人,就喜歡住在這山洞里不成? 說是覺得山洞方便,不過是說出去堵人嘴的遮羞布! 這石頭洞里,說是冬暖夏涼,可冬天能又真能暖和到哪里去?總會有那不知道從個縫隙里吹來的風,讓人大半夜的凍醒。 這山洞里又不能砌炕,弄個煙囪什么的,大冬天也好過些。 只能靠火盆取暖。 半夜起來好幾次添柴火,那才能睡得下去。 火盆煙大,又在山洞里,大孩子還好一些,小一些的孩子,大人一時看顧不到,磕磕碰碰的,就撞到火盆上了。 在鷹子溝長大的孩子,多多少少身上都有被燙傷過得痕跡。 有那運氣不好的,直接栽倒在火盆里,毀容或者沒命的也不少。 至于夏天,這山洞里倒是涼快些,可濕氣也重,山壁上只要有變天的預兆,就會開始凝結大顆大顆的水珠。 直到變天結束,那水珠才慢慢散去。 一年夏天,倒是有大半的時候都在這種潮濕的環境下生活。 所以鷹子溝的獵戶大多要么不長命,要么就是一過四十就疾病纏身,濕氣入骨。大多表現在關節處,因為常年居住這樣的環境,關節各種毛病就出來了。 到了老了,那關節腫脹得跟包子一樣,疼得人不行。 再年紀大一些,不僅關節腫了,臥病在床不起的都有。 就是如今,他們這些還正當壯年的漢子,常年生活在山洞里,到了陰雨天,這關節都開始做疼。 自己受過的苦,做爹娘的,怎么舍得讓自己的孩子去嘗。 因此每一代鷹子溝的獵戶,都抱著一個美好的愿望,搬離鷹子溝,重新找個地方安頓下來。 王永珠只通過那些女人的只言片語,還有問過楊招弟一些話,心里也就有了譜。 按照她來說,住在這山洞里著實太清苦了。 她也沒說別的,只說這么大一塊野茶林,產出來的茶葉,只要能入關一飛的眼睛,那么這一塊就不是野茶林,而是聚寶林了。 這可是大黑山賜給鷹子溝這些男女的福澤了。 只要他們鷹子溝的人好好看著這滿山的野茶林,將來的日子,肯定會比現在好過很多。 不說別的,就按照摘茶葉,一斤茶葉給多少工錢算,一年也就兩季采茶,其余的時候,只需要定時看護一下野茶林就行了。 完全不耽誤什么事情! 因為這野茶林完全可以交給家里的女人打理,不耽誤男人去打獵。 這樣家里完全可以多得一份收入。 按照王永珠保守估計,這茶林一季下來,每家每戶少說也能分幾兩銀子。 更不用說,如果這些人里學會了制茶,采摘下來的茶葉自家先炒制好,那價格可就是翻了幾番。 領頭的大哥一聽自然心動??!又聽王永珠答應,以后他們鷹子溝的山貨,都交給王家來收,絕對童叟無欺。 只是領頭大哥心里也知道,他們跟外面那些山貨販子是說不上話的,尤其是這種事關重大,關乎全鷹子溝老少將來生計的大事。 猶豫了半天,才問道:“這野茶林發現,對我們鷹子溝自然是一樁好事!可秀才娘子為啥要幫咱們?我們當獵戶的,是從來不相信世上有白吃的餡餅的!” 一面說,一面警惕的看著王永珠。 既然這野茶生意利潤這么大,將來收益也大,秀才娘子就能看著不插手?如果她沒有目的,會一個嬌滴滴的秀才娘子,跑到山里來? 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定了 王永珠很坦然的開口:“我自然有我的目的!這野茶生意我肯定要摻一股!我家本就是做山貨生意的,這樣的好事在眼前,就沒有放過的道理。我和你們都目的都一樣,就是為了賺錢?!?/br> 那領頭的男人看了王永珠半天,才勉強相信了。 “既然秀才娘子跟我們的目的都一樣,那不如秀才娘子幫我們跟那外面的大老板談談?我們也不貪心,只要每年能多幾兩銀子的收入,能學會炒茶的手藝,將來我們鷹子溝出產的茶,都給你們!絕對不賣給外人!” 那男子試探著提出要求。 王永珠一聽,這鷹子溝的這個領頭的男人,還是個知道分寸的人,而且還算有眼光,聽出了自己先前那些話里,最關鍵的一條。 學會炒茶! 只有學會了炒茶,這鷹子溝的野茶林才是他們將來取之不盡的財富。 不然,只靠著采摘一點茶葉,也不過是掙個辛苦錢而已。 當即爽快的點頭,不過還是提出來一個要求:“如果這茶將來真打出來名氣,這一片野茶林恐怕不夠,我到時候會砍一些野茶枝椏去扦插,看能不能在我家旁邊的山頭成活?!?/br> “要是能成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