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6
止乎禮,不動歪心思,他也不是那么小氣的人,也不是那么幼稚的人,會覺得這樣是對自己莫大的侮辱或者是給自己戴綠帽。 他倒是覺得,自己喜歡的永珠,被同樣優秀的人喜愛,那不更證明了永珠的好嗎?雖然他會嫉妒,會吃醋,會心里不痛快,可卻不會因為這個而覺得永珠不好,或是覺得顧子楷卑劣和無恥。 更不愿意捅破這一層紙,讓彼此的關系變得難堪起來。 所以他將一切都看在眼里,只不過不做聲而已。 包括那個歷九少,對自家媳婦也起了心思,只不過那個歷九少看著有時候不著調,又咄咄逼人,可處理起感情問題來,反而更細膩和謹慎。 恪守著合作伙伴關系,并沒有越雷池一步的打算。 反倒是一貫文質彬彬的顧子楷,今天居然沉不住氣起來。 王永珠聽宋重錦這么一說,也就不擔心了。 即便宋重錦說了,讓她跟不知道一樣,以前什么樣子,以后還什么樣子。 王永珠自己雖然覺得沒啥,可謂了避嫌,第二日還是一大早,天都沒亮,就收拾好東西,雇好了鏢局的馬車來接上他們一家三口,悄悄的就走了。 等到顧子楷在夜里輾轉反側了半宿,才算徹底穩住了心態。 一早上就讓人準備了厚禮,親自提著,去敲門賠罪。 敲了好半天,院子里都沒有動靜,顧子楷的心一下子就慌了起來。 正好對門店古娘子開口,見到了顧子楷站在宋家門口,忙道:“顧秀才,是找宋秀才?他們一家一大早,天沒亮就坐馬車走了,說要回鄉祭祖去了。你居然不知道?” 頓時狐疑的看了看顧子楷,她可是聽說了,這宋家秀才和這顧秀才可都是長青書院的學子,平日里也是一起去書院,一起回來的,看上去關系也挺不錯的,怎么著宋秀才家回鄉都沒告訴一聲? 顧子楷什么人物,古娘子臉上的變化自然沒能逃脫他的眼睛。 反應極快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看我這腦子,這幾日背書都背糊涂了,昨兒個還說要早點走,我以為好歹也要等吃了早飯再走!沒想到這么早就走了,倒是我來遲了!” 古娘子眼睛盯著顧子楷手里的那一對禮品,“顧秀才,你這手里拎著的,可是要送給宋家的?” 顧子楷勉強道:“可不是,昨兒個我家里寄來家書,隨著家書還寄了些京城的特產,也正好分點給宋兄,讓他帶回去給家里人也是嘗個鮮的意思,沒想到還是遲了!” 說著搖搖頭就要走。 那古娘子看著那禮品最上面的那盒子點心,木頭上雕刻著各色花枝和果實,光這木頭盒子就值不少錢,盒子上用綢子包裹著,上面還打了一個花結,裝扮的煞是好看。 這種茶點盒子,在荊縣可不多見,就算是同樣盒子裝的,可沒有這盒子好看。 尤其是茶點盒子上還貼著標簽,上書三個大字:“百味居”。 百味居在全國可是鼎鼎有名的糕點鋪子,上百年的傳承了。 據說當初的創始人,是前朝的御廚,告老還鄉后,就開了一家百味居,只做糕點。 他家的高點又精巧好看,又好吃,一開業,就廣受好評。 他家鋪子,分高端和低端兩種。 高端的,做出來的點心,就能跟畫一樣,如同一副圖畫,美不勝收。 低端的就是普通的米糕,糖三角,蜜棗之類的東西,走平民路線,料足口感好,還便宜量大,就連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 逢年過節的只要說買些過年的吃食,保管都是百味居的這些點心。 十分深入民心。 像這種上等的點心盒子,在荊縣可不多見,一個盒子就要好幾兩銀子呢。 古娘子也只在跟著自家男人去上官家里拜年的時候,曾經見過那么一回。 此刻再看到,忍不住就多看了幾眼。 顧子楷看到了古娘子的眼神,心中本來就煩悶,再看自己手上提著的一堆禮品,只覺得自己又可笑又卑劣。 好在他多年訓練有素,臉上也么露出什么端倪來,只微笑著將那盒子點心遞給了古娘子:“這是百味居的點心,古娘子拿回去家去給孩子們嘗嘗鮮吧!我不愛吃這個,白放著也可惜了!” 古娘子本待拒絕的,這么貴重的東西,她要是收了,可用什么還人情? 不過聽顧子楷說著點心他不愛吃,白放著不是長霉壞掉了么? 當下就不客氣的接了過來,還要推辭兩句:“哎呀,又偏了顧秀才你們家的東西了!這自從你跟宋秀才他們一家搬來,我們這左鄰右舍可是有了口福了,三天兩頭的就跟著沾光,這讓我們都不好意思了?!?/br> 顧子楷心里有事,哪里耐煩跟古娘子扯些閑篇? 只勉強應付了幾句,就找了個借口回家了。 倒是古娘子,沒想到一大早就撿了這樣的便宜,美滋滋的關上門,心里盤算著:這一盒子點心,孝敬公婆兩個,兩個皮猴兩塊,自己和自家男人也嘗嘗鮮,剩下的,趁著明兒個清明,給娘家送兩塊回去也嘗嘗…… 這上等的點心,可是金貴的很,就拿兩塊回去,都能讓人高看一眼了。 第七百三十三章 你們回來啦! 而此刻,宋重錦和王永珠三人,已經出城好久了。 如今是春光淼淼,百花盛開,一路上風光明媚,春風拂面,讓人心情不由得都愉悅起來。 偶爾還有鳥輕輕的掠過天空,發出幾聲清脆的鳥鳴。 深深吸一口氣,都是草木的清香。 王永珠干脆將車簾卷起,看著沿路的風景,一邊和張婆子說些閑話。 因為一直都是跟長風鏢局合作,這些鏢師都有算熟悉,又有陸管事的交代,鏢師們對他們一家三口的態度格外親昵些。 這一趟雇著鏢局,或者跟鏢局搭伙一起走到,大多都是山貨販子。 趁著清明前后,來收一批春貨。 王永珠一路就聽著這些山貨販子,說些天南地北的趣事,倒也一路不覺得無聊。 反而還從這些山貨販子的只言片語里,得出今年的山貨生意似乎還不錯。 如果才不過是春貨,外面的價格就比往年升了好幾層。 按理來說,春貨的品質肯定是要遜于秋天的那一批的。 往年,這個時候來石橋鎮收取山貨的販子也不多,沒有幾天,接二連三地。 聽鏢局的鏢師說,他們這些天,天天都不得閑,來來往往的都是這些山貨販子。 這些山貨販子,有幾個是已經在石橋鎮收了一批山貨,運到了荊縣,然后轉手就賣給了碼頭上的販子,又打回轉的。 他們就在一邊,說起了今年的行情,和石橋鎮山貨的情況。 王永珠雖然嘴上沒說,可心里想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