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3
婆不是就在廟里嗎?咱們提前一天先去給婆婆掃墓,然后再回七里墩,宋大哥你看怎么樣?” 宋重錦點點頭,這事就這么定了。 第二日,王永珠將張婆子送到了街上,才到染坊,已經是日上一樹高了。 一進染坊,就感覺氣氛不一樣了,所有的人看著王永珠的眼神,又是敬畏,又是贊嘆,又是羨慕。 吳掌柜搓著手迎了上來,臉上喜氣盈盈:“大侄女,真的成了!真的成了!” 王永珠十分冷靜:“布料已經晾干了?” 吳掌柜點點頭。 “布料已經晾干了,剛下水漂洗了兩三次,果然不褪色。你過來看!” 第七百二十九章 祭祖 說著帶著王永珠到了漂洗池中,第一池清水,變成了淺淺的紅色,這是布料上的浮色,漂洗一次就沒有了。 緊挨著的第二池水,只有淡淡的紅色了。 第三池水,就已經看不出任何顏色了。 而被漂洗過的布料,已經被撈起來,掛在了竹竿上,十分明顯的茜紅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炫目不已。 王永珠上前檢查了一下布料,又伸手搓了兩下,看手上并沒有染上顏色,這才放下心來。 點點頭:“沒問題了!” 聽到了王永珠的親自肯定,大家才徹底歡呼起來。 歷九少也難掩激動之色,緊緊的盯著王永珠,滿染坊的人都在,可他的眼里卻只看得到一個人。 王永珠也十分高興,既然這沒問題,那一萬兩也就越來越近了。 大家看到了這次的成功,都有了信心。 才正式開始,將鍋中的顏料和著水一起倒入一個大的池子里。 池子下面,是巨大的灶,專門有兩個人負責將這池子水給加熱。 然后將布料正式給投放下去。 王永珠一早上,就預料到了這個時候,背著一大包裹的布料包,測量了一下深度和長度,數著數的將布料包給丟到池子里。 只要不換這池子水,重新回爐的布料就能改頭換面。 看著一匹一匹的布料放進去煮,估算著布料包里的料已經被煮得徹底化入到了水里,王永珠就要告辭。 走了沒兩步,就被歷九少攔住了:“王娘子先別走,如今布料既然已經試驗成功了,想來只要依照王娘子的步驟走,就不會出差錯。大家都是爽快人,我歷長楠相信王娘子,今日就先將款項一次性付清。王娘子覺得如何?” 王永珠一愣,沒想到歷九少會主動提前打款?能提前拿到錢,何樂而不為? 當下雖然努力矜持著,可眼神中的光彩,還有嘴角沒能壓住的弧度,都透露出她心情的喜悅。 嘴上還要客套兩句:“那多不好意思!還是按照契書上約定的來吧!” 歷九少看得心里直樂,只覺得這王娘子是個妙人,就連這本來一臉財迷,還口是心非的樣子,都可愛的讓人恨不得想將銀子都堆在她面前,讓她高興就好。 反正自家別的不多,就是銀子多! 好在他還有理智,勉強壓抑住了自己的這種荒謬的心思,也翹了翹嘴角,心情十分好的道:“沒關系,想來王娘子也不會攜款潛逃!” 王永珠一愣,想起自己過兩日就要回七里墩,這要是中間出個什么差錯,真被人當作卷款跑路,那才是冤枉。 當下忙擺手道:“那還是算了!我這兩日還要回鄉下去祭祖,這錢還是等我回來吧!” 做生意的,名聲最重要! 歷九少一愣,本來的好心情,立刻蒙上了一層灰,這么說,要好幾日都看不到她了? “那王娘子回鄉祭祖需要幾日?萬一有事——” 王永珠見歷九少臉色沉下來,似乎不太高興,只得解釋:“我家吳掌柜知道,有什么事,帶個信,我自然會回來解決。不過只要按照我說的步驟,不胡亂自作主張,是不會出岔子的!” 這一點她還是十分自信的。 吳掌柜忙點頭:“大侄女說得不錯,過兩日就是清明了,尤其是今年王大哥才去,這還沒過五七吧,當閨女女婿的是得回去好好cao辦cao辦!” 這是在替王永珠說話。 歷九少勉強道:“既然如此,那先付一半的定金,剩下的等回來后,確定交貨無誤再付清?!?/br> 王永珠見歷九少如此好說話,倒是意外。 謝過歷九少,又約定了派楊啞巴來每天替自己在染坊里監督一二,才揣著一堆厚厚的銀票回了家。 張婆子已經買了一大堆祭祖要的東西,還有帶給王家人的各色禮物玩意,堆滿了屋。 母女倆收拾了好半天,才勉強收拾停當了。 第二日一早,長青書院放假了,又恰逢最近一直春日暖暖,樹木吐芽,百花待放。 尤其是那桃花和梨花,掩映在山叢中,偶爾露出那么一片白或者一片紅來,分外的好看。 城里的學子們,看著這大好的春光,都相約去城外踏青。 宋重錦和王永珠帶上祭品出了城,一路上就看到不少學子們,三五成群的,慢慢走著,吟詩結對,好不悠哉樂哉。 還有更多的大姑娘和小媳婦,也成群結隊的,跟著家人出門,一個個好不容易脫下冬裝,換上了顏色鮮嫩,輕薄的春裝,露出了窈窕的身姿來。 這些大姑娘小媳婦,臉比桃花還嬌嫩,比鮮花還嬌媚,吸引了不少書生和漢子的目光。 懷春的少男少女們,一路眉目傳情。 更多的是帶著祭品去郊外祭祖的人,拖家帶口的,好不熱鬧。 宋重錦和王永珠走在其中,踏著春光,倒是心情不壞。 一路跟著人群,慢悠悠的爬到了山頂的寺廟。 寺廟今天倒是熱鬧的很,熙熙攘攘的人來人往。 就連寺廟門口都擺滿了小攤,賣些香燭之類的,還有幾個小攤還在賣紙鳶。 先在廟前的小攤面前買了香、黃裱紙、還有蠟燭,就往后園而去。 后園倒是安靜,沒太多人來。 加上這里畢竟是墓園,安葬的大多數是和尚,只有少部分外人。 被埋葬在寺廟墓園,而不是自家祖墳的人,自然是各有各的原因,但是都有同一個結果,那就是清明這個時候,這里就格外的安靜和凄涼。 王永珠和宋重錦進了墓園,倒是看到每個墓前,都被清掃干凈了,而且都插上了柳枝。 這些想必是寺廟的和尚做的,也是讓墓下的亡魂也能感受到來自塵世的一點惦記。 兩人默默地走到齊歡的墓前。 先是用柳枝將墓前清掃了一遍,才將香和蠟燭點上,又掏出黃裱紙,四張四張的點燃,慢慢的燒透。 燒紙的時候,一般會跟祖先說些話,比如要祖先保佑子孫后代之類的話,也有問墓下的人,在下面過得好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