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25
娘,等我回來咱們再說?!?/br> 張婆子滿口答應不提。 王永珠和宋重錦到雜貨店里,買了一大捆黃紙,還有紙錢,一捆香,本來要走了,宋重錦看到人家門口擺著的紙糊得一堆童男童女,還有院子什么的,頓時挪不開腳步了。 他聽張婆子說了,這人死后,到下面也一樣要穿衣吃飯,沒子孫后代供奉的鬼,那就是窮鬼,當了鬼都要挨餓受凍。 這么一算,自己那親娘,豈不是餓了凍了二十來年了?說不定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就是個流浪鬼。 這么一想,宋重錦越發不得勁了,干脆大手一揮,將那院子,童男童女什么的也買下,雇了一輛馬車,將車廂塞得滿滿的,人都被擠到角落去了。 荊縣這座廟,就在荊縣城旁邊的一座名叫桐山的山頂上。 桐山并不高,風景秀麗,尤其是山頂上的這座名叫普恩寺的廟宇方圓幾百里都十分的有名,每逢節日,或者什么誕辰之類的,附近的人都蜂擁而至,祈福拜神,保佑自己一家平安什么的。 香火很是旺盛。 不過今天是個普通的日子,山路上看不到多少人,遠遠的可以看到一座寺廟掩映在松柏后面,山腳下就能隱約聽到鐘聲悠揚。 到了普恩寺,才發現,寺廟并不大,黑漆的大門,黃墻黑瓦。 看得出頗有一些歲月了,透出一種世俗外靜謐的美。 雖然不是節日,進了寺廟才發現,里面人也不少。 兩人找了個知客僧,說明了來意,又捐了一筆香油錢。 那知客僧人的態度倒一直沒變,見兩人添好香油錢,才帶著兩人到了后院,問清楚兩人要拜祭的是誰,一聽說是找一位十幾年前的齊姓婦人,僧人眼中掠過一抹詫異之色:“這為女檀越的遺體就葬在后園,小僧這就帶你們去?!?/br> 王永珠和宋重錦互相看了一眼,跟了上去,一邊走一邊套話:“這位大師父,您似乎很熟悉?可是有人來拜祭過?” 知客僧人一邊帶路,一邊回答:“那是因為作為齊檀越的墓地,沒隔幾年都會有一位京城來的貴客祭奠一番,除了那位貴人,再無他人前來了。今日看到兩位小檀越,倒是小僧失禮了?!?/br> 不用說,這所謂的京城貴客肯定就是宋弘了。 知道宋弘來看望過齊歡,兩人的心情都有些復雜。 沒了說話的興頭,默默地跟在知客僧人后面,穿過幾個院子,來到了寺廟的后院。 圍墻過后,一片松柏林后,是一片靜謐的墓園。 這片墓園風水不錯,靠山望水,不少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葬回祖墳的逝者,被家人選擇安葬在這里,也算是個不錯的埋骨之地。 兩人跟著知客僧人走到了東南角,一座矮矮的墳頭孤零零的佇立在那里,墳頭一看是經常有人修葺的,上面雜草都清理得干干凈凈的。 第六百八十八章 祭拜 因為正月剛過,墳頭上還供奉著一卷佛經和燒成灰的黃紙,一看就是寺中的僧人所為。 而周圍的好多墳墓面前,都冷冷清清的什么都沒有。 如此鮮明的對比,想來是宋弘交代過什么。 知客僧人將人帶到地方,為了避嫌,告辭而去。 兩人默默無語的在墳頭跪下,擺上了米飯,rou食和幾樣果子。 又插上香,砰砰砰磕了九個響頭,宋重錦才道:“娘,不孝兒帶著媳婦來看您了!這么些年,您在下面受苦了!如今兒子知道了您的下落,斷然不會再讓您受苦了!” 王永珠陪著磕了九個頭,一邊將紙錢和黃紙拿出來,用火折子點著了,一張張的開始燒著,一邊道:“婆婆,我是王永珠,是您兒媳婦!您放心吧,您兒子以后就交給我了!” 宋重錦跪在墳頭前,他想象不出來地下躺著的這個人,長什么樣子,喜歡什么,笑起來是什么樣的,最后死之前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生下了自己,又是帶著什么樣的遺憾閉上眼睛? 這一切的一切,都隨著這個人的死,長眠于地下,再也無人得知了。 她如果真的泉下有知,會不會也曾夜半的時候,守護在自己的身邊?會不會也曾看到自己受欺負被欺騙的時候,心疼的落淚過?是不是曾經后悔過,跟宋弘在一起過? …… 王永珠見宋重錦看著墳頭發呆,知道他此刻心里肯定是五味雜陳,不好受。 忙道:“宋大哥,你不是給婆婆買了房子和伺候她的童男童女嗎?快燒給她老人家,讓她老人家在地下也受用受用。等閑了,咱們再挑個好日子,給她老人家立塊碑,好叫子孫后代都記得她!再不濟,等咱們有錢有權了,把這一塊墓園都買下來,將來作為咱們家的墓園。等咱們都去了,也能陪著她老人家在地下熱鬧熱鬧…” 宋重錦臉色一變,忙捂住了王永珠的嘴:“不準瞎說,咱們肯定會長命百歲的!” 王永珠只想翻白眼,長命百歲后不也得死?誰能逃得過?自己不就順嘴那么一說,安慰安慰宋重錦嗎? 他還較真了! 臉上嫌棄著,手卻不由自主的抱住了宋重錦,想借給他點力氣和溫暖。 兩人靜靜的在齊歡的墳前抱了一會,一陣微風吹來,卷起地上剛燒的紙錢灰,慢悠悠的飄起,在墳頭上打了個轉,歡快的飄遠了。 有了王永珠的提醒,宋重錦下山的時候,特地叮囑了知客僧人,問附近有沒有好的石匠,他想刻一塊碑。 知客僧人推薦了寺內的和尚,他們有好幾個有這手藝,而且價格也便宜。 宋重錦如今不差這個錢,掏出一錠銀子來,下了定金,才告辭而去。 下山的路上,宋重錦的心情才慢慢回轉過來,走出一半了,又回頭看向墓園的方向…… 回到家里,就聽到張婆子和王家兄弟正在說扶靈柩而回的事情,如今天氣漸漸轉暖和,雖然有冰,可要是再耽擱下去,也不行了。 因此決定第二天就趕回七里墩去,連夜能趕到最好。 宋重錦自然沒反對意見,如果要搬到縣城里去,他還有不少事情和東西處理,不過等到了縣城,聯絡點人就多了,應該也就夠用了吧。 王永珠雷厲風行,回來的路上就去了長風鏢局,正好有鏢師要回石橋鎮,本來打算今天就走,聽說王家要雇傭他們,就干脆推遲了一天。 第二天一大早,雇了馬車,到鏢局門口跟鏢師們匯合,一起往石橋鎮趕。 因著他們是扶靈守喪,路上鏢師們也不大好意思說話,只默默地趕路,就這樣,一直到了天都黑透了,才到了石橋鎮。 結清了銀子,看看天色,趕回七里墩是不現實的,還好宋重錦在石橋鎮也有落腳的地方,大家將就著湊合了一宿。 終于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