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
候,張婆子說明日要跟老閨女一起去鎮上,別的人還罷了,金罐第一個就跳出來:“我也要去鎮上?!?/br> 這才回來一天,金罐本能的就覺得這個家跟以前不一樣了,至于怎么不一樣了,他也說不上來。 又還小心眼的記恨著兩個哥哥中午吃rou把他給忘記了的事情,思來想去,決定去鎮上找娘。 林氏一向是護著孩子,這個時候,金罐覺得只有看到親娘才能安心。 張婆子一個眼刀飛過去:“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么嘴?我跟你老姑去鎮上是有正事要做,你個小孩子家家的,不在家幫著干活,倒一心想著出去浪?也不看看如今是什么時候!豬草不要打?牛不要人去放?院子里的地難道不要掃?一個個的把你們養得眼空心大,倒是都當自己是大少爺不CD給我在家老老實實的干活,誰要是偷jian?;?,就別想吃飯!” 殺手锏不許吃飯一出,誰都不敢說話了,金罐被金斗拉倒身后,也不敢再出聲了。 張婆子這才沖著江氏道:“前幾天家里好吃好喝的,倒把人的心養大了,如今家里的情況,你們也是都知道的,老大用錢的時候還在后頭,家里底子薄,經不起這么拋費。以后不忙的時候,早晚都只熬上兩鍋碴子稀飯就行,哄個肚皮不餓就得了,哪里成天有饃饃米飯吃?從明兒起,就都喝稀飯!” 江氏身子一僵,低聲答應了。 其余的人一聽,尤其是幾個孩子,都面露苦色。 只喝稀飯,幾泡尿一撒,肚子就空了,哪里有饃饃抗餓? 可誰也不敢說話,只看著王老柱。 王老柱點點頭,老大一倒,家里的危機就顯現出來了,老二靠不住,老三不指望,就老四一個,獨木難支。 是得精打細算過日子才行! 閑時吃稀,忙時吃干。 莊戶人家不都是這么過的么,也就自家這些年好過,才人人都能填飽肚子。 如今家里出了事,自然不能再像往日那樣大手大腳了。 因此點點頭,算是同意了張婆子的說法。 金斗和金壺更不敢說,還死死的捂住金罐的嘴,怕他亂說話。 對于張婆子的這個決定,王永珠當著大家的面也不好多說,只想著明日在路上好好勸勸,畢竟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還有成年人也不能餓著肚子啊,家里也沒有艱難到這個地步。 自己過來是種田致富發家的,總不能這做著做著任務,把好好的一家能吃飽的給做得吃不飽了吧? 因為要削減吃食,大家的情緒都不高,默默地扒完自己的飯,都回屋去了。 一夜不知多少人睡不著。 王永珠因為心里有事,倒是睡不踏實,迷迷糊糊中聽到張婆子那屋有動靜,也就連忙翻身爬起來,洗漱了一下。 又檢查了一下墻角放著黃松菇的背簍,見里面的黃松菇還是水靈靈的,才放下心來。 背著背簍出門,張婆子已經在外面等候了。 見老閨女出門,在灶屋門口端著一個碗沖她招手。 走過去,是一大碗紅糖水臥雞蛋,滿滿的一碗,雞蛋足足放了四個。 見王永珠走過去,忙將碗和筷子遞給她:“快吃!娘一早起來專給你做的!吃了才有力氣趕路?!?/br> 王永珠接過碗,只覺得這碗有千金重:“娘,那你吃啥?” 張婆子擺擺手,摸出昨晚特意留下的兩個冷饃來:“我吃這個就好?!?/br> 王永珠哪里肯干,磨著和張婆子將一碗雞蛋分吃了,又一人分了一個冷饃,就著熱熱的紅糖水吃了下去,肚子里有了食物,渾身都暖洋洋的,也有了力氣精神。 江氏昨晚因為張婆子說要縮減吃食,看看自家幾個孩子那瘦小的樣子,愁得翻來覆去半夜沒睡好,好不容易瞇著了,醒來,天色已經蒙蒙亮了。 外面還有婆婆和小姑子說話的聲音,頓時暗叫一聲糟糕,急急忙忙穿衣就往外走。 等她趕出來,就聽到院門嘎吱一聲關上了,婆婆和小姑子早就出門了。 趕到灶屋,里面還殘存著雞蛋和紅糖水甜甜的味道,灶臺上放著半盆子的高粱碴子,這就是家里一天的口糧了。 江氏嘆了一口氣,將高粱碴子放進櫥柜,開始燒水做早飯。 她只在灶屋忙活,沒注意到大房的門悄然沒聲的打開了,一個小小的黑影哧溜從里面鉆出來,貼著墻根就順到門口,小心的將院門撥開一條縫,竄了出去…… 因為不是趕集日,一般人也不會去鎮上,這一路都沒碰到人。 趁著前后沒人,王永珠才開口勸:“娘,為啥要減大家都口糧啊,不說別人,您跟爹這把年紀了,咋還能就吃點稀飯???身子骨也遭不住???我這蘑菇賣了就有錢了,我的錢不就是爹娘的錢么?也沒有手里捏著銀子,還要挨餓的道理???還有家里的金斗他們,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不飽怎么長?” 想了想,怕這些加起來都不如自己在張婆子心里有分量,又補充道:“更何況,一天就吃兩頓稀飯,我也扛不住???” 張婆子笑啐她一口:“傻閨女,娘就是自己餓著,也不能餓著你??!這些都跟你沒關系,反正娘不會讓你餓肚子就行!” 王永珠心里直喊親娘:“娘,咱們家又沒艱難到那個地步,何必這樣呢?” 張婆子一聲冷笑:“你別管,娘這么做自然有娘的道理,你且看著,過不了幾日,自然就有好戲看了?!?/br> 看來這是心里自有成算,是故意為之。 第一百三十章 占便宜 王永珠不好再問,不過看張婆子這意思,這縮減口糧的事情,想來也不會長久,也就放下心來。 加上沒走多遠,就遇到了隔壁村有人去鎮上,匯集到一起,倒不好再說什么,只得閉嘴不提。 隔壁楊家鋪的人,正好是前幾日送王永富到鎮上的大漢之一,還記得王永珠的樣子,實在是如今鄉下,這般富態的姑娘極少,看一眼后就記憶猶新。 漢子上前爽朗的打招呼:“王家嬸子,妹子,去鎮上看永富哥嗎?他那傷有沒有好轉?” 王永珠也還記得這漢子那日幫過忙,先誠懇的道了謝,才回答:“我大哥算是老天保佑,又遇上了馬大夫醫術精湛,才保住了性命。如今我們家不求別的,只希望他能醒過來,就是萬幸了!前天多謝各位大哥的援手,本來我們家應該登門道謝的,只是這幾日亂糟糟的,倒是怠慢大家了,等我家的事情這幾日理清了,再上門感謝各位大哥!還請大哥多多見諒!” 一席話,說的那漢子忍不住多看了王永珠幾眼。 這王家二妮以前的名聲,不僅是七里墩大家都知道,相近的幾個村子也都遠近聞名。 只不過以前的王永珠不愛出門,大家也都沒親眼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