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
你先說說看?!比骞乳_了口。“我不同意,我于家子孫憑什么改姓?秦氏已經沒了這么多年,不見他們來找。今兒憑這姓沈的幾句話,就叫文禮改姓離家,誰知道真假?他們今天這是仗勢欺人,敏哥兒也向著他們……哎!”于家德半晌兒才道。眾人聽了,也不知該如何說。里正說道,“我會托人打聽一下,這姓沈的什么來頭?你也問問敏哥兒。不過聽這沈姓人的話,應當與秦家有關系。不管怎樣你還是要想想,明兒怎么辦?”別人不管什么反應王氏可是這些里最開心也最擔憂的一個了。開心的是于文禮一改姓家里的田產就不能分或者少分,剩下的還不都是自家兒子的。擔憂的是老頭子硬是不答應,那秦家拿捏自己幾個孩子前程的事,會不會是真這么干?可是這事她最不好插嘴。“二弟,當年秦哥兒進門前說定的第二孩子姓秦,這是事實。你自己當年怎么對秦哥兒的,你比誰都清楚。不過是因著秦家沒人,秦哥兒顧忌孩子,嘔不過你,外人不好多嘴。當初分家你才得了多少東西,還不是秦哥兒花銀子花力氣給你置辦家業,讓你吃好的住好的。秦哥兒沒了才幾天,你倒是轉臉就把人忘了,娶了新人,拿他的銀子養著別人。至于兩個孩子,我不能說你對孩子壞,可我也沒見著你對孩子好?,F在你梗著脖子不認賬,真是臉比天還大。別的不提。我只問你,你不讓文禮考功名是什么意思?是準備讓他回來種一輩子地嗎?你到底是什么心腸?秦哥兒上輩子欠你的,這輩子才由著你作踐完他,又折騰他兒子。有些話我憋了十幾年了,今天一氣兒說個痛快。你愛聽不聽。你不就是覺得秦哥兒門第比你高,學問比你好,人又比你能干會賺銀子,你心里有疙瘩,直到秦哥兒沒了,你也不服這口氣!敏哥兒像秦哥兒,你連敏哥兒都不待見,從不給孩子好臉色。現在你這是后悔了,還是舍不下臉面?實話告訴你,你這樣對著秦哥兒管用,對著兩個兒子管用??蓪ι锨丶胰?,人家還是位將軍,你看人給不給你這個臉?你有底氣,有本事跟人家斗嗎?除了兩個孩子你能拿出什么來?拿著孩子作伐子,你也好意思?你要真干得出來拿倆個孩子做要挾,我也就服了你。你自來仗著秀才功名覺得高人一等,一輩子不肯服人,卻不靠本事自己立起來。二老去的早,你大哥也早早兒沒了。沒人好好教你轉過這道彎來,也沒人這么指著鼻子說你慫。我這個做哥夫的今天豁出臉來罵你一次,也為秦哥兒叫個委屈。你恨我也好,怨我也罷,隨你怎么想。你自己想明白了,看明白了,自個兒做個決斷。秦哥兒當年幫了我大忙,我卻沒回報過他,今兒這席面,我沒臉吃。你們吃吧,我家去了。明兒再來?!庇诩业麓蟾绲姆蚶闪?,一口氣說完一大段話,甩手走了。留下一屋子人目瞪口呆。長輩們聽了這番有些扒掉于家德面皮的話,雖然刺耳,仔細想想可真是有幾分道理。不過誰也說不出口。“二小子,你自己想想吧。我先回去了,你也別送了?!比骞糁照绕鹕硗庾?。不等留人,其他幾位也紛紛起身要回去。留下于家德呆坐著椅子上。王氏在一旁陪著。第8章講述于文禮最終還是沒哭出來,用井水洗了把臉,涼津津的水,讓腦子清楚了幾分??恐_坐了一會,緩過神來,想著要與哥哥好好談談。于文敏在與林子君聊著孩子的趣事,等著自家弟弟過來。于文禮一進屋,就看到自家大哥與夫郎坐在床前,有一搭沒一搭的小聲交談。兒子已經在床上睡著了。林子君看到他進來,忙站起來仔細看看他臉色,問道,“餓不餓,要不要吃些東西?我去給你倒杯水?!闭f著便要出去。“弟弟,要不要先吃些東西?”于文敏看到弟弟臉色好了許多,也問道。“不想吃。哥,我想想跟你好好談談,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文禮回道。“這樣也好,咱們兄弟坐下來把事情說清楚?!闭闪肿泳昧艘粔厮蛶讉€杯子到了門口,正猶豫要不要進來?!白泳M來吧,都是一家人,一起聽聽,說明白?!?/br>“哎”,林子君走進了放下東西,搬了兩個桌凳過來,和于文禮一起坐下,聽于文敏開口揭開這這陳年往事。“既然說,那得從阿爸的出身說起!阿爸出自定陽秦家,秦家是定陽府有名的官宦人家,書香門第,祖上代代有人為官,不說官至宰輔,封疆大吏卻是出過的??蛇@秦家最大的不足,就是人丁單薄,代代如此,所以秦家連旁枝都沒有幾個人。咱們的外祖父是秦家嫡枝嫡脈,只有一個庶出的弟弟。到了阿爸這一輩,倒是好了一些,同胞三個,大舅、阿爸和小舅。二十多年前,外祖父任尋州刺史,尋州是反王齊王的封地。外祖父任職期間發現齊王謀反的跡象后,開始收集證據,不幸被齊王發覺。父母已經去世,夫郎、弟弟、三個孩子全都隨他在任上。外祖父自覺難保性命,未免滅門之禍。外祖父就讓外阿爺帶著大舅和阿爸悄悄離開尋州,與年幼的小舅和二外祖父分兩路逃走。外阿爺怕被齊王的人抓住威脅外祖父,便不敢直接回定陽。當時新豐縣令是外祖父的好友,于是外阿爺想先到新豐暫避,卻不知新豐縣令早已被免職,無奈就現在縣里安頓下來,等外祖父和小舅他們來尋。結果才半個月,就聽說齊王反了,沒幾天定陽的靜王也反了。六王之亂開始,天下四處戰火連綿。外阿爺就來十里村避難。外阿爺久久等不到外祖父,心中就猜到怕是兇多吉少。大舅堅持去尋外祖和小舅的下落,帶著護衛離開新豐縣,也是一去不回。等了一年,外阿爺打聽到外祖父被祭旗的死訊,大舅和小舅又杳無音訊。外阿爺就此一病不起。阿爸是個要強的人,他不懼一個人照顧外阿爺。以阿爸的本事養活父子兩人,雖然辛苦,可也能過的不錯。但他擔心大舅和小舅萬一都不在了,秦家就絕后了。所以才決定成婚。阿爸想要招婿,但怕招婿的人品行太差。后來于家誠心上門求娶。外阿爺覺得于家也算讀書人家,最終選定了父親。成婚之前阿爸請于家族老和里正做見證,立下契約,阿爸所出的第二子姓秦。于家,就是我們的阿爺同意了。阿爸這才答應成婚。之后,就如大伯家柳阿爸所言。爹和阿爸相處不來,過的并不舒心。外阿爺走后,阿爸想盡辦法打聽大舅和小舅的消息。六王之亂打了八年才徹底平息,阿爸想回定陽老家再想辦法。只是爹不同意。再則,我還年幼,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