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
書迷正在閱讀:勾癮、病弱相公不好惹/高攀、白術、刀背人、得寸進尺、我的搭檔太逆天、暮云合璧(H)、我的雙修道侶不可能這么可愛、差生(H)、古代生活記事
直是三句話不離自己的本行,除了泥土就是土。“縱觀洪荒萬山,其下靈脈皆出昆侖?!?/br>這句話并非是有意夸贊,而是陳述事實。說完之后,女媧又看著玉鼎,“記得早年間,太一陛下曾在昆侖修行。正因為這個緣故,如今眾神對昆侖還有‘帝下之都’的稱呼。不過當時你可能還沒有化形,所以興許記不清楚?!?/br>事實上,不只是沒有化形,玉鼎是真的不記得這種陳年往事。“娘娘邀請我來大地之上,恐怕不單純是為了看盡這山河風光吧?”眼見女媧一臉欲言又止,玉鼎總算是覺出了苗頭。先是把他叫到大地之上,緊接著又開始三句不離土,這怕是有求于人了。難道,女媧有什么東西想借?回想一下昆侖山所有的奇珍異寶,玉鼎覺得這個范圍有些廣闊。作為萬山之祖,加上三清道場,昆侖山的天材地寶的確很多。而且真的要說,這種事情應該直接找他師尊才是。畢竟女媧和三清同輩,而昆侖山主事之人又是元始。這種情況下,越過元始,而來尋玉鼎,怎么看都有些買櫝還珠。“昆侖中一件至寶,算起來,同樣亦是天地奇珍?!?/br>雙手交疊在一起,女媧看著玉鼎,慢慢吐出兩個字:“息壤?!?/br>“……”聽完這兩個字,玉鼎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了然。果然是有求于他們。應該說是意料之中吧,聽見這個回答,玉鼎居然不覺得意外。但是,女媧是不是找錯人了?就像對方所說的那樣,九天息壤,乃天地至寶,是五行之中的中央戊土之氣凝練沉淀而成。這種東西,玉鼎也曾經聽師尊說過。據說九天稀土因為其中蘊含的戊土之氣濃郁,可以無限增殖。不過這東西估計只有后土、鎮元子這種專攻土系的神祇才有。“娘娘,這個可能找錯人了?!?/br>扯了扯嘴角,玉鼎擠出一絲微笑,“家師與我都沒有九天息壤?!?/br>“不,你師尊有?!?/br>面對玉鼎的拒絕,女媧搖了搖頭,語氣十分肯定,“當今洪荒,除了后土,手里有息壤外,就只有昆侖山可以提煉出。鎮元子與你們同為盤古一脈,本身又是大地之精,所以可以煉化出息壤?!?/br>之前女媧讓玉鼎在大地上挖泥土,其實就是想要提煉其中的戊土之氣,然后能夠反向還原出息壤。可事實證明,即便有大量的戊土之氣在手,可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則,還是沒有辦法練出這種至寶。目前洪荒的大地女神是后土,土之法則掌握在對方手里,女媧根本無法染指。而因為種種原因,她也不能向后土低頭討要。偏偏女媧心里清楚,大地上采集到的泥土支撐不住她的神力,唯有息壤能夠使用。眼中閃過一絲銳光,玉鼎心里暗嘆一聲。怪不得先前說了那么一大堆有的沒的,原來弄了半天,是在這里等著他——“那我可否詢問一下,娘娘要此物做甚?”瞧著女媧都點破了鎮元子的出身,玉鼎明白,對于九天息壤,這位女神怕是在必得。只不過玉鼎很好奇,女媧究竟想開出什么樣的籌碼來換取息壤。“你之前一臉恍惚,好似神不附體,恐怕是對于有些事情感到十分困惑吧?”終于,還是上鉤了。就像玉鼎想的那樣,女媧的確是在這里等著他。紫霄宮外,無意遇見,難道真的就是“無意”嗎?天道之下,類似的“巧合”可是太多了。表情忽然緩和下來,女媧的聲音也柔和了不少,“只要給我尋來息壤,我欠你一個人情,再加上一樁機緣?!?/br>“娘娘似乎認為,我一定會應承下這樁交易?”挑了挑眉,玉鼎似乎對于女媧的自信感到甚為不解。“如果說我要給你的機緣,能解你心頭之惑,你覺得這種交易可還值得?”原本明亮的眸子忽然染上了一絲銀輝,女媧說完之后,就落落大方地看著玉鼎,等待著他最終的回答。面對女媧的反問,頓了一下,玉鼎忽然笑道:“如此,那我便應下了?!?/br>……“沒辦法,誘惑太大?!?/br>能夠解他心頭疑惑的,恐怕十有八九與天道有關。直覺告訴玉鼎,就他和天道那些破事兒,女媧恐怕知道些什么。這一點,從對方上一次在玄冥、良強等人圍攻的時候,最后所說的那番似是而非的話就可見一斑。剛才臨別之時,是不是為了增加說服力,女媧故意顯露出來變成銀色的眸子。據玉鼎所知,能夠引起這種反應,只有一種可能,那便是天道之力——告別了女媧,玉鼎也沒心思繼續游歷了。就像對方說的那樣,九天息壤這種東西,對于旁人來說,恐怕極為難得。但是玉鼎和鎮元子關系匪淺,再加上鎮元子的確和盤古一脈有舊。如此一來,只要是玉鼎前去討要,未必就不能要來。而女媧也正是吃準了這一點,才找上玉鼎。同樣的事情,她未必不能夠去找元始、鎮元子。可惜,他們目前不是已經站好陣營,就是維持中立。女媧無意卷入神族爭端,不然的話早就去找后土討要息壤,又何必舍近求遠呢?女媧想得多,玉鼎想得更多。在他看來,這位女神現在開始收集這些天材地寶,恐怕就是為了日后創造人族作出準備。沒錯,女媧應該快要摶土造人了。心中滿懷著心事,玉鼎按落云光。來到萬壽山,看著山巔上層層疊疊的宮殿樓閣,玉鼎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看起來在他們忽視的情況下,未來的五莊觀已經初具規模。“來者何人,膽敢擅闖萬壽山!”就在玉鼎剛剛進入萬壽山地界的時候,只聽見耳邊傳來一聲輕喝。隨即兩道青光閃過,他面前就多了兩個半大不小的青衣道童。“清風、明月,多年未見,可是不識得我了?”嘴角揚起一個弧度,面對曾經有過數面之緣的兩個童子,玉鼎還是擺出了溫和的態度。“啊……原來是玉鼎道友?!?/br>雖然清風、明月名義上是童子,可實際上說是弟子也不為過。以及面對這兩個從一開始就跟隨在自己身邊的孩子,鎮元子幾乎是傾囊相授了。“看來,你們還沒有忘記?!?/br>記得許多年之前,他曾托著楊眉的福,得以來到萬壽山,品嘗鎮元子的人參果。如今那已經是數十萬年前的事情了,回想起來,卻如同昨日一般,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