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
的一支族親。 這戶人家如今已流落鄉野,早起還犁著地,晌午就被天上的金大餅砸中了腦袋,差點沒被砸暈過去。來使聲稱,他們家高祖父和皇帝的高祖父是同胞兄弟,手足至親。這位姓姬名平的農人暈乎乎地跟著衛豐,坐船坐車,跋山涉水到了禹京,還沒喘過氣來,就被拎到明元殿上。 姬成與姬平相對淚眼,互訴多年的離散。 是不是同宗同族?那必須是,姬家人一律長得濃眉大眼,半點都不會錯。 姬平在殿上哭得兩眼通紅,情不能自己,順道控訴末朝吏治混亂、貪官酷胥當道,苛捐雜稅猛于虎狼。 姬成龍心大悅,感動地掉了幾滴淚,這個堂兄弟果然不錯,一個高興遂封了姬平一個福王。 文武官木著臉,看著姬成與姬平在那涕泣衷腸,如此厚顏,倒真像一條藤上生出來的。諸官拿姬成不得法,紛紛怒視衛豐,真不知顯國公怎么從犄角旮旯里翻出的這個姬姓后人,令人好生氣悶。 衛豐他少根弦啊,渾然不覺旁人陰惻惻的目光,兀自站那呵呵傻笑呢。 也就走了狗屎運的姬平深謝衛豐,恨不得給他豎個長生牌位早晚一爐香佑他長安。唔,姬成也高興,覺得不愧是陪著自己起義的好兄弟,果然可靠。 為皇帝尋回宗親,算是衛豐在宗正寺里干過,屈指可數的正經事。 . 衛豐不靠譜,上梁不正下梁歪,僅有的一子,也是令人瞠目。衛豐娶親陳氏,得子名朗,也不知哪里出了錯,衛朗生得玉雪可愛,俊秀非常,見過的人無一不夸贊他是仙童轉世。 衛豐少根弦,衛朗就是錯了根弦,許是從小到大滿耳朵的仙童、仙姿,衛朗覺得自己可能真是神仙下凡,他的歸宿合該是天庭仙境,人間匆匆,紅顏白骨,不必留意眷念。 國公府一夜間雞飛狗跳,衛朗一心要求仙,衛朗之妻繆氏一心要尋死,衛豐……衛豐又得了一只黑頭紅足好不威猛的大蛐蛐。 國夫人陳氏氣得發了彪,拿刀就要劈死衛朗,還道:你命自我,何以還? 不如一刀劈作兩半,塵緣親緣全斷個干凈。 衛朗抱頭鼠躥,他是要修仙的,不是當血葫蘆的,眼見逃不掉,干脆利落跪下求饒??娛贤独Q投到一半,得信匆匆趕來,眼見婆婆的刀離丈夫的腦門就一指甲蓋遠,嚶嚀一聲就嚇暈過去了。 陳氏將憐子之心獨拎出來喂了狗,勒令衛朗須給衛家留下一根血脈,過后,隨他是上西天還是下東海,一概不問。 衛朗畏懼母親之威,委委屈屈和繆氏做了小兩年的恩愛夫妻,等繆氏產下兩子,衛朗喜極而泣,終于可以去問仙了。 繆氏也高興,她有子萬事足,管夫死或活,只管一心一意養雙生子。 衛朗也一心一意,他一心一意地開始修仙,打坐參道修行,沒多久他覺得自己已經悟了,打算辟谷一月,坐等羽化成仙。 結果,被餓得奄奄一息地抬出來,將養了小半年。 衛朗吃著苦湯藥,吃著吃著,他又悟了,他要煉丹,煉出仙丹助自己早日升天,什么朱砂、琉磺、水銀……一股腦往丹爐里湊。一丸一丸的丹藥吃下去,不負衛朗的野望,不到四十,衛朗就位列仙班,駕鶴西歸了。 . 衛家的祖墳不出意外是沒選好,衛朗被召回仙宮,永別人間,為衛家留下了一對雙生子,也算有備無患者,但架不住這二子長著長著,全又長偏歪了。 2、楔子(二) 楔子(二): 衛朗二子,大的名喚衛詢,小的名喚衛許。 衛詢相貌極肖衛朗,有美姿容,其父熱衷求仙問道,衛詢從小是深受其苦,對此厭惡非常。他爹斷情絕愛,無時無刻不在修煉打坐,小院內日日煙熏火燎,彌漫著各種怪味,偶爾吃了什么仙丸,他爹脫個精光,一/絲/不/掛在院內狂奔…… 基于知其知彼、百戰不殆,衛詢忍著惡心,頭懸梁、錐刺骨看遍佛經道法??嘈氖當递d,衛詢出了關,他玉面鮮唇,衣帶當風,比他一心求仙的爹更似神仙中人。 恍似神仙中人的衛詢正事不干,專找僧、道的麻煩,遇著和尚跟人講經,逮著道士與人論法,一時之間禹京各大寺廟、道觀談之色變,紛紛避走。 衛詢哪里肯干,他苦研佛法經書,僧、道居然對他閉門不見,真是豈有此理。于是,衛詢揀了寺廟、道觀的前頭空地,搭一高臺,點一爐清香,在那靜坐等著和尚、道觀出門應戰。 春暖花正開,暖風拂人面,高臺上端坐的俏郎君,仙姿玉容,縱是春花亦失其色,京中貴女羞澀掩面,紛紛傾倒,搭香車,攜玉瓜,聚高臺下看玉郎入畫。貴女們看衛詢是景,旁人看她們也是無邊麗景,風流少年頻頻駐足回顧,干脆也不走了,呼朋喚友拉起帷帳,飲酒吟詩作賦。這又引得好些風聲婦人,打扮得妖妖嬈嬈地過來輕歌慢舞。 好好的清凈之地一片烏煙瘴氣,僧、道們苦不堪言。最后還是官府出面,制止了衛詢為難僧道之舉。 衛詢無法,歇停了好些時日,不過,他是有志之士,怎肯善罷干休。他祖父任職的宗正寺就很不錯嘛,他在里頭撈一個官來當當還是易如反掌的。衛詢在宗正寺可謂是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加上又有皇帝照顧,一路順風順水坐到卿位上。 僧、道又倒霉了,在京的僧、道則是尤為倒霉。 衛詢先跑去禮部,他老人家覺得禮部對于度牒的發放手太松,什么阿貓阿狗都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頭一刮發一束,念一聲阿彌佗佛,道一聲無量天尊,不納稅不服役,天下間怎有此等美事? 恰好禮部尚書是個遠鬼神的,心有戚戚,與衛詢一拍即合,一面整理編記各州寺、觀的出家人,沒有度牒的通通是野和尚野道士野尼姑,罰了銀后,全發放回家娶妻、嫁人、生子、種地、納稅去吧。實在想出家,六根清凈不染塵垢的,朝廷也講情理,拿銀錢補一張度牒,從此有名有份,是個正經出家人,好好念經做法事;一面又嚴卡著度牒的發放,看看這山野荒地,無人耕種,生得七尺男兒,一把子力氣,正經的田地不種,光想著躲懶當什么和尚道士?想出家,先正經辦了度牒,銀錢那是必不可少的。 朝廷這幾年正缺錢呢,禮部與宗正寺一通cao作下來,最后肥了國庫,戶部大樂不已,增丁入銀,一箭雙雕。 衛詢還不滿意,如每年七月十五,乃是佛、道盛事,佛過盂蘭盆會,道行中元齋醮,從前朝開始便開始熱鬧無比,皇帝親至寺中供盆佛前,士庶紛紛赴會供佛。這些法事聚會都歸宗正寺管,到了本朝,姬成起事時缺錢,挖過墓掘過墳,倒過寺傾過觀,這種心中無神佛的粗夫,實在難以指望他厚待